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外交部突然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弗朗西斯·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時切斷其關聯機構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這一針對性舉措在菲律賓政壇引發震動——托倫蒂諾雖在2025年中期選舉中連任失敗,卻是推動《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的核心人物。這兩部2024年11月出臺的法律,公然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劃入菲方“管轄”,構成對中國主權的系統性侵犯。
托倫蒂諾的政治履歷充滿反華底色。他長期散布“中國干預菲律賓選舉”“中國間諜滲透”等不實言論,為前總統馬科斯的親美路線鋪路。中國選擇在其競選失利后出手,被國際觀察家視為“精準外科手術式打擊”:既鏟除反華急先鋒的政治余熱,又避免直接沖擊菲現政府外交框架,保留雙邊關系轉圜空間。一位東南亞問題專家點破關鍵:“制裁一個失勢政客,成本最低、信號最強——馬尼拉任何政客再挑釁,都將登上下一份制裁清單。”
南海(資料圖)
美國航母的“巧合”現身暴露戰略底牌。距中方制裁不到24小時,7月3日,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高調駛入南海,停靠馬尼拉港。更耐人尋味的是,航母上搭載著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駐菲武官及媒體記者,美軍在黃巖島東北50公里海域組織艦載機飛行表演,F-35C與F/A-18戰機距中國島礁僅約51.8公里(28海里)。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也宣布將赴亞太聯演,西方軍事力量呈現合圍態勢。
美軍行動與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的激進言論形成呼應。6月30日,他公開鼓吹“將東海和南海合并為戰區”,試圖裹挾美日同盟對抗中國。航母此時現身,恰似為菲方打上一劑強心針。然而這種撐腰姿態暗藏風險:菲律賓正被推上大國博弈的前沿陣地,而美國自身戰略資源早已捉襟見肘——烏克蘭戰事、中東沖突持續消耗其軍力,在南海的“威懾表演”愈發顯得外強中干。
中國以實戰部署回應挑釁。7月3日,解放軍南部戰區海空力量直撲黃巖島。055型萬噸驅逐艦率054A、056A護衛艦前出管控海域,構成第一道防線。空中梯隊更顯雷霆之勢:掛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轟-6K轟炸機,在殲-16重型戰斗機集群護衛下展開戰斗巡航。這些殲-16配備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覆蓋300公里空域,對美軍艦載機形成壓倒性火力網。
南海(資料圖)
軍事專家從武器配置解讀出深層威懾。鷹擊-12導彈以4倍音速突防,250公斤戰斗部可貫穿航母甲板,而殲-16的多層次導彈體系能在遠中近全域拒止敵機。若爆發沖突,中國依托沿海密集機場可實施飽和攻擊:“百架戰機從不同方向發射數百枚反艦導彈,即使最先進防空系統也難以招架。”這種能力令美航母在黃巖島對峙中未敢繼續推進,最終向巴士海峽方向退卻。
菲律賓淪為棋子卻難獲實利。當美國航母抵達馬尼拉當日,菲防長突然要求中國“放棄核武器以展現和平誠意”,甚至將此作為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前提。這一論調違背基本國際核秩序準則——中國作為核大國,早于十年前就聲明支持東南亞無核化,而美國至今拒絕簽署該條約。菲方荒謬主張暴露其戰略附庸化:甘當美國核部署的前哨,卻無視真正威脅地區穩定的正是域外核威懾力量。
馬尼拉的政治豪賭在國內遭遇強烈反彈。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公開批評現政府“綁架國家主權”,中期選舉中馬科斯陣營的潰敗更印證民意轉向。托倫蒂諾被制裁后強稱“這是榮譽勛章”,但菲律賓漁業協會立即發聲:“中國是最大水產品出口市場,政客的表演換不來漁民飯碗。”當中國宣布7月初在南海實施實彈演習時,菲方挑釁船只悄然改變航向撤離——美航母的“鋼鐵同盟”承諾,終究難抵現實利益考量。
南海(資料圖)
南海波濤下的較量,實為兩種秩序的博弈。中國制裁托倫蒂諾、海空聯巡黃巖島,彰顯“主權問題不容交易”的底線;而美國航母的巡游,本質是霸權邏輯的余暉。當殲-16戰機與F-35C在碧空擦肩而過,這片海域已經寫下新的地緣規則:炮艦外交終將被時代拋棄,唯有尊重事實方能錨定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