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知名避暑勝地。近年來,當地依托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涼宜人的高山氣候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等優越生態資源,積極發展夏季避暑特色旅游,精心打造峽谷探險、溶洞探秘、清江漂流及土家風情體驗等多樣化旅游產品,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休閑避暑、度假觀光。
7月7日,在恩施州巴東縣三里城哨棚頂景區,當地的土家族村民為游客表演“撒葉兒嗬”舞蹈。 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7月7日,在恩施州建始縣蝴蝶巖景區,游客在游船上拍照。 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7月7日,在恩施州巴東縣三里城哨棚頂景區,游客在步道觀光。 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7月7日,游客在恩施州建始縣黃鶴峰林景區游玩。 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7月7日,游客在恩施州建始縣黃鶴峰林景區乘坐纜車。 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湖北恩施:北緯30度上的地質與人文秘境
在地球北緯30度這條神秘緯度線上,分布著古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浙江錢塘江大潮等世界奇觀。當這條神奇的緯度線穿越湖北,便締造出了一處集地質奇觀與人文底蘊于一體的秘境——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質奇觀:地球演化的天然博物館
恩施地處鄂西南山地,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等山脈交織而成,境內最高海拔3032米,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深谷、伏流、溶洞、石林等地質景觀星羅棋布,仿佛一部立體的地質教科書,記錄著地球數億年的滄桑巨變。
喀斯特地貌的極致演繹
恩施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梭布埡石林堪稱其中的“活化石”。這座形成于4.6億年前的奧陶紀石林,被譽為“世界第一奧陶紀石林”。其核心景區蓮花寨內,石林分布密集如朵朵白蓮綻放于碧泉之畔,青龍臺則以宏大的規模和豐富的地質遺跡,被譽為土家族的“千年歷‘石’”。這里的每一塊石頭都承載著遠古的記憶,如“神龜馱經”“玉兔望月”等景觀,被土家人賦予了動人的傳說,讓地質奇觀與人文想象完美交融。
地心谷則展現了喀斯特地貌的另一番奇景。谷底幽深,兩側絕壁如削,暗河穿行其間,形成“地心歸來不看谷”的壯麗景觀。游客可沿著絕壁棧道下行,穿越“地心天眼”,感受“坐井觀天”的獨特體驗,亦可乘船探秘暗河,在幽暗中聆聽地下河水的潺潺低語。
峽谷與地縫的鬼斧神工
恩施大峽谷是北緯30度上的又一地質奇跡。其七星寨景區以“絕壁環峰叢”的地質形態聞名于世,一炷香、大地山川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云龍地縫則以“地縫上的云龍”為特色,縫底溪水潺潺,兩側絕壁陡峭,瀑布飛瀉,形成“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景象。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大峽谷的形成與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密切相關,是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地質演化史可追溯至數億年前。
屏山峽谷則以“中國的仙本那”聞名遐邇。峽谷南北長近20公里,東西寬不足5公里,兩岸峭壁聳立,碧水環繞。谷底“阿打聚散中心”的“漂浮船體驗區”是網紅打卡地,當陽光穿透峽谷照在木船上,船底倒影清晰可見,仿佛懸浮于空中,令人稱奇。這一奇觀的形成與峽谷的地質構造和光照條件密切相關,是自然與人類攝影技巧共同創造的視覺盛宴。
人文底蘊: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
恩施不僅是地質奇觀的寶庫,更是人文底蘊的沃土。這里是巴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土司文化:封建王朝的邊疆治理智慧
恩施土司城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土司文化的薈萃之地。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司對轄區內的事務擁有高度自治權。恩施土司城以九進堂為核心,通過仿古建筑、民俗表演等形式,還原了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九進堂是目前國內罕見的純榫卯相接的木結構建筑,其布局嚴謹,氣勢恢宏,象征著土司王的至高權威。景區內還設有土家民俗表演,如攔門酒、擺手舞等,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土家文化的獨特魅力。
唐崖土司城址則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璀璨明珠。這座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的土司城,占地74萬平方米,歷經元、明、清三代381年,是土家族首領覃氏土司的治所。城內保存完好的“荊南雄鎮”牌坊、土司墓、張王廟等遺跡,見證了土司制度的興衰歷程。其中,土司墓是目前已知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土司墓葬,其石雕藝術精湛,反映了明代土司文化的輝煌成就。
民俗文化:土家兒女的精神家園
恩施的女兒城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土家族文化的展示窗口。這里集民族風情、特色美食、娛樂購物于一體,被譽為“天下女兒第一城”。每年農歷七月十二的“女兒會”是土家族的傳統節日,被譽為“東方情人節”。這一天,青年男女身著盛裝,相聚于女兒城,通過對歌、拋繡球等方式表達愛意,場面熱鬧非凡。此外,女兒城的摔碗酒、非遺工坊等體驗項目,也讓游客深刻感受到土家文化的豪邁與細膩。
彭家寨則是土家吊腳樓的“活化博物館”。這座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彭家寨吊腳樓群為核心的景區,通過風雨橋、農耕博物館等載體,再現了土家人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春季油菜花海、秋季稻浪翻滾的田園風光,與古樸的吊腳樓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游客可在此住一晚吊腳樓民宿,體驗土家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原生態的土家文化。
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恩施是一片紅色土地,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無數恩施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貢獻。建始直立人遺址附近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記錄了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領導紅軍開展游擊戰爭的光輝歷程。90年前,紅二、六軍團在武陵山區發動湘西攻勢,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80多個團的大規模“圍剿”,有力策應了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如今,這些紅色遺址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恩施兒女奮發圖強。
生態與經濟: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恩施依托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涼宜人的高山氣候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等生態資源,積極發展避暑旅游和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避暑天堂:清涼一夏的旅游勝地
恩施夏季平均氣溫在20℃左右,是知名的避暑勝地。近年來,當地精心打造了峽谷探險、溶洞探秘、清江漂流等多樣化旅游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休閑避暑。建始縣黃鶴峰林景區、蝴蝶巖景區等地,游客可乘坐纜車俯瞰群峰,或乘船游覽清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愜意。巴東縣三里城哨棚頂景區則以“撒葉兒嗬”舞蹈等民俗表演為特色,讓游客在避暑的同時,也能體驗到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
特色產業:科技賦能的綠色經濟
恩施是“世界硒都”,富硒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當地依托這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硒產業,培育了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恩施特色有機硒資源開發與應用,以具有明確特征形態的有機硒材料研發、生產為核心競爭力,現已發展成集種植、研發、生產、營銷、科普、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通過科技攻關,攻克了基于特征硒氨基酸形態的硒蛋白硒多肽高效綠色制備技術,生產出以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胱氨酸為特征硒形態的硒多肽與硒蛋白系列產品,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科研成果轉化后,公司年產富硒壓片糖果類產品200噸、富硒固體飲料100噸,年產值超1億元。
此外,恩施還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綠色新興工業,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信濠光電(恩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玻璃防護屏研發、生產和銷售,填補了恩施州中高端玻璃防護屏制造產業空白。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9個月,締造了“恩施速度”,成為政企合力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典范。
湖北恩施,這片北緯30度上的秘境,以其獨特的地質奇觀、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蓬勃的綠色經濟,向世界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無論是探尋地球演化的奧秘,還是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亦或是體驗綠色發展的活力,恩施都將以其獨特的魅力,讓每一位到訪者流連忘返。
責任編輯:程家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