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連載04
話說李淵的晉陽軍隊,接到命令繼續前進,走到了賈胡堡,離霍邑大約五十多里路的時候,正好遇上瓢潑大雨,行軍不便,只能在賈胡堡駐扎下來。
沒想到這雨一下就是好幾天,連綿不斷。眼看著大軍只能坐著消耗糧食,沒法前進。
李淵擔心軍糧吃完,就派幕僚沈叔安趕回太原,再運一個月的軍糧來支援部隊。沈叔安領命去了。
李淵日夜盼著天晴,可就是不見放晴,心里非常煩躁。忽然有軍官送進來一份檄文,他急忙拿過來看,只見檄文開頭兩句是:“魏公李密,謹以大義布告天下。”
李淵不由得失聲叫道:“李密也公然起兵造反了?”
再往下看,檄文歷數了隋煬帝的十條大罪,號召天下群起討伐。
李淵看罷,自言自語道:“膽子可真大啊!”
話還沒說完,見李世民走了進來,就把檄文遞給他看。李世民看完,把檄文放在桌上,立刻報告說:“兒子聽說李密已經攻占了河洛地區,瓦崗寨的翟讓等人奉他為主,他自稱魏公,現在手下已有幾十萬人,聲勢很大。我們不妨暫時跟他聯絡,免得我們攻打長安的時候,還得防備他從東邊殺過來。”
李淵點頭說好,就讓溫大雅寫信給李密,提議結為同盟。信寫好后,派使者送去。沒過多久,使者帶著李密的回信回來了。李淵馬上拆開來看,大意是:
“你我都姓李,雖然家族支派不同,但根源本是同宗。我李密雖然能力微薄,卻被天下英雄共同推舉為盟主。希望能與你互相扶持,同心協力。像劉邦在咸陽降服秦王子嬰,如周武王在牧野消滅商紂王那樣的暴君,豈非人人共慶的盛事?”
李淵看到這里,不禁冷笑道:“太狂妄了!”又往下看,信里說:
“兄長如果不嫌棄,答應我的請求,希望立刻率領幾千步兵騎兵,親自到河內來,我們當面結盟,一起討伐暴君,那就再好不過了!”
看完信,李淵又把李世民叫來商量,說:“李密狂妄自大,不是一封信就能結盟的。我們現在正要奪取關中,如果馬上跟他斷絕關系,反而會多一個敵人。不如說些謙虛奉承的話抬高他,讓他驕傲自滿,替我們擋住河洛方向的隋軍。這樣我們就能專心向西進軍。等平定了關中,占據了險要,我們慢慢積蓄力量,看著李密和隋軍像鷸蚌相爭一樣打來打去,我們坐收漁翁之利,不是很好嗎?”
李世民高興地說:“父親這個計策太妙了!就照這個意思回信吧!”
于是李淵再次讓溫大雅寫回信,大意是:“我李淵雖然平庸無能,但也不忍眼看著國家危亡,百姓流離。所以才忍辱與北方的突厥修好,并冒死召集義兵,努力維護穩定。然上天生養萬民,必須由有德之人來管理。當今能擔當此任的,除了老弟你還有誰?至于老夫我,已經年過五十,不敢有這種奢望了。所以我真心擁戴老弟你,愿意攀附追隨。只希望老弟早日接受天命,安定百姓。作為同宗之長,希望你能容納我這個同姓之人,將來能繼續我們李家唐國(指堯帝的古唐國,李淵祖先封地)的封號,我就心滿意足了。現在汾水晉陽(指李淵根據地)周邊還需要安撫,會盟的事,可能需要往后推一推。特此回復!”
溫大雅寫好回信,李淵和李世民看了一遍,都稱贊寫得好,于是再次派人送去。李世民說:“這封信一去,李密必定會專心對付隋軍,我們就不用擔心東邊了。”
不久使者回來報告,果然李密拿到信后,向他的將領們炫耀。李淵聽了更加放心。不料突然有偵察騎兵急報:劉武周聯合突厥,準備趁我們后方空虛,襲擊晉陽!
李淵忍不住長嘆道:“看來時機還沒到啊,只好趕緊掉頭回去了。”于是和裴寂等人商量進退。
裴寂也說隋軍還很強,長安不容易拿下;李密詭計多端,難以預測;劉武周唯利是圖;不如先回去保住晉陽這個根本,再作打算。于是李淵決定第二天就撤軍。
這時李世民正好在外巡邏,忽然聽到要撤軍的消息,立刻回營問明情況,果然是真的。他趕緊去問李淵:“父親為什么要撤軍?”
李淵大致說了原因,并且說:“糧食快吃光了,實在不能在這里待下去了。”
李世民忙勸阻說:“現在田野里到處都是成熟的莊稼,還怕沒糧嗎?隋朝守將宋老生,性格一向輕率急躁,一鼓作氣就能把他抓住。李密貪戀洛口倉,也沒空來管遠處的事。劉武周表面上依附突厥,他們之間實際上互相猜忌。他雖然很想得到咱晉陽這塊肥肉,但難道會忘記自己老家馬邑的安危?不怕給突厥偷襲奪取?何況突厥剛和我們講和,也未必立刻就撕毀盟約。因此,劉武周率大軍來奪晉陽這種傳言,不應該輕易相信。父親您發起義兵,立志拯救百姓,按理應該先攻入長安,號令天下。現在遇到個小敵,就想退兵,恐怕跟隨您起義的人,一下子就會泄氣松懈,大事就完蛋了!”
李淵搖頭說:“如果晉陽丟了,我們豈不是無家可歸?我決心回去了!”于是催促手下收拾行裝。
李世民無奈,出來見到大哥李建成,想拉他一起去勸阻。李建成說:“我也不想這么快回去,但父親已經決定回去了,看來是阻止不了了。”
李世民見李建成說話吞吞吐吐,知道他沒有心思去勸,又轉而去和裴寂等人商量。結果他們都說不如先回去。
這下把李世民氣得夠嗆,連晚飯都吃不下去。他翻來覆去想辦法,決定再次去勸諫。他大步走向后營,卻被李淵的親兵攔住,說大將軍已經睡了。
李世民悲憤填膺,忍不住痛哭起來。李淵聽到哭聲,才召李世民進去問話。李世民嗚咽著說:“軍隊靠正義行動,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前進就能活,后退就是死,我怎么能不哭呢?”
李淵又問為什么說會死?李世民說:“父親您想想看!行軍打仗全靠一股銳氣,一旦撤退,銳氣就沒了,隊伍就會潰散。敵人要是趁機從后面追擊,我們就像土墻崩塌一樣瓦解了,還怎么抵抗?那不是束手待斃嗎?”
李淵聽了這話,也感到后悔了,嘆了口氣說:“左軍已經出發了,怎么辦?”
李世民說:“左軍雖然走了,估計還沒走遠,兒子愿意去追他們回來。”
李淵這才笑道:“成敗就看你的了,你去追回來吧。”
李世民高興地跑出去,立刻和李建成帶著輕騎兵,連夜把左軍追了回來。
過了兩天,沈叔安運的糧食也到了。老天爺也好像有意幫忙,漸漸地云開霧散,露出了太陽。
李淵命令士兵們曬干鎧甲,整理好武器,沿著山腳繞行,避開泥濘地帶,直奔霍邑。
霍邑守將宋老生堅守不出戰。李建成和李世民先帶著幾十個騎兵到城下,揮動馬鞭指揮后面的部隊,做出要圍城的樣子;同時命令士兵辱罵宋老生,對他進行刺激。
宋老生果然忍不住了,率領三萬人馬,開城出戰。李淵率領一百名騎兵飛馳趕到,見宋老生出來對陣,趕緊命令殷開山去催促后面的主力部隊。
后軍接到命令立刻趕到。李淵想先讓士兵們吃過飯再打。李世民卻說:“敵人已經出城了,不能讓他們站穩了腳跟,應該立刻沖上去攻擊!等滅了他們再吃飯也不遲!”
李淵于是和李建成在城東列陣,李世民在城南列陣。
城里的隋兵從東門沖出來,李淵和李建成迎頭攔截砍殺。隋兵也不弱,一擁而上,反而把李淵的部隊一再往后逼退。幸虧柴紹趕來相助,指揮士兵奮力拼殺,才勉強頂住。
這時宋老生又率領一支隊伍從南門出來,直奔城東,夾擊李淵的部隊。李世民正在南邊的原野上觀戰,立刻和軍頭段志玄從高坡上沖下來,猛攻宋老生的背后。
宋老生只好調轉馬頭迎戰李世民。李世民手握兩把刀,奮勇當先,左砍右劈,一連殺死幾十個敵人,鮮血濺滿了衣袖,兩把刀都砍缺口了;他甩掉袖子上的血,換了刀,又策馬向前沖。段志玄等人緊跟在他馬后,拼命奮戰,一個頂十個,十個頂百個,殺得隋軍旗幟倒伏,車轍混亂,人仰馬翻。
李世民又命令士兵們大聲呼喊:“宋老生被活捉了!隋軍還不快投降!”
這時城東的隋軍正和李淵的部隊僵持,不分勝負。猛聽到主將被抓了,急忙退兵想逃回城里。李淵趁機逼近。那些隋兵像被風卷走的殘云一樣,慌忙逃入城中,趕緊關上了城門。結果只剩下宋老生一支孤軍,進退無路。
宋老生想退入南門,被李世民截住;想轉入東門,又被李淵和李建成攔住。兩邊的唐軍圍攏過來,宋老生知道走投無路了,跳下馬想投護城河自殺。正好劉弘基飛馬趕到,手起刀落,把宋老生砍成兩段。宋老生的部下,也全成了刀下鬼,伏尸數里。
李淵命令士兵們簡單吃點東西,吃完后就攻城。這時天已經黑了,士兵們肉搏登城,很快就攻了進去。
李淵下令:投降的免死。于是,城里的官兵都趴在地上乞求投降。
進城后,李淵立刻張貼告示安撫百姓,并接見原來的官吏,去留聽便。同時大授官職,很多人被授予五品散官(虛銜)的官職。
裴寂等人說授官太濫了。李淵笑道:“隋朝就是舍不得給爵位和賞賜,才失去人心的。我怎么能學他們呢?”
過了兩天,李淵就率軍趕往臨汾。守城的官員開城投降,李淵像在霍邑一樣安撫他們,并大授官職。接著又進攻絳郡。郡守陳叔達是前南朝陳高宗陳頊的兒子,一向有才學,這時閉門堅守。
李淵一邊攻城,一邊招降。陳叔達先抵抗后投降,迎接李淵入城。李淵對他很優待,聘他做幕僚。然后李淵又出兵抵達龍門。
正好這時劉文靜帶著五百突厥兵和兩千匹馬,來到軍營拜見。李淵好好地慰勞了他們,并對劉文靜說:“突厥派來的兵少馬多,不會過多干預我們的軍事,正合我的心意,你真是沒有辱沒使命啊!”劉文靜連忙道謝。
李淵正打算指揮軍隊進軍河東城,去攻打屈突通,忽然有河東郡的戶曹(管民政的官)任瓖求見。李淵立刻請他進來。
任瓖行完禮,就對李淵建議說:“關中的豪杰們,都伸長脖子盼望著義軍。我在馮翊郡(關中東部)待了很多年,認識那里的大部分豪杰。如果派我去說服他們,他們一定會望風歸順。您可以率軍從梁山渡過黃河,指向韓城,逼近郃陽。馮翊太守蕭造,不過是個文官,肯定害怕投降。就是關中一帶的大盜孫華等人,也一定會遠道來迎接義軍。然后您再擂鼓進軍,直接占領永豐倉(隋朝大糧倉),再謀劃奪取長安,關中就能穩穩地拿下了!”
李淵聽了非常高興,立刻任命任瓖為銀青光祿大夫,讓他寫信招降孫華。自己則率領軍隊轉向壺口。黃河邊的百姓紛紛獻出船只等待唐軍渡河,李淵選好日子就渡過了黃河。
正巧孫華也渡過黃河來見李淵。李淵握著他的手交談,請他坐下,當面授予他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的爵位,并兼任馮翊太守。他的手下也依次授官,賞賜非常豐厚。孫華愿意做先鋒,帶領軍隊渡河。
李淵派一支偏師先渡河,又任命任瓖為招慰大使,去招降安撫黃河西岸的郡縣。任瓖能說會道,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拿下了韓城,收降了馮翊。太守蕭造果然上表請降。將領們又推舉李淵兼任太尉,增設了官署。李淵都照辦了。
隨即李淵召集眾人開會,商量下一步方向。裴寂說:“屈突通掌握著重兵,占據著堅固的城池(河東城)。我們如果扔下他向西去打長安,萬一打不下來,撤退時又被河東的屈突通擋住,腹背受敵,豈不是太危險了?不如先打下河東城,然后再向西進軍。長安全依靠屈突通做外援,屈突通一敗,長安聽到風聲就嚇破膽了,還有什么難打的呢?”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
但裴寂話還沒說完,就被李世民反駁了:“裴公錯了!用兵貴在神速。我們現在乘勝西進,正是出其不意的上策。留守長安的大臣,智謀不夠,勇氣不足,我們唾手可得。如果圍攻河東,在城下耽擱太久,長安就有時間加固城墻,以逸待勞。我們白白浪費時間,自己挫傷士氣,那才真是危險呢!何況關中豪杰蜂擁而起,還沒歸屬誰。我們不趕緊去奪了長安,招攬他們,反而會失去人心。將來四面都是敵人,后悔都來不及了!”
李淵捻著胡須說:“你們倆說的都有道理。我打算分兵兩路:派一支偏軍攻打河東,主力則直取長安。”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包圍河東城,自己率領主力渡過黃河向西進軍。
朝邑縣的法曹(司法官)靳孝謨獻出蒲津、中潬兩座城投降。華陰縣令李孝常獻出永豐倉歸順。京兆(長安周邊)各屬縣,也大多派人來表示歸附。
李淵于是命令長子李建成、司馬劉文靜,率領王長諧等人駐扎在永豐倉,守住潼關以控制河東方向。慰撫使竇軌以下的官員,都受他們節制。
次子李世民,率領劉弘基等人去招撫渭水以北地區。慰撫使殷開山以下的官員,都受李世民節制。
兩路人馬分頭行動。李淵自己住在長春宮。冠氏縣長于志寧、安養縣尉顏師古,以及李世民的妻兄長孫無忌,都來求見。李淵一一接待,任命于志寧為記室(秘書),顏師古為朝散大夫,長孫無忌為渭北行軍典簽(機要文書)。
這時正好有鄠縣派來的使者求見,呈上文書。李淵看了一遍,就笑著把柴紹叫進來說:“我女兒(指平陽公主)可真是又聰明又勇敢啊!”說著就把文書遞給柴紹看。柴紹看完,也非常欣慰高興。
李淵又說:“你可以帶些騎兵,去接她過來。”柴紹趕緊把文書接過來,三步并作兩步地跑了出去。
你猜發生了什么事?且看下篇文章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