北京烹飪協會牽頭起草的《餐飲行業食品減損技術指南》地方標準本月起正式實施。該《指南》旨在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行為,減少食品在消費過程中的損耗,推動餐飲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其中提出,餐飲機構宜通過食物捐贈、打折促銷等方式對剩余食品進行處置。
在《指南》實施前,不少餐飲相關企業平臺已經在“食品減損”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比如,一些外賣平臺推出剩食盲盒,一些超市推出臨期食品打折,還有一些連鎖快餐企業設置了食物驛站。
在肯德基前門餐廳,進門處擺放著一個立式冰柜,不時有消費者來這里免費領取食物。磨砂柜門上貼有“珍惜食物反對浪費”、“不定時供應”、“合理領取”等字樣。同時,在明顯位置還貼有食品安全提示,包括“非即食食品,需重新加熱、燒熟熱透方可食用”、“食物只可當天食用,且只可復熱一次”等內容。冰柜內每份產品的包裝袋上,還都標明了存入日期和食用指引信息。
據介紹,這些食物雖然過了最佳賞味期,但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以炸雞為例,最佳賞味期是9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可能會因為水分的流失影響口感,但是在食品安全范圍內可以食用,這樣的食品門店就會放入驛站,如果這些食物當天未被拿取,門店才會進行廢棄處理。
目前,在北京地區,共有20家肯德基門店內設有“食物驛站”,各門店會將當日未售出但仍在保質期內的余量食物,如原味雞、烤翅、薯餅等,進行密封包裝后放入冰箱,供有需要的市民免費領取。
除了肯德基食物驛站這種公益模式,一批以“剩余食物盲盒”方式處理余量食物的線上平臺,也在成為消費者的新寵。這些平臺與面包店、輕食店、咖啡館等合作,將當日未售完的臨期食品以盲盒形式低價出售。以“惜食魔法袋”小程序為例,盲盒大約在每天傍晚或晚上開售,有面包、糕點、熟食、壽司等各類食品,價格基本是原價三折左右。通過“惜食魔法袋”小程序訂購盲盒后,消費者需在約定時間內到指定門店自取。
商超限時打折,各超市的晚間打折成為年輕人“薅羊毛”的熱門場景。在北京,物美、七鮮、永輝、fudi、盒馬等多家連鎖超市,每晚8點后,熟食區、烘焙區、蔬果區的商品都開始以3折至7折的價格促銷。晚上8點,記者來到位于大興區林校路街道的一家物美超市看到,柜臺內的現制熟食、主食、壽司、豆制品、鮮切水果等食品已經開始打折銷售,吸引不少消費者選購。
據工作人員介紹,門店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動態出清系統,根據商品生產時間實時調價,比如,熟食每晚20點后8折、21點后7折,現切水果則是4小時后8折、6小時后6折、8小時后下架,如此一來,既避免了浪費,又保障了消費者買得新鮮、吃得安心。
為避免外賣環節食品浪費,《指南》提出,餐飲服務提供者宜在外賣平臺頁面上向消費者提供餐品規格、風味、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合理設置套餐組合和起送價格,避免捆綁營銷,不宜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此外,指南還在餐前準備和用餐服務方面也提出要求和倡議。
來源:BRTV新聞(記者:趙靜、張夢瑤)
編輯:霍天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