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如果沒有經歷過烽火硝煙的年代,我們或許很難理解,什么是“為了信仰受苦”,什么是“做事更堅決了,不愛多想了”,又或者什么叫“活著不是為了幾口飯,而是為了點亮心里的光”。
但褚時健的青年歲月,給了我們一個現實版答案。
不是靠口號,也不是勵志雞湯,而是在生死之間,在“黑貓”代號下,在槍林彈雨中,他以一個普通青年的身份,逐漸活成了那個“能扛事、會做人、敢擔當”的男人。
讀完這一章節,我久久不能平靜。
這些不是英雄事跡,而是一個人的信仰實錄,一段歷史的私人切片。
一、“黑貓”:老師、游擊隊員與地下黨人的三重身份
1948年,20出頭的褚時健回到了家鄉,白天在祿豐車站小學當老師,晚上則和堂兄弟一起秘密聯絡共產黨,傳遞情報。
他有了代號:“黑貓”。
看起來像諜戰片的設定,但在那個年代,這種“白+黑”雙修的生活并不少見。
你白天講臺上講“孔子”,晚上就要去山溝里送“槍支”;
白天對學生說“今日你努力讀書”,晚上卻要在油燈下研究“敵人路線圖”。
這不是浪漫主義,這是信仰主義。
他說:“不是為了幾口飯去打游擊,是為了信仰去受苦,所以能堅持。”
那一代人之所以能咬牙走下去,是因為他們信“有未來”。
他們不怕受苦,怕的是白受。
二、規律,是在子彈飛過耳邊時總結出來的
褚時健總結戰斗經驗時,說了句特別打動我的話:
“對方第一槍響后,如果你沒中,必須立刻躲起來。因為第二槍一定會中,那時對方已經判斷出你的位置了。”
這是一個命懸一線的反射邏輯,也是一種對“規律”的尊重。
你以為這是作戰技巧,其實這是他貫穿一生的哲學。
觀察→總結→提煉→反復驗證→系統應用。
不管是烤酒、種橙子、搞企業,還是生死戰場,褚時健的腦子里永遠裝著一個詞:“規律”。
不是瞎忙,是帶著腦子的活兒;
不是憑運氣,是靠思維活命。
你會發現這種“樸素的理性主義”,才是他后來能從戰士變領導、從農民變企業家的底層能力。
三、真正的政治工作,不是喊口號,是說知心話
連長李國真發現褚時健有一項特長,他能把戰士們的心勸通。
于是他不再只是一個扛槍的兵,也成了指導員,負責“思想工作”。
這可不是喊喊口號就完事。
很多戰士沒文化,信仰薄弱,吃了苦就想逃。
他要做的,是用樸素的語言,說進他們心里去。
他說:“我們一樣受過剝削、吃過虧,你想的我也想過。但跟著共產黨,我們才可能把苦日子翻過來。”
不是高調的理論,是接地氣的共情。
你會發現:真正打動人心的表達,不是技巧,而是共鳴。
而這種打動人心的能力,也是他后來能做大做強企業的底層力量之一。
四、信仰,是面對死亡時仍愿意前行的力量
褚時健的二哥褚時仁、堂弟褚時杰、親弟弟褚時候,先后在戰斗或征糧工作中犧牲。
其中,二哥犧牲時年僅24歲,還沒來得及把才華變成實際貢獻。
你可以想象,一個家庭,接連送出三位親人,卻依舊有人繼續在戰斗前線拼命。
這不是命大,這是心硬。
而能把心鍛得如此之硬的,是信仰。
褚時健說:“戰友們和二哥的死,讓我做什么事更堅決了,不愛多想了。”
不愛多想,不是麻木,而是清醒。
他知道死亡隨時可能來臨,所以更要活得明確、活得不留遺憾。
五、征糧戰場,才是現實版“人性修羅場”
1949年后,新中國成立,褚時健被派去征糧。
聽上去是后勤工作,但實際操作卻是一場心理戰、人性戰、制度戰的大混戰。
百姓對征糧早有陰影。
因為國民黨時期征糧過火,百姓心有創傷。
加之地方官員作風蠻橫、南京來的干部不了解地方情況,征糧成為引發沖突的導火索。
土匪趁勢而起,甚至攻陷十多座縣城,殺干部、搶公糧,整個云南陷入混亂。
怎么辦?
褚時健并沒有“只講政策”,而是換了個角度:
“你的征糧任務重要,他的肚子也重要。”
這句話才是真正把人心裝進政策里。
征糧不是一個任務,它是一個關于信任與生存的雙向談判。
最終他在宜良完成征糧任務,被調任到更棘手的華寧。
一個人能在戰場活下來,在人心之戰中依然能服人,才是真正的綜合實力。
六、土改時期,他看到了人性的幽暗
1951年,土改開始。
政策初衷是好的,要打破舊社會的不公,把地還給農民。
但實際執行中,出現了大量“矯枉過正”。
貧農成了土改中“道德高地”的代言人,而地主成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被“清算”的代罪羔羊。
壓抑太久的人開始報復,有的甚至在斗爭會上極盡羞辱之能事。
褚時健并沒有為此鼓掌。
他說:“無論什么時代,基本人性還是要的。”
他看到了人性的幽暗,也明白了:當苦難被利用成報復的理由,真正的正義就走了樣。
因此在給自己填寫政治身份時,他本著事實求是,填了“小地主”。
但這也埋下了他后面人生遭遇“政治風波”的隱患。
可他依舊沒改。
他信的是誠實的力量。
七、信仰之外,還要有對“人性”的警覺
在那樣一個理想與現實并存、希望與災難交織的年代,褚時健一邊扛槍革命,一邊默默記錄人性。
他不盲從,不推責,也不輕易妥協。
他知道理想的偉大,也看見人性的幽暗。
但即便如此,他依舊選擇相信人、相信規律、相信明天。
這就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該有的底色。
結語:
我常常想如果我們今天還有信仰,會變成什么樣?
不是說非得革命、非得扛槍。
而是說,在一個浮躁又高速的時代里,我們是否還能保有一種“為了更大的意義受苦”的勇氣?
褚時健的“黑貓歲月”,并不遙遠。
他的行動信仰不是口號,是:“做什么事更堅決了,不愛多想了。”
不是不思考,而是不猶豫。
因為當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時候,你腳下的路再難,也值得。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