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董兆瑞)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聚焦中心城區停車難題,交通部門會同發改、規劃、住建、公安交管等部門,通過挖潛新建停車設施、推進有償錯時共享等方式,多措并舉增加停車設施供給。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累計挖潛新建停車位20097個,新增共享停車位10304個,新增人防車位3854個,規范施劃道路停車位8326個,累計新增停車位4.2萬個。
深度挖潛 新建停車位2萬余個
通過深度挖潛,利用居住區內及周邊空閑用地,統籌利用拆違騰退用地、橋下空間等多種資源,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累計挖潛新建停車位兩萬余個。
建于1997年的海淀區紫金莊園小區,車位缺口約200個。為有效緩解小區停車壓力,滿足居民就近停車需求,海淀街道會同海淀區城管委,通過城市更新項目,對小區內原鍋爐房儲煤場空間進行改造,通過“廢改立”,將“廢棄空間”變為“折疊空間”,增設4層立體停車設施,增加59個車位,緩解居民停車壓力。
相關部門積極挖潛老舊小區周邊企業自有用地新建停車設施,通過“平改立”,增加停車設施供給。海淀區湖北大廈周邊人口稠密、商業發達,緊鄰中關村南大街40號院社區,海淀區城管委聯合屬地街道、市場監管、消防、規自、生態環境等部門積極推進,在湖北大廈院內東側新建一處10層立體停車設備,可提供40個車位,為大廈及周邊居民提供了便利。
此外,相關部門還積極推動“閑改用”,緩解居民停車難。海淀區、石景山區等借力橋下空間規范管理改造,完成聯想橋、紅山橋、清河大橋、蓮芳橋等橋下空間改造,新增600余個停車位;東城區挖潛使用地面空閑土地,在天壇公園南門東側建設臨時平面停車場,增加停車位126個,為周邊居民提供停車服務。
“綠停融合”,探索城市公共空間與地下停車設施復合利用。石景山區對金都園林地塊進行綠化復合利用,在公園下方建設公共停車設施,包含機動車車庫及設備用房,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設計停車位1660個,其中充電車位664個,目前已實現主體完工,進一步完善區域靜態交通體系。
新增有償錯時共享停車位1萬余個
今年上半年,相關部門進一步盤活居住區周邊公共建筑、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既有停車資源,持續推進有償錯時共享停車,新增共享停車位10304個。如海淀區開放甘家口街道辦事處停車場,在工作日夜間19:00至次日7:00、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全天,向周邊居民有償共享停放。
西城區發出“致停車場的一封信”,持續宣傳引導停車場開放共享,中海金融中心停車場、大悅城停車場、璽源臺停車場均積極響應,為周邊居民提供優惠有償共享服務。東城區朝陽門街道通過摸排調研分析轄區缺口,靶向鎖定銀河SOHO、新鮮胡同38號、干面胡同西口3處潛力停車場,通過調查日均閑置夜間車位,“一場一策”推動其向周邊社區新增共享車位,簽訂三方協議,實現“商務樓宇反哺居住區”,附近新鮮、竹桿等社區周圍道路晚高峰尋位時間縮短40%,12345熱線反映停車糾紛同比下降65%。
同時,交通部門加大市場化平臺推廣使用,“北京靜態交通共享停車”微信小程序已累計注冊9.3萬人,并收集居民停車需求9790條,為居民匹配提供了周邊2.7萬個與訴求相近的共享停車場信息,供居民選擇協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