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網友說:樊振東的人生是王楚欽非常想要擁有、而又達不到的那種境地,所以他既羨慕又嫉妒,都快成心病了....
以前一直覺得這句話有點過于“夸張”了,但沒想到,就在前天,人民日報對王楚欽進行了一場專訪!
一場專訪下來,句句都不提樊振東三個字,但卻被網友們分析,從競爭到擔當,從壓力到榜樣,句句都是在“點著”樊振東....
賽后鉆了牛角尖,差點“輸到爬不起來”
去年巴黎奧運會開打那時候,國際乒聯的世界排名榜上,王楚欽可是男單的頭把交椅,樊振東緊隨其后排在第二。
不少球迷都翹首以盼,想著這世界前二的巔峰對決,要是能在奧運決賽碰頭,那才叫過癮!
可惜啊,球是圓的,比賽更是風云變幻,啥意外都可能來,王楚欽這趟奧運征途,起步就被絆了一個個大跟頭。
肩膀上那老傷一直沒好,而禍不單行,比賽前,他那把順手的球拍,愣是被人不小心給踩斷了!
這真是喝口涼水都塞牙縫,而幾件憋屈事夾雜一起,重重壓力下,奧運賽場的單打第二輪,王楚欽就意外失手了,早早結束了單打征程。
這下,不光他自己的登頂夢碎了,連帶整個中國男乒衛冕單打金牌的希望,也“咣當”一下就落到了其他人肩上。
而巴黎失利這塊大石頭,在王楚欽心里壓了許久,隔了將近一年,面對《人民日報》記者,他才算徹底打開話匣子。
他承認,當時那思想包袱太重了,一門心思鉆在“輸贏”的牛角尖里,結果反把自己平時訓練的水平給丟了。
記者也很直白,問他是怎么收拾這慘痛教訓的?
王楚欽說,那段日子是真難受,不管是找教練隊友聊心,還是自己悶頭瞎琢磨,都像拳頭打在棉花上,壓力就是散不出去。
更糟的是,這倒霉勁跟著他從巴黎又回了國,接下來打國內比賽,他居然爆冷輸給了才十四歲的娃娃兵;打國際比賽、打乒超這些重要場子,栽在外協選手手里的次數也是噌噌往上躥。
短短幾個月輸給外頭人的場數,快趕上他為備戰巴黎奧運那幾年加一塊輸的了,他自己都苦笑著說,那陣子真輸得‘底兒掉’,感覺打球的魂兒都快給磨沒了。
說實在話,輸到那份上,不管是誰,可能都會有一個心灰意冷、想撂挑子的念頭。
但王楚欽終究沒退。
他想明白了,兩頭的現實推著他必須往前走,不能躺,這頭是隊伍的現實:馬龍、樊振東這些定海神針般的功勛老將,慢慢要退居二線了。
隊伍正青黃不接,全指望著他這當打之年的一撥人趕緊頂上去扛大旗。
另一頭是他自己:胸口那枚奧運金牌夢還熱著,大滿貫的榮耀還遠在天邊。
他知道,想從泥潭里爬出來,光想沒用,真功夫就是贏球,只有重新嘗到勝利那甜滋滋的滋味,心氣才能提溜起來。
這口氣順了,才有心思去琢磨下一場、下下場怎么贏下去,說來也靈,后來有兩個冠軍,像是給他灌了碗“醒神湯”。
一個是在福岡打國際比賽拿了男單冠軍,總算給這跌宕起伏的一年國際征程兜住了底;另一個緊接著在上海乒超總決賽,他豁出去拼了,幫自己俱樂部歷史性地捧回了男團冠軍杯。
這兩場勝仗拿下來時,他那股憋屈巴巴的勁可算撒出來了,要么閉眼把手舉得老高,要么握緊拳頭吼出聲。
這也算做是一個信號,他終于從奧運失利的陰溝里爬上了岸!
吃了苦果,琢磨出真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巴黎奧運“摔”的這一跤,回頭再想,他更清楚了自己在那種天塌下來般的大場面下,心里的小九九是咋盤算的,球場上又是哪幾根弦沒繃住。
他也似乎想通了,每個頂尖運動員往上爬的道,都是自己闖出來的,誰也復制不了誰。
像馬龍、樊振東那批人留下的經驗,那絕對是寶,像地圖一樣指明方向,繞開深坑。
可自己這條道,路上每一塊石頭、每一個水洼,還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蹚過去,沒捷徑。
也就是這么跟人民日報的記著聊著聊著,話題自然而然的滑到了國家隊新老交替的大坎上。
巴黎奧運會之后,馬龍、樊振東這些壓艙石慢慢淡出一線國際大賽了,比如后續的世乒賽團體賽就沒見他們的影。
這“大哥們”一撤,國乒男隊那局面,立馬就顯得有點吃緊,沒那么讓人踏實了。
而王楚欽作為當下隊里經驗數得上號的“老大哥”之一,那擔子可是實實在在壓在了肩膀上。
舉個現成的例子:世界杯上輸給巴西那個強敵雨果·卡爾德拉諾之后,他轉頭就找著主教練王皓拍了胸脯:這面子,我王楚欽一定給您給隊里掙回來!
記者問他,這種老將紛紛退場、新人頂上的大勢,是不是也像無形的手,推著你快馬加鞭地成熟起來?
王楚欽覺得,主要還是自己心里那團火在燒,推著自己往前趕,但他特別懷念過去跟著兩位老大哥并肩作戰的日子。
那時候的感覺就倆字“踏實”,感覺有他們在,就不會輸!
他形容自己那時候打球特別“撒得開”,心無旁騖,就敢豁出命去拼,因為背后有最硬氣的后盾撐著!
可現如今這情況,他自己也拎得清,跟那二位前輩比,無論是過往那份穩如磐石的成績單,還是在球場上讓人心安神定的那股勁,他知道自己目前確實還欠點火候,沒到能讓所有人“完全放心”的地步。
他原話特別接地氣:包括現在男隊的狀態來說,沒有人能做到像他們兩個那樣能讓大家完全放心。
還打了個比方面對記者,就說我自己吧,就算真打進世錦賽這種頂級決賽了,我猜大家在電視機前看著,心里也得‘挺毛的’。
而王楚欽在采訪里雖然半個“樊”字沒提,可把巴黎奧運賽場的情況往這一擺,在最要命的當口,是誰穩穩兜住了國乒的底?
誰是那道“兜底的底”
王楚欽單打意外翻車那一刻,整個中國男乒沖擊單打金牌的千斤重擔,瞬間全撂在了樊振東一個人肩膀上。
那場半決賽對上日本的狠角色張本智和,樊振東開場就被打了個下馬威,比分落后,球打得火星四濺,汗水濕透了衣裳。
但憑著一身真本事和打不垮的硬骨頭,他硬是一板一板、一分一分地往回咬,愣是給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等到了決賽場,面對剛剛淘汰了王楚欽的瑞典新銳莫雷加德,樊振東一點沒留情面,幾乎全程壓著對手打,贏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看莫雷加德賽后的表情,整個人都懵了,這差距,一目了然,樊振東用實力說話,穩穩當當替中國男乒把這塊最重的男單金牌攥在了手心里。
王楚欽在聊混雙奪冠時也吐露了些心思,他說搭檔孫穎莎在奧運會那幾場球打得是出奇地“穩”,穩到幾乎沒給他留下需要救火、需要調整心態的空間。
孫穎莎這份“穩”,對這塊混雙金牌就是定海神針,不過啊,孫穎莎這“兜底”作用一提,又難免讓人想到男單賽場,王楚欽早早掉隊,可不就把“兜底”的壓力,全轉移到樊振東一人身上了嗎?
結語
回頭看王楚欽這次《人民日報》的訪談,字面上一遍沒念“樊振東”,可當他剖白奧運失利后的內心掙扎,當他細數自己如何一步步從低谷爬出,當他審視目前隊伍青黃不接的挑戰....
當他追憶過去團隊作戰那份安穩感,甚至當他流露出對“絕對穩定”那份境界的敬佩和神往時……那個未曾點名的名字,像一個無形的巨大坐標,始終貫穿在字句之間。
王楚欽自己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那位功勛卓著、早已拿下超級全滿貫前輩的敬仰。
無論前輩輝煌的過往戰績,還是賽場上那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從容鎮定,甚至連待人接物的做派,都是他努力學習的標桿。
這一番掏心窩的話,說到底,是一次沒有說出口的深深致敬,也是一次無聲的深刻對標。
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在奮力攀登高峰的頂尖運動員,對另一位已卓然而立、成為旗幟的前輩兼隊友,那份充滿了敬意、夾雜著復雜心緒、卻又無比清醒的認知。
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挑戰與追趕,傳承與超越,那股子不服輸、不停步的勁兒,永遠動人心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