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月份,香港歌手陳奕迅突然被傳出去世的消息,雖然很快被證實是謠言,但他因感染新冠而不得不推遲演唱會卻是事實。看到這樣的消息,不少人可能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不是說疫情過去了嗎?怎么又來了?”
事實上,新冠病毒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暫時進入了低流行狀態。根據國家疾控中心最新監測數據,5月初的新冠陽性檢出率已從4月的7.5%上升至16.2%,增幅超過一倍。不過,這次疫情看似“抬頭”,實則也有跡可循。做好這幾件事,就能幫你從容應對。
疫情為何又抬頭
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一些公共場所的咳嗽聲又多了起來。事實上,進入5月之后,醫院門診里檢測出的新冠陽性比例已經比4月初翻了一倍,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且南方省份的陽性檢出率要高于北方。
不過專家們也至此,這次只是周期性的一次流行“小波峰”,新冠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大規模暴發。那么,為什么病毒會在這個時候再次活躍呢?
先說大家最關心的病毒本身。現在流行的“主力軍”依然是奧密克戎家族的成員,主要是JN.1和XDV兩個分支。這兩種毒株已成為中國大陸及港澳臺,東南亞地區的主要流行株。
尤其是XDV,相較于其他毒株,它具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免疫逃逸能力更強,即使接種過疫苗也可能被感染;二是癥狀更隱蔽,主要表現為低燒,咳嗽等類似普通感冒的癥狀;三是傳播力更強,疾控數據顯示其在3月底的流行毒株中占比已達87.2%。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預測,XDV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占據主導地位。
至于這次疫情反彈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免疫缺口"效應。國內上一次流行大高峰已經是2022年末,上一次流行小高峰也已經2023年底的事了,這么長時間過去,社會構筑起的“群體免疫”防線也早已經松動了,病毒自然容易趁虛而入。
其次是天氣和習慣,春夏交替之際,氣溫波動較大,忽冷忽熱,有人貪涼吹空調,吃冷飲,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病毒也會趁虛而入;再加上五一假期聚會多,又給病毒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
但專家表示,這波疫情不會持續太久。常榮山預計,感染高峰將在5月中旬出現,5月底開始明顯回落,到6月初陽性率可能降至8%-10%,不會影響高考。6月底有望進一步回落到5%以下。
即便出現全國性傳播,公眾也無需過度擔憂。一方面當前流行毒株的致病性已顯著降低,已經類似于季節性流感;另一方面醫療資源充足,已有7種抗病毒藥物可供選擇,包括莫諾拉韋,阿茲夫定等特效藥都能有效控制病情。
當然,家里有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朋友還是要多留心。雖然總體重癥率降低,但65歲以上人群感染后發展成重癥的風險仍然較高。建議這類人群出現癥狀及時就醫,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
總的來說,這次疫情只是一次小范圍反彈,既不必恐慌囤藥,也不能完全掉以輕心。畢竟誰都不想被發燒咳嗽困擾好幾天。接下來咱們就具體說說,生活中具體怎么做,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防護要點記心上
- 少用
公共物品要少碰。電梯按鈕,門把手,共享單車的車把……這些物品每天被無數人摸來摸去,病毒就可能附著其上。
所以,出門最好隨身帶個小瓶酒精噴霧,消毒濕巾或免洗洗手液之類的,觸碰后噴一噴,擦一擦,或者用紙巾隔著按按鈕,回家后記的及時洗手。當然,摸過公共物品的手要注意別亂揉眼睛,摸鼻子,這些小動作也容易讓病毒鉆空子。
- 少吃
管住嘴保住免疫力。炎炎夏日,炸雞和冰可樂是絕配,但這樣高油高糖的食物吃多了,血糖血脂一上去,免疫力就會下降,病毒更容易趁虛而入。
所以這段時間可以先忍忍,多吃些魚蝦蛋奶這些高蛋白食物,同時別忘了綠葉菜和水果,尤其像蘋果,西蘭花這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爆炸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這樣才能構筑免疫力防線,病毒想入侵都難。
- 要躲
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大型活動,演唱會,酒吧、商場這些地方人擠人,通風又不好,是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區域。這段流行期盡量減少去這些場所的頻率,平時出門放松也盡量選開闊的場地,別在密閉空間久待。
要是家中有老人小孩更需注意,他們抵抗力弱,去菜市場,醫院這些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降低感染風險。
- 要做
有備無患才安心。面對小流行,家里該備的東西提前準備好。像體溫計,抗原試劑盒,退燒藥像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些物品,平時勤備著,以免臨時抱佛腳,
如果家里有老人,要注意留心他們的身體變化,發現咳嗽,乏力這些癥狀早點測抗原,千萬別拖成重癥。年輕人也別大意,要是發燒超過38.5℃變成高燒,或者出現胸悶氣短癥狀,別硬扛,趕緊去醫院。目前抗病毒藥物品類齊全,早診斷早治療恢復更快。
咱們做好這四件事,既是保護自己,也是為身邊人負責。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用科學的方式做好防護,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結尾
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和傳播,雖然毒株致病性有所減弱,醫療資源相對充足,但個人防護依然是阻斷傳播鏈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對老年人和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更需要加強保護措施。
科學防護并不是小題大做,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健康這種事怎么小心都不為過。當然,我們也不能被病毒打亂生活節奏,平時該做什么做什么,既不用恐慌也不用松懈,要以科學理性的態度,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