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四部門聯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新能源汽車企業自建的大功率充電設施網絡,原則上應無差別開放。
網友不禁好奇,車企自建充電樁真的應該無條件開放嗎?發改委這回點的是哪家車企?
目前車企自建的高功率充電網,基本都不是無條件對外開放。小鵬汽車的超充樁,在建立初期就明確了對所有品牌純電動車開放。理想超充站,2C 樁也是開放的,5C 不行。今年6月,特斯拉宣布首批V4超級充電樁上線,覆蓋上海、甘肅、浙江、重慶等地服務區,并同步向非特斯拉品牌車輛開放。
站在用戶角度,無條件開放超充樁,那肯定是好事。結合《通知》要求建設實現“即充即走”的場景,那么現在包括比亞迪、華為等超充的確能現實10分鐘內將電量由20%充到80%的速度,用戶體驗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對車企來說,自建超充樁成本壓力非常大,有網友指出,最高端華為600kW液冷超充樁的價格約為65萬元/臺,而市場最低標準約為10萬元/臺,差價就是配置不同。按照中間配置標準來計算,車企建1萬臺超充樁,電樁成本費用就需要20億到40億元,還不包括其它費用。
所以站在更高的層面,先將超充樁開放,某種意義上能促進用戶使用普及,加速超充布局,這樣也能從使用上分攤成本。而且《通知》也提出,廠家可結合場站條件推廣充電站與餐飲、娛樂、購物、汽車服務等融合的商業模式,提升充電服務體驗。
無論是對用戶還是行業,將超充樁無條件開放,是大勢所趨。其他品牌,如華為、比亞迪、蔚來等等,還沒有明確表示無條件對外開放,但現在發改委發聲了,估計各車企也得表態了。
你們猜,誰先第一個表態會無條件開放超充樁?(圖: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