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肖永明 吳旺海 | 《孟子》“可欲之謂善”章詮釋與朱子工夫論的體系化

0
分享至

摘要:《孟子》“可欲之謂善”章,因論及人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而為后世學者所關注,六等中每一等的達成皆蘊有對應的工夫論指向。朱子解釋此章,聚焦經文整體融通之余,進一步尋繹工夫修養與人格六等之間的有機關聯,呈現出朱子關于工夫起點、工夫重心遞轉、工夫境界的系統思考。朱子的理解在盡顯孟子性善與推擴之旨的同時,使得工夫論和經典解釋互為輔弼,從工夫修養和人格境界的角度,最大程度地穩定了《論》《學》《庸》《孟》的一體性質,助推《四書》學術體系成為《五經》時代之后中國思想的又一高峰。

關鍵詞:《孟子》;朱子;工夫論;經典解釋


《孟子·盡心下》“可欲之謂善”章,因論及人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等而為后世學者所關注。近年來,學界對“可欲之謂善”章的認識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傾向:第一種將孟子所論人之六等視作整體加以考察,但未進一步言及或意識到各等之間的深層義理關聯;第二種則將“可欲之謂善”從孟子六等中抽繹而出,探究“可欲”具體含義與對象,以及由此生發的意志自由和社會正義等倫理學議題,呈現出偏重六等之中的“善”。

“可欲之謂善”章言人之六等,每一等的達成皆蘊有對應的工夫論指向。徐復觀(1903—1982)認為孟子所論六等展現的是“由心德之擴充所層層展開的人格世界”。唐君毅(1909—1978)也將此視作個人“成德之歷程”的動態過程。無論是心德擴充還是成德歷程,都暗示了人格之等遞進達成所需的個人工夫修為。主張從工夫視角解讀《孟子》的倪培民亦認為此章“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規范性指示”,“通過修煉得來的經驗才能理解”。

在《孟子》“可欲之謂善”章的理解上,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以下稱朱子)之解聚焦于經文整體融通的同時,進一步尋繹工夫修養與人格六等之間的有機關聯。而如何系統展現朱子理學工夫論,一直是朱子學研究的一個難題??疾熘熳訉γ献尤酥鹊脑忈?,可以清晰地呈現朱子關于工夫起點、工夫重心遞轉、工夫境界的系統思考。這種形而上的認知概括,有別于《大學》工夫次第開展的條目呈現,在循《孟子》經文語脈言人之等層層上達之余,不同程度地整合了《四書》中的工夫思想資源,堪稱以經典解釋融合義理建構的范例。

《邏輯學》對西方思想的行動方式的呈現可分為開端問題與發展問題。關于《邏輯學》開端的性質(如開端是否“無前提的”,開端何以含有發展出整個體系的巨大潛力等),學界近年屢有探討。但關于這一開端如何發展,學界只有關于辯證法的一些一般性研究,尚無針對開端在“三論”中如何個別發展的討論。因此我們可以在如下兩方面推進有關《邏輯學》的思想行動的研究。首先在開端及其發展模式(以下簡稱“開展”)方面,除了有關整個《邏輯學》該如何開端的一般性思考之外,黑格爾在“絕對理念”章總結了“三論”的“三個開端”。與此相應,三個開端便有了三種發展模式,我們會以遵從“過渡”模式的“決心”論、遵從“映現”模式的“直接性—間接性”辯證法和遵從“發展”模式的“定義—劃分—定理”三元結構為例,分別予以展示。其次,黑格爾展示的“前進中回溯”的開展路向,雖然接納了西方歷史上傳之久遠的“行動為自身提供合法性”這一思想行動模式,但并非后者的簡單延續或辯護,而是對其進行了批判與提升。而黑格爾的這種批判與提升,將構成我們考察西方思想在近現代的走向的一個重要參考。


01

工夫的起點:可欲之善

孟子提出人之六等,緣于齊人浩生不害的問詢請益: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薄昂沃^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p>

圍繞樂正子為人的兩輪問答牽引出的六等之說,與《孟子》其他章節分言善、信、美、大、圣之一端相異,呈現出前后遞進連貫渾然的氣象。在孟子的第二次回答中,基于善、信而層層遞進的人格層次,更為具體地連帶著達到每一境界所需具備的工夫特質。漢代趙岐業已注意到,善、信、美、大、圣各自對應的“可欲”“有諸己”“充實”“充實而有光輝”“大而化之”“圣而不可知”與孔門道德修養間的聯系,故而著力于六者內涵的具象解讀:“己之所欲,乃使人欲之,是為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之于己,乃謂人有之,是為信人。不意不信也。充實善信,使之不虛,是為美人,美德之人也。充實善信而宣揚之,使有光輝,是為大人。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為圣人。有圣知之明,其道不可得知,是為神人?!壁w岐的解讀在后世并未引起學理反響,北宋孫奭(962—1033,字宗古)的《孟子疏》在該章上只是照經文宣科,纏繞趙岐之說了事。清代焦循(1763—1820,字里堂)的《孟子正義》亦未沿趙注的解釋加以圓融。作為六等中首出的“可欲之謂善”,其解讀不僅關系到《孟子》成德歷程的端緒暢發,亦影響后續五等的疏通知遠。趙岐用《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善人”之等的達成,寄于“己之所欲,乃使人欲之”,其解盡管接續了孔門恕道之旨,然而正如焦循所指摘的那樣,“忠恕一貫之學,不僅于善”,恕與善的互訓除了牽強比附經文之外,并未就經義的理解有實質上的推進。但趙注在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可欲之謂善”中的“善”,其理解結穴于“可欲”二字。

不同于迂拘經文關鍵字的趙岐,朱子放棄了以“己所不欲”之“欲”訓“可欲”的做法?!都ⅰ方忉尅翱捎^善”謂:“天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惡者必可惡。其為人也,可欲而不可惡,則可謂善人矣?!薄都ⅰ吩诖瞬捎昧艘浴翱捎贬尅袄怼?、以“可欲之謂善”釋“人”的思路,將“可欲”的對象指認為“理之善者”,將“可欲之謂善”落腳于“為人”,不僅順應了《孟子》經文語脈,同時也是朱子對此章思考成熟后的結果。此前,朱子弟子曾就“可欲”求教于朱子,《語類》記述此事:“‘可欲之謂善’之‘欲’,如何?”曰:“此不是‘情欲’之‘欲’,乃是可愛之意。”《語類》中另有一條載:“可欲,只是說這人可愛也。”這種理解,與《集注》以“可欲”言理的定論有差異。

《語類》中之所以出現“可欲”的指涉對象為“人”與為“理”并存的情況,深層次而言是因為《集注》未完成之前朱子在“可欲之謂善”句究竟指人還是指理之間的詮釋搖擺。而以“可欲”釋“理”、“可欲之謂善”釋“人”的思路,是朱子在與湖湘學派學者張栻(1133—1180,字敬夫)的討論過程中逐漸清晰的。乾道六年(1170),張栻曾就《孟子》此章之解與朱子通信,朱子在回信中說道:“‘可欲之謂善’,天機也,非思勉之所及也。‘今人乍見孺子入井,皆有惕惻隱之心’,‘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玩‘乍見’字,‘厭然’字,則知‘可欲之謂善’其眾善之首、萬理之先而百為之幾也歟?可欲之謂善,幾也。圣人妙此而天也,賢人明此而敬也,善人由此而不知也,小人舍此而不由也。雖然,此幾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其始萬物、終萬物之妙也?!睂薄都ⅰ?,不難發現朱子此時只是將“可欲”與“可欲之謂善”一并視作理,同時強調未發與已發之間的臨界狀態,未作更為細致的人、理區分。張栻成書于乾道九年(1173)的《孟子說》遵從了朱子的訓解,謂“可欲之謂善”句言:“可欲者,動之端也。蓋人具天地之性,仁義禮智之所存,其發見則為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所謂可欲也,以其淵源純粹,故謂之善,蓋于此無惡之可萌也?!睆垨驅ⅰ翱捎倍x為孟子四端發見之心,將“善”視作“可欲”的純粹來源。但這一解釋,在后來卻引起了朱子的警覺。淳熙三年(1176),借助與張栻再論此章的機會,朱子反思了此前將“可欲之謂善”視作理的說法,意識到由此帶來的問題:“蓋此六位為六等人爾,今為是說,則所謂善者,乃指其理而非目其人之言矣,與后五位文意不同。”張栻在回信中,亦同步調整了《孟子說》對此句的理解,認為“‘可欲之謂善’,誠當指人而言,如橫渠之說,蓋凡可欲者善而不可欲者惡也。人之所為有可欲而無不可欲者,則之人也謂之善人”。

當“可欲之謂善”的對象指涉為人,從而與“可欲”所指的理區分開來之后,具體工夫的推展便有了理論的切入口。在朱子的認識中,“善人”往往于工夫尚有欠缺。他在解此章時便說:“善人只是資質好底人,孔子所謂‘不踐跡,亦不入于室’者是也?!庇纸狻安慧`跡”謂:“善人質美,雖不學樣子,卻做得是。然以其不學,是以不入室,到圣人地位不得?!痹谥熳涌磥?,盡管善人已具備善的資質,但是如果沒有后續的工夫加持,只能保證不至于惡,而難以突破善而達到更上一層:“所謂善人者,是天資渾全一個好人,他資質至善而無惡,即‘可欲之謂善’。他所行底事,自然皆善,不消得按本子,自不至于惡。若是常人,不依本子,便有不能盡善流而為惡。但他既天資之善,故不必循涂守轍,行之皆善。卻緣只是如此而無學,故不能入圣人閫室。”

朱子的學生曾問及學者若“可欲為善”當如何學、如何用功,朱子回答:“可欲,只是都無可憎惡處。學者必欲于‘善’字上求用工處,但莫做可憎可惡事便了?!边@也從側面印證了“可欲之謂善”盡管無“憎惡處”,但仍然需通過做工夫以維持。徐時儀、楊艷《朱子語類匯?!蜂浻欣杈傅隆墩Z類》論此章時未收的一條,其中同樣說道:“善人只是渾全一個好人,都是‘可欲’,更無些可嫌處。審如是言,則‘可欲’云者,惟已到善人地位乃可當。學者必于‘善’字上求用功處,但莫做可憎可惡便了。”接續此思路,朱子進一步解釋“可欲之善”的具體工夫節目在于內求,“為君仁,為臣敬,為父慈,為子孝是也。外是而求,則非”。張載主張學“可欲之善”應參照孔子:“凡世俗之所謂善事可欲者,未盡可欲之理,圣賢之所愿乃為可欲也,若夷惠尚不愿,言‘君子不由也’。清和亦可言善,然圣賢猶以為未足,乃所愿則學孔子也”,亦是從工夫論的角度理解此句。也就是說,盡管“可欲之謂善”作為六等之始,已然呈現出個人待做工夫的一種人格狀態。但在達到“善”的狀態之前,又需付出額外的“志之”工夫,以保證此善不失。《或問》稱“自理而言,則凡可欲而不可惡者,皆善之理也。自人而言,則亦必其知是理而志之之后,得如是之人也”,說的便是這一層意思。

朱子解讀思路的變動歷程,折射出“可欲”之理與“善”人之間的鴻溝與隔閡,是其對人性悲觀態度的反映。而欲消弭這種二元的割裂感,不得不在達到“可欲之謂善”之前繼續訴諸工夫:“善者人之所欲,惡者人之所惡。其為人也,處心造事,行己接物,凡其所為,一皆可欲而不可惡,則是可謂善人矣?!敝挥袀€人循“可欲”“處心造事,行己接物”,才能達到人與理在“善”等上的暫時合一,這不僅是朱子工夫論的邏輯起點,同時也是為后續更高等次人格工夫狀態的進入做基礎的準備。


02

工夫的重心遞轉:從持守到力行

通過“志之”而持有的“善”,盡管有內求工夫持守,其本質亦為“天資之善”,但在朱子看來仍不免表面化。朱子在與張栻的書信中說:“不知善之為善,則守之不固,有時而失之。惟知其所以為善而固守之,然后能實有諸己而不失,乃可謂之信人也?!币簿褪钦f,善人圍繞“可欲”之理做工夫,其結果也只是循“善”之跡,守之亦有不固。《語類》進一步說道:“善人能無惡矣,然未必能不失也。必真知其善之當然,而實有于己,然后能不失。信者,實有于己而不失之謂?!睆纳迫说叫湃说膶拥韧粐?,在于知“所以為善”并“固守之”,使之真正“實有于己”。

朱子對“有諸己之謂信”的詮釋,是通過援引《大學》的工夫條目來完成的。《集注》注此句謂:“凡所謂善,皆實有之,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則可謂信人矣?!薄叭鐞簮撼簦绾煤蒙笔恰洞髮W》誠意一目中“勿自欺”“慎獨”工夫的具體表現。朱子借用誠意解讀“信”,源于其對誠意之“誠”的玩味,以突出自身之實有。《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于我”章經文“反身而誠”,朱子亦以“如惡惡臭、好好色之實”訓解,其在與弟子討論中說:“‘反身而誠’,孟子之意主于‘誠’字,言反身而實有此理也。為父而實有慈,為子而實有孝,豈不快活!若反身不誠,是無此理?!苯莆闹危?865—1954)見《中庸》末章“君子內省不疚,無惡于志”,而謂“此節較‘闇然日章’之君子,工夫加密,蓋類孟子所謂‘有諸己之謂信’”,也從反身于誠的角度看待“有諸己之謂信”。

需要指出的是,朱子還強調此種“誠”的工夫并非一蹴而就?!靶湃恕敝貙嵱兄吧啤?,必須經歷一個持續用力的階段。在未知“善”之“所以為善”之前,尚需用工夫以保證其“善”不踐跡。朱子謂:“‘有諸己之謂信’,是都知得了,實是如此做。此是就心上說,心里都理會得。”通過“實如此做”與“心里理會”,從而使得暫時守“善”的狀態迎來質變:“必其用力之久,一旦脫然有以真知其善之在己,而不得不然,決定真實,而無一毫虛偽之意,然后可以謂之信人矣?!薄捌溆昧χ茫坏┗砣回炌ā痹圃?,承自朱子《格物補傳》“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而來。從朱子的描述來看,“有諸己之謂信”似是融合了格物與誠意兩種工夫之要,“有諸己”表現為一種格物化的“誠”工夫。

朱子在與弟子討論過程中,還特別將善、信兩等單獨抽繹,以形成比較理解。相較于“可欲之謂善”而言,“有諸己之謂信”的工夫意味顯然更為濃厚?!墩Z類》謂:“善、信、美、大、圣、神是六等人?!捎^善’,是說資稟好。可欲,是別人以為可欲?!兄T己之謂信’,是說學。”突出“信人”之等的達成需“學”。又取資二程采爻于《易》之乾坤分別比附:“乾九二,圣人之學,‘可欲之善屬焉’,可欲之善,是自然道理,未到修為,故曰圣人之學;坤六二,賢人之學,‘有諸己之信屬焉’,有諸己,便欲執持保守,依文按本做,故曰賢人之學?!毕噍^于乾卦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坤卦六二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境界的達成尚需“執持保守,依文按本做”的賢人工夫。《集注》在綜論整章時,還特別引用程子之言:“士之所難者,在有諸己而已。能有諸己,則居之安,資之深,而美且大可以馴致矣。徒知可欲之善,而若存若亡而已,則能不受變于俗者鮮矣。”這都強調了“有諸己之謂信”背后“誠”的格物化意味及其在六等中的重要程度。

善、信的對比闡釋,在說明六等之中此兩等的重要程度之余,也進一步將其與后續的美、大區分開來。無論是循“可欲”之理達“善”,還是返格物化的“誠”以至“信”,兩者的重點皆在持守,保證善、信不失,這與隨之而來的美、大對應的“充實”“充實而有光輝”側重力行而言,存在著質的區別。朱子自己也說,“‘充實之謂美’,是就行上說,事事都行得盡,充滿積實,美在其中,而無待于外”,“無待于外底,他善都是里面流出來”。經歷工夫而成為“信人”后,個體可以保證的是善、信皆為自有自充而“無待于外”。

當工夫的重心從持守遞轉至力行,故而美、大層次對應的工夫也不再如善、信般纏繞糾結。自善、信而下,朱子便說:“雖一節深如一節,卻易理會。充實,謂積累。光輝,謂發見于外?!北M管都強調力行,美、大之等對應的“充實”與“充實而有光輝”,各自又有內與外的側重差異?!都ⅰ方狻俺鋵嵵^美”句言:“力行其善,至于充滿而積實,則美在其中而無待于外矣?!薄痘騿枴犯鼮樵敱M地解釋道:“然既信之,則其行必力,其守必固,如是而不自已焉,則其所有之善,充足飽滿于其身,雖其隱微曲折之間,亦皆清和淳懿而無不善之雜,則是所為美人者也。”這一方面說明了“美”的達成,關鍵在于以“善”“信”為基而不斷力行,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之所以為“美”,在于“善”能夠“充足飽滿于其身”,是較“信”而言“善”更為充盈的狀態,但此時做工夫的方向仍然是內在的。

直至“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句,朱子才將注意力置于“發見于外”?!都ⅰ方獯司鋾r說:“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則德業至盛而不可加矣。”這呈現的正是個人之等在達到“美”之后,開始向外用功。《或問》更為具體地描述了由美向上突躍以至于大之后的景象:“如是而不已焉,則其善之充于內者,彌漫布濩,洋溢四出而不可御;其在躬也,則睟面盎背,而施于四體;其在事也,則德盛仁熟,而天下文明,是則所謂大人者也。”“睟面盎背,而施于四體”的表述,正是化引《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孟子以之形容君子“仁義禮智根于心”后自身的外化狀態,朱子在《或問》中的解釋,正是對《孟子》經文內容的因應。而除了自身的不言而喻,“大”的等次在朱注中還在事上有“德盛仁熟”的表現。

盡管美、大對應的工夫修養重心在于力行,但達到兩者的層次并非易事。孟子對浩生不害的回答中,樂正子只是善信之人,未觸及美與大。朱子在《集注》中引張載之語對比樂正子和顏回:“張子曰:‘顏淵、樂正子皆知好仁矣。樂正子志仁無惡而不致于學,所以但為善人信人而已;顏子好學不倦,合仁與智,具體圣人,獨未至圣人之止耳?!睒氛由菩藕萌?,但因“不致于學”,未能充實善信而難以達到重在力行的美大之等。顏回雖“好學不倦”,但亦只止步于具圣人之體。清初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注《正蒙》時進一步說:“顏子之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養其心以求化于跡,則既志于仁,抑能通物理之變而周知之,具圣人之體矣。未極乎高明廣大至善之境,以貞萬物于一原,故未造圣人之極致。”好學如顏回,尚稍過美大之等,而于圣有一間未達,可知美大企及之難。這同時也為后續圣、神之等的境界作了認知鋪墊。


03

工夫的境界:圣與神

從“大而能化”開始,所漸次達到的圣、神之等,非僅力行工夫便可企及,這是包括朱子在內的兩宋諸儒達成的一致認識。朱子工夫論的境界意義亦通過圣、神之等的揭橥而得到凸顯。

《集注》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引用了張載、楊時等人的言論予以闡明這種工夫境界。朱子注“大而化之之謂圣”句,引張載“大可為也,化不可為也,在熟之而已矣”,以申明“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無復可見之跡,則不思不勉、從容中道,而非人力之所能為矣”。《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章,朱注引楊時:“自可欲之謂善,充而至于大,力行之積也。大而化之,則非力行所及矣?!边@都從根本上說明“大而能化”的工夫,其所臻之境已非力行便可抵之,與善、信、美、大尚可力行而至存在根本區別。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區別,與朱子對“化”的理解有關?!痘騿枴氛f:“大而不化,則其所謂大者,未能離乎方體形跡之間。必其德之盛者,日以益盛,仁之熟者,日以益熟,則向之所謂大者,且將春融凍解,混然無跡,而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其兇矣,是則所謂圣人也?!痹凇按蟆睍r已然“盛”“熟”的德與仁,能否“日以益盛”“日以益熟”,是“化”的關鍵步驟。從朱注又一再強調“大而化之”“非人力之所能為”,可推知“化”的工夫固然重要,但此句之樞機則在“圣”的境界上。朱子弟子曾就“大而化之”求教:“大而化之之圣,此句各有一說,未知其意同否?伊川曰:‘大而化之,只是理與己一。其未化者,如人操尺度量物,用之尚不免有差。至于化,則己便是尺度,尺度便是己?!瘷M渠云:‘大能成性謂之圣?!致勏壬疲骸浯笾E謂圣。’竊嘗玩味三者之言,恐是一意,不知是否?”朱子以一“然”字直截了當地首肯了弟子。觀所引程頤、張載、朱子三言,事實上都是借“大而化之”揭示“圣”的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舉善、信兩等過程中,朱子曾將“可欲之善”“有諸己”分別對應圣、賢之學,并強調圣人之學是“自然道理”。朱子以“可欲之善”稱“圣”,但此“圣”只是側重稟理之粹,應與“大而化之之謂圣”中的“圣”區別開來。朱子自己也說:“古人用‘圣’字有兩樣:‘大而化之之謂圣’,是一般;如‘知仁圣義’之‘圣’,又是一般,此只是通明亦謂之圣?!币浴翱捎啤狈Q“圣”,只是因“通明”而“謂之圣”,“大而化之”之“圣”,才具有一般與普遍的意義。

就做工夫而言,兩種“圣”皆需以工夫充實。正如“善人”若不學,不循“可欲”之理,便難以向上更進一層,“通明”之“圣”亦是由“一般”之“圣”“反之”而來。針對《孟子·盡心下》“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的說法,朱注謂:“性者,得全于天,無所污壞,不假修為,圣之至也。反之者,修為以復其性,而至于圣人也。”也即在朱子的認知中,湯、武可理解為通過“修為”得以由“通明”之“圣”至于“一般”之“圣”的范例。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何朱子說,“凡人便是生知之資,也須下困學、勉行底工夫,方得”,“自可欲而至于大,則思勉之所及也,至于圣且神焉,則雖非思勉之所及,然非思勉之而不已焉,則亦未有至焉者也”?!按蠖ァ钡淖罱K達成,離不開“自學力推之以至其極”的“反之”工夫。宋儒饒魯(1193—1264,字伯輿)曾區分“生知安行是性之之圣,大而化之是反之之圣”。對此,元儒朱公遷進一步解釋道:“圣以全體至極言,亦曰專言之者,凡言資質德性與眾人異者,此說性之之圣也;自學力推之以至其極者,此說反之之圣也。孔子以性之之圣而加之反之之功,斯所以為圣人之至歟?”朱公遷在闡明兩種“圣”的區別與聯系之余,又效仿《孟子》經文推尊湯、武般將孔子視作由“性之”到“反之”的成圣之例。無論是湯、武還是孔子,其成圣機理的展示,凸顯出一種成圣狀態所達到的境界,而非如前四等般,落于眾人持守力行的工夫實踐。

之所以從境界的角度理解圣、神之等,還與朱子對“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的解釋關聯緊密?!都ⅰ纷⒋司鋾r,朱子未再以己言出注,注文皆引程子之語:“圣不可知,謂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測。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敝熳永^述程子“非有一等神人”之說,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使得“人之六等”與“六等之人”的對應關系被打破。也就是說,就人做工夫而言,其所能達到的等次有六:善、信、美、大、圣、神,但并非每一等次皆有對應之人。在朱子關于此章的所有討論中,樂正子為善信之人,顏回至于美大但僅具圣人之體,堯、舜、湯、武、孔子之成圣,或性之或反之。這種有“神等”而無“神人”的現象,恰恰說明“神”之等作為境界的存在?!痘騿枴方忉尅吧瘛敝^:“至于是,則造道入德之功,至矣盡矣,不可以有加矣,是其盛德至善之極,無聲無臭之妙,必有非耳目所能制,心思所能測者,是則所謂神者,而非圣人之上復有神人也。”

《或問》以《大學》“盛德至善”與《中庸》“無聲無臭”以說明“神”之極妙,更加突出了朱子在理解“圣而不可知”時的境界意味。《大學》雖言及“盛德至善”,但在朱子的經典架構中,《大學》義理旨趣仍在“打個地盤”“立定綱領”,“要緊只在‘格物’兩字”,相較之下,從“說下學處少,說上達處多”的《中庸》,更可見“無聲無臭之妙”。《中庸》末章末句引《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在朱子看來是子思欲以再度推明此兩章論“天下至圣”“天下至誠”的極致含義,朱子在《中庸》第三十二章的按語中謂:“至誠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誠不能為,則亦非二物矣。言圣人天道之極致,至此而無以加矣?!敝敝痢盁o聲無臭”,圣、誠之“至”的境界意義才得以真正發覆凸顯。

或許正是由于此論過高,《中庸》末章在強調極致境界的同時,經文又“反求其本”說明此種境界之達成與“內省不疚”“不愧于屋漏”的下學謹獨工夫之間的聯系,從而表現出工夫條目與工夫境界之間的依違游移之感?!吨杏埂愤@種欲言境界但又強調工夫的內在緊張,無形中也影響了后儒對圣、神之等的詮釋。二程便說:“今雖知‘可欲之為善’,亦須實有諸己,便可言誠,誠便合內外之道?!薄都ⅰ肪C論此章引宋儒尹焞“自可欲之善,至于圣而不可知之神,上下一理。擴充之至于神,則不可得而名矣”,以突出“神”之“不可知”“不可得而名”,元儒胡炳文又基于尹焞之論強調具體力行工夫的重要性,謂:“須看尹氏‘上下一理’四字,善者人心之天理,始而為人之所可欲者,此理也。終而人之所不可知者,亦此理也。善非粗淺,神非高虛,惟在乎實有此善,而力行以充之爾。其始也當然而然,其終也自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凡此種種,皆在表述工夫過程中洞燭了境界。


04

結語

《或問》曾完整勾勒圣人施教的過程:“是以圣人施教,既已養之于小學之中,而后開之以大學之道。其必先之以格物致知之說者,所以使之即其所養之中,而因其所發,以啟其明之之端也;繼之以誠意、正心、修身之目者,則又所以使之因其已明之端,而反之于身,以致其明之實也。夫既有以啟明之端,而又有以致其明之實,而吾之所得于天未嘗不明者,豈不超然無有氣質物欲之累,而復得其本體之全哉!”站在眾人的角度上而言,圣人施教的另一面向,便是眾人做工夫的理想過程。這個過程中,“小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工夫條目與先后次序,歷來為學人所熟知。但細繹朱子之語,潛藏在工夫條目之后另有“啟明之端—致明之實—復本體之全”的形上線索。這恰恰又與朱子解“可欲之謂善”章,從可欲之善出發,通過工夫的持守與力行,抵達圣神之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如何將先圣先賢工夫加以凝練統合,一直是朱子思考的問題。他曾說:“圣賢所說工夫,都只一般,只是一個‘擇善固執’。《論語》則說‘學而時習之’,《孟子》則說‘明善誠身’,只是隨他地頭所說不同?!边@一概括從側面顯示出《論》《孟》甚至《四書》,在工夫論的表述上一直呈現出紛繁的樣態,從而缺少一貫的統合??v使“擇善固執”四字,同樣難以揭示理學工夫論的體系呈現。而孟子論人之六等過程中所折射出的循序與渾融,以及《孟子》一書內蘊的“擴充”之旨,無形中為朱子安置與統合各項工夫提供了邏輯自洽的文本載體。與此同時,借助工夫節目與人格之等的一一對應,每一等人皆能于相應層次中加以用功,兼顧了不同個體的內在差異性。這種人人可學又無遠弗屆的義理引領,鼓勵著一代代學人希賢希圣。

縱觀“可欲之謂善”章的詮釋,朱子的理解沿孟子語脈層層推進,從淺近顯豁之處說至境界高妙之地。在盡顯孟子性善與推擴之旨之余,使得工夫理論與經典解釋互為輔弼,暗含融合《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工夫理論之意。借助人之六等展開而豁顯的工夫理論,其學說的體系程度不僅在《孟子》經文中鮮見,相較于《大學》格致誠正、《論語》忠恕一貫以及《中庸》慎獨誠之,孟子的思考無疑超越了單一的用功路徑,是對孔子至子思各有側重工夫理論的系統梳理,集先秦孔門工夫之大成。朱子在沿著《孟子》此章經文推進的過程中,基于《四書》經典優游涵泳而漸次呈現的工夫理論,不僅進一步坐實孔、曾、思、孟的學脈關聯,還統合了張載、二程及其門人、張栻等兩宋諸儒的論說,從工夫修養和人格境界的角度最大程度地穩定了《論》《學》《庸》《孟》的一體性質。這種努力無論是內在思想深度還是外在義理融貫,都超越自韓愈以降人為建構的道統論說,也使得朱子及其《四書》體系成為《五經》時代之后中國思想的又一高峰。

作者:肖永明,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教授;吳旺海,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為啥說銷聲匿跡是變好的最優方法?網友:家長那個嘴真的控制不了

為啥說銷聲匿跡是變好的最優方法?網友:家長那個嘴真的控制不了

解讀熱點事件
2025-06-21 00:10:04
油價大降超0.41元/升后,下次7月15日調價,降幅“大瘦身”!

油價大降超0.41元/升后,下次7月15日調價,降幅“大瘦身”!

豬友巴巴
2025-07-13 04:30:03
中產被山姆背刺了一刀,山姆這波翻車,戳痛了多少人的信任

中產被山姆背刺了一刀,山姆這波翻車,戳痛了多少人的信任

億通電子游戲
2025-06-24 03:52:31
崔永熙轉會費6000萬,遼寧用趙率舟交易到內線,北控試訓榜眼后衛

崔永熙轉會費6000萬,遼寧用趙率舟交易到內線,北控試訓榜眼后衛

中國籃壇快訊
2025-07-13 16:21:24
王皓賽后大罵林詩棟!張本智和苦戰七局晉級決賽,隔空喊話王楚欽

王皓賽后大罵林詩棟!張本智和苦戰七局晉級決賽,隔空喊話王楚欽

十點街球體育
2025-07-13 12:10:54
天水鉛與鉛尋,出現一波最高級的洗地

天水鉛與鉛尋,出現一波最高級的洗地

智識漂流
2025-07-12 20:36:56
入暑后,“打死”都不要買的5種蔬菜,菜販自己都不吃,建議了解

入暑后,“打死”都不要買的5種蔬菜,菜販自己都不吃,建議了解

神牛
2025-07-09 20:54:32
阿塞拜疆突然發難,俄羅斯后院不保,這是個大麻煩,俄羅斯很被動

阿塞拜疆突然發難,俄羅斯后院不保,這是個大麻煩,俄羅斯很被動

西府趙王爺
2025-07-12 19:54:28
2025養老金啟動2%上漲,北京方案全做加法偏向低收入,贊揚聲一片

2025養老金啟動2%上漲,北京方案全做加法偏向低收入,贊揚聲一片

社保精算師
2025-07-13 17:24:05
免簽紅利下暗流!老外回國后陷入空虛:瘋狂找工作只想早日返回!

免簽紅利下暗流!老外回國后陷入空虛:瘋狂找工作只想早日返回!

說說史事
2025-07-11 08:53:39
高溫預警!體感溫度直逼44℃!雨在路上!個別點暴雨!詳情→

高溫預警!體感溫度直逼44℃!雨在路上!個別點暴雨!詳情→

魯中晨報
2025-07-13 18:32:15
強勢正名!陳熠打臉世界冠軍,馬琳執教收獲利好,彎道上位成定局

強勢正名!陳熠打臉世界冠軍,馬琳執教收獲利好,彎道上位成定局

忠橙家族
2025-07-13 12:05:42
7年賠光2個億,中年返貧的鄒市明,終究還是向生活低頭了

7年賠光2個億,中年返貧的鄒市明,終究還是向生活低頭了

娛小北
2025-07-10 08:54:33
弟弟3歲時走丟,28年后姐姐失業找工作,面試見到老板卻當場怔住

弟弟3歲時走丟,28年后姐姐失業找工作,面試見到老板卻當場怔住

紅豆講堂
2025-07-11 15:05:58
謝晉:我一生最大遺憾,4個孩子3個殘疾,臨終才發現是自己造成的

謝晉:我一生最大遺憾,4個孩子3個殘疾,臨終才發現是自己造成的

禾寒敘
2025-07-12 14:54:44
放棄中國國籍!三年內突破了17萬,哈薩克族同胞為何“回流”?

放棄中國國籍!三年內突破了17萬,哈薩克族同胞為何“回流”?

小鹿姐姐情感說
2025-07-12 03:39:46
高溫下的東北空調荒

高溫下的東北空調荒

吳曉波頻道
2025-07-13 08:35:22
都說大環境不好,到處裁員降薪,可為啥出去旅游時還是人山人海?

都說大環境不好,到處裁員降薪,可為啥出去旅游時還是人山人海?

小談食刻美食
2025-07-12 17:57:56
震驚!重慶公務員可以搞副業了!網友們又沸騰了

震驚!重慶公務員可以搞副業了!網友們又沸騰了

小人物看盡人間百態
2025-07-13 07:50:23
200億到賬!李斌的最后一搏

200億到賬!李斌的最后一搏

艾米手工作品
2025-07-12 07:55:34
2025-07-13 22:40:49
孟子研究院 incentive-icons
孟子研究院
扎根孟子故里,打造首善之區
3689文章數 181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媒體:若遼寧艦訪俄 俄羅斯人又將不惜代價要擁有航母

頭條要聞

媒體:若遼寧艦訪俄 俄羅斯人又將不惜代價要擁有航母

體育要聞

楊瀚森兩戰20+9+8 隔扣成最大亮點

娛樂要聞

38歲何潔近照曝光,與老公用餐甜蜜

財經要聞

宗馥莉被三名“同父異母”弟妹起訴

科技要聞

Grok正式登陸特斯拉 "脫韁模式"讓車主上頭

汽車要聞

小米YU7深度試駕:優點很多缺點也很多

態度原創

家居
手機
游戲
公開課
軍事航空

家居要聞

生活憧憬 自由浪漫之境

手機要聞

聯想moto razr 60水晶版曝光,施華洛世奇聯名

手游吃瓜周報:月廚大勝利!FGO國服九周年,崩鐵聯動Fate全是梗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金正恩:朝鮮愿無條件支持俄羅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龙江县| 长沙市| 湖南省| 满洲里市| 潜山县| 方山县| 延庆县| 临潭县| 前郭尔| 阜康市| 马鞍山市| 隆回县| 乌审旗| 大渡口区| 溧水县| 新和县| 克什克腾旗| 青海省| 民丰县| 邢台县| 德化县| 安顺市| 汉沽区| 清流县| 新竹市| 喜德县| 望城县| 永春县| 环江| 佳木斯市| 资阳市| 武穴市| 萍乡市| 颍上县| 桃园市| 夏邑县| 菏泽市| 兴国县| 巩留县|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