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財經五月花 | 作者:陳洪杰 程維妙|編輯:袁滿|版面編輯:楊明慧|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摘 要
工商銀行收購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并轉型設立支行,承接該行清產核資后的資產、負債、業務和員工。此舉是國有大行在這一輪農村金融機構改革中的首次下場
村鎮銀行合并重組進入新階段:目前國有大行已入局,將旗下的村鎮銀行改為支行。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津監管分局稱,同意工商銀行收購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并設立工商銀行重慶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承接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清產核資后的資產、負債、業務和員工。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重組村鎮銀行的機構多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此次工商銀行的出手,是國有大行在這一輪農村金融機構改革中的首次下場。
“相對來說,國有大行控股的村鎮銀行資產質量還不錯。上述舉措傳遞出新的信號:銀行業將防范風險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有分析人士稱。
在政策層面,202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另有多份金融監管文件也稱,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減量提質。
據《財經》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有89家村鎮銀行被合并或解散,數量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97家,遠超2023年的11家。
國有大行的“村改支”
6月下旬,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顯示,同意工商銀行收購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設立工商銀行重慶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承接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清產核資后的資產、負債、業務和員工。
“你行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完成收購事項,并督促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法人機構終止等相關事宜。”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還稱。
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是由工商銀行全資控股的國有控股企業,注冊資本與實繳資本均為1億元。企查查顯示,2023年度報告顯示其從業人數與社保參保人數均為29人,未公示財務數據。
除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工商銀行還控股浙江平湖工銀村鎮銀行。后者由工商銀行聯合平湖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共同發起,注冊資本2億元,工商銀行持股60%。
在其他國有大行中,農業銀行控股6家村鎮銀行,包括湖北漢川農銀村鎮銀行、克什克騰農銀村鎮銀行、安塞農銀村鎮銀行、績溪農銀村鎮銀行、浙江永康農銀村鎮銀行和廈門同安農銀村鎮銀行。交通銀行控股4家村鎮銀行。建設銀行與郵儲銀行旗下無村鎮銀行。
中國銀行通過中銀富登這一平臺設立村鎮銀行。2024年末,中銀富登在全國22個省(直轄市)共設立134家村鎮銀行,下設188家支行,注冊資本105.85億元,資產總額1127.21億元,凈資產155.39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2.01億元。
村鎮銀行在發展頂峰,其機構數量有1600多家,國有大行占比較少,原因何在?有行業人士稱,國有大行一般在各地都有分支機構,當初設立村鎮銀行的積極性不高。
另有監管人士稱,在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曾試圖通過在異地設立村鎮銀行的方式實現跨區經營,但從實踐情況來看,異地機構特別是省外機構,地理分布散、距離半徑大、管理成本高,主發起行對這些省外機構的股權占比不高,很難形成實質性的控制和管理,潛在風險隱患極大。
半年退場89家
伴隨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提速,村鎮銀行退場在近年已不鮮見,且呈加速之勢。《財經》據企業預警通梳理,2025年上半年有89家村鎮銀行被合并或解散,數量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97家,更遠超2023年的11家。
其中,僅5月16日,內蒙古就有26家村鎮銀行集體退場。當日,內蒙古農村商業銀行獲批開業,一次性整合120家農信機構及村鎮銀行,這120家機構的相關債權債務由內蒙古農商銀行承繼。
從區域看,上半年被吸收合并或收購的村鎮銀行還分布在河北、遼寧、青海、山東、江蘇、湖北、廣東、浙江、貴州等地。
在改革提速的同時,村鎮銀行退場路徑也愈發清晰,目前被應用最多的模式是“村改支”“村改分”。
例如5月26日,寧波金融監管局發布批復,江蘇銀行收購寧波江北富民村鎮銀行設立寧波分行開業的請示獲得同意。6月30日,常熟銀行發布公告稱,于6月26日收到同意吸收合并江蘇江寧上銀村鎮銀行等三家村鎮銀行的監管批復。
“‘村改支’‘村改分’的方式將村鎮銀行業務納入主發起行直接管理,有助于增強村鎮服務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更有效率地推進改革化險。”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
此外,村鎮銀行改革路徑還包括多家村鎮銀行合并重組為一家,村鎮銀行直接解散、實施市場化退出,以及主發起行通過增持旗下村鎮銀行股份,來加強對村鎮銀行的管理和治理。
在村鎮銀行“大魚吃小魚”的實踐中,多家村鎮銀行往往經營區域相鄰相近而合并。該模式也為監管所支持。
據2021年原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化解風險改革重組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監管評級良好、經營管理能力突出、支農支小特色鮮明的村鎮銀行吸收合并所在縣(區)或省內臨近縣(區)的高風險村鎮銀行,將其改建為支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村鎮銀行通過重組可以優化管理結構,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對發起行而言,也能更好地強化區域性資源協同與業務拓展。
中小行的出路:合并與特色化
除了村鎮銀行,其他類型的中小銀行也在大量合并。
例如2024年7月28日,河南農商行籌建工作小組稱,河南農商聯合銀行、鄭州農商行等25家法人機構已分別完成內部公司治理程序,審議通過了以新設合并方式組建河南農商行。遼寧省、海南省也采取了組建統一法人農商行的模式。
城商行的合并則出現的更早。2020年11月,新成立的四川銀行在攀枝花市銀行和涼山州銀行的基礎上,引進了28家投資者。2021年4月,由五家合并的山西銀行在太原揭牌。
2022年5月,中原銀行吸收合并了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焦作中旅銀行,資產規模超過1.2萬億元,一舉躋身到城商行規模前10位。
當下,城商行的合并仍在進行中。2025年6月2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顯示,中長城資產及其全資子公司德陽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的長城華西銀行股權,二者合計占比40.92%,轉讓底價為43.32億元。
華西銀行相關人士回應,此次股權轉讓,摘牌股東一定是綜合實力強勁、財務狀況良好、持續盈利的企業;持續拓展更加豐富的本土化資源……持續推動銀行與地方經濟共生共榮等。“接下來,長城華西銀行有望并入四川銀行。”有市場消息稱。
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服務需求日趨多元、國有大行下沉的背景下,特色化經營是中小銀行的另外一條出路。“中國的銀行有數千家,但大部分開展的是同質化業務,有特色的非常少。”一位資深監管人士稱。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看來,中小銀行面臨著資本和資源相對不足、科技實力不足、業務資質單一、人才短缺等問題。因此,中小銀行需要立足自身能力和稟賦,明確發展重點和特色,而不能簡單地模仿大銀行進行全方位的拓展。
“城商行開展特色化經營,關鍵在于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決策鏈條短等優勢,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適配性,構建差異化競爭力。”一位城商行高管稱,將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加快打造特色服務體系,著力做到更貼近地方發展戰略、更細分產業和資源稟賦、更下沉社區和縣域。
在一位農商行高管看來,該行的發展定位是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其優勢在于與廣大百姓情感連接、信任連接基礎牢,對當地鄉風民俗理解深、對農村產業經濟了解深。
“在資產端,傳統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貸款業務結構單一,風險較為集中;輕型銀行資產更加多元,更加注重創新和風控,有較強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在盈利端,傳統銀行主要依賴存貸利差盈利,盈利模式面臨挑戰;輕型銀行可通過中間業務創收增加利潤,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一位農信聯社理事長稱。
(作者為《財經》記者,《財經》記者 唐郡 對此文亦有貢獻)
THE END
轉載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眾號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