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并不是按武功戰績排名的,因為第二十四位的秦瓊武功最高,排名第二十三的李勣,也只有排名第八的李靖能與之比肩,而排名前五的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也就是李孝恭還有點拿得出手的戰績。
在玄武門之變前,被李淵冊封為開國公的屈指可數,受封上柱國的也就是秦瓊、李勣等寥寥數人——隋唐時期的上柱國必須“策勛十二轉”,也就是有足夠的戰功才可以受封,尉遲敬德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既不是“縣男(九級封爵最低一級,從五品,食邑三百戶)”,也不是“武騎尉(十二等勛位最低一等,策勛一轉可封,比從七品),這就說明他的“戰功”并沒有得到李淵的認可,或者李世民上報的功勞簿上根本就沒有他的名字。
據《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記載,尉遲敬德是曾經用馬槊把單雄信挑落馬下并救了李世民性命的,但這三部史料有太多互相矛盾之處,連李世民“遇險”的時間地點都不一樣,甚至同一本史書,也是先說救李世民的是李勣(徐世勣),又說救李世民的是尉遲敬德,以至于有人懷疑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不是一次而是兩次,所以單雄信跟隨王世充投降后,并沒有得到寬恕。
武德年間的“白身(沒有受封朝廷正式官爵,他是秦王府左二副護軍,當年李淵特許秦王世民和齊王元吉兩府擁有‘左右六護軍’,尉遲敬德是十二個副護軍之一,也就是秦王府保安大隊二中隊副中隊長)”尉遲敬德,居然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七,顯然是為了“酬謝”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的“戰功”:“太宗所乘馬又逸于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于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
李世民落馬爬不起來,差點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也不知道是“天策上將”的武功退步,還是李元吉真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武藝高強。但不管怎么說,尉遲敬德又救了李世民一命,而秦瓊和程咬金卻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根本就沒有出現在“宣武門十戰將”名單中。
兩唐書和資治通鑒詳細開列了那十位“戰將”的名單,此名單不按姓氏筆畫而按功勞大小: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十戰將”也好,“十殺手”也罷,這十人中勛位爵位最高的,也不及秦瓊和程咬金——秦程二人在武德四年,就已經分別受封翼國公和宿國公。
凌煙閣功臣排名,既不是按武功戰績,也不完全按親疏遠近,比如魏征在玄武門之變前,對李世民來說應該是“無功有過”,不但在奪嫡之爭中站在太子建成一邊,更早一些時候,被竇建德俘虜后當“大夏起居舍人(竇建德的秘書)”期間,還曾建議竇建德趁著李世民外出征戰之機,奇兵突襲李淵兵力空虛的長安。
李世民給凌煙閣功臣排名的標準是什么,估計連隋唐史專家也說不清楚,所以咱們只好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秦瓊是隋唐正史中的第一單挑悍將,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武功最高的,這一點毫無爭議,那么武功第二和第三的,是不是尉遲敬德和程咬金?
秦瓊之子墓志銘顯示,尉遲敬德不是主動投降而是被秦瓊活捉后投降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唐故常州義興縣令上柱國秦府君墓志銘》比兩唐書和《資治通鑒》更可靠,因為朝議郎宋溫璩為秦懷道寫墓志銘,是一定要經禮部審核的,而且尉遲家族的人也是看得到的,小宋敢說假話,尉遲寶琳是不答應的——尉遲寶琳的女兒嫁給了秦瓊的兒子(不是秦懷道,所以尉遲姑娘生的秦利見不是秦瓊的嫡長孫,沒資格繼承秦瓊的爵位和勛位),兩家是不折不扣的姻親,秦懷道下葬,尉遲家不可能不去人。
尉遲敬德自然不及秦瓊武藝高強,所以李世民看見敵軍“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總是派秦瓊去取其首級,而尉遲敬德基本守在李世民身邊當保鏢,這也是他連一轉策勛都撈不著的主要原因。
尉遲敬德善用馬槊,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程咬金善用馬槊,也是有史料記載的,而且遠比尉遲敬德更勇悍:“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世充來襲雄信營,密遣知節及裴行儼助之。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于地。知節救之,殺數人,世充軍披靡,乃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于是與行儼俱免。”
裴行儼就是隋唐小說中裴元慶的歷史原型,素有“萬人敵”之稱,但是北邙山偃師城北之戰結果表明,程咬金的勇猛,尚在裴行儼之上。
與程咬金、秦瓊、尉遲敬德同為“純武將”的凌煙閣功臣,還有段志玄、張公瑾、侯君集、劉弘基等人的武功也相當高強,尤其是劉弘基,還曾陣斬過宋老生、擊敗過尉遲敬德的老上級宋金剛:“老生率眾陣于城外,弘基從太宗擊之,老生敗走,棄馬投塹,弘基下斬其首……金剛遁,弘基率騎邀之,至于介休,與太宗會,追擊大破之。”
劉弘基追著宋金剛打的時候,尉遲敬德就在宋金剛軍中,那一戰的結果,是宋金剛一路敗逃到突厥,尉遲敬德與尋相逃進了介休城——如果尉遲敬德比盜馬賊出身的劉弘基武功高強,為何不持槊反殺?
劉弘基和段志玄一樣,都是在李世民起兵時就追隨左右,屈突通就是被段志玄生擒的:“義兵起,志玄募得千余人,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從劉文靜拒屈突通于潼關,文靜為通將桑顯和所襲,軍營已潰,志玄率二十騎赴擊,殺數十人而還。為流矢中足,慮眾心動,忍而不言,更入賊陣者再三。顯和軍亂,大軍因此復振,擊,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與諸將追而擒之。”
李淵特批世民和元吉設立府兵左右六護軍的時候,段志玄的級別就比尉遲敬德高:尉遲敬德是左二副護軍,而段志玄是右二護軍——當時的建制,是每一個正四品下護軍手下有兩個從四品下的副護軍。
在玄武門之變前,真正有爵位的是侯君集,他當時是秦王府左虞侯、車騎將軍(王府車騎將軍與朝廷車騎將軍是兩回事)全椒縣子(九等級爵位的第八級,正五品),后來也比尉遲敬德的地位高。
至于在玄武門戰將名單上排名第四的張公謹,那也是個大力士,在那一戰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門以俟變。及斬建成、元吉,其黨來攻玄武門,兵鋒甚盛。公謹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
要是僅以爵位和勛位來衡量,那么大唐開國之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武功數一數二的自然就是秦瓊和程咬金,秦瓊比程咬金多一個上柱國勛位,要是以在李世民秦王府的職務來衡量,段志玄也應該在尉遲敬德之上。
“武功”有多種含義,可以是軍事方面的功績,也可以是武力和功夫。如果以廣義的“武功”為標準,那么在武德年間,尉遲敬德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純武將的排名,可能還真進不去前三名,倒是程咬金有資格競爭第二,但最后的結論,還得由讀者諸君來下:在您看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武功戰績排名前三的,應不應該有尉遲敬德和程咬金?如果李靖和李勣也參評,秦瓊還能保住第一的位置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