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0月26日,上午九點半,在中國東北名城哈爾濱車站正舉行一個頗不尋常的歡迎儀式。身材高大、黃發(fā)碧睛的沙俄財政大臣陪著一個身材矮小、黃臉短髯的小老頭在檢閱儀仗隊。而后,在歡呼聲中,小老頭又在這位沙俄政府大臣陪同下,興高采烈地與歡迎者相見。
突然,砰!砰!兩聲槍響。小老頭被擊中,身子立刻歪斜起來……
接著又是幾聲,尾隨小老頭身后的人群中,又倒下兩三個。
月臺頓時大亂,人們東奔西逃,荷槍實彈的俄國大兵連忙后退,紛紛臥倒。
頃刻,槍聲全無。一群俄國大兵才斗著膽子一擁而上捉住放槍者。放槍之人,原是一個中等身材、黃臉黑發(fā)的英俊青年。只見他鎮(zhèn)靜自若,雖然被抓,卻奮力高喊:“大韓獨立萬歲!”
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像狂飆一樣傳遍全球:“韓國青年安重根擊斃日本帝國重臣伊藤博文”。
一
1879年9月2日,安重根生于朝鮮黃海道海州府的一個世代官宦豪富家庭。祖父安仁壽,曾任李朝鎮(zhèn)??h監(jiān),父親安泰勛,為李朝進士,母親趙氏。重根兄妹四人,重根為長。
安重根呱呱墜地時,伴隨他的哭聲的,是帝國主義侵略他的祖國的隆隆炮聲。當(dāng)時正是朝鮮民族危亡之秋,這個在世界上具有數(shù)千年悠久歷史的白衣民族,正日益被帝國主義(尤其是日帝)驅(qū)入殖民地深淵。
安重根稍長,就入漢文學(xué)校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那些根本不知所云的四書五經(jīng)。對漢學(xué)有相當(dāng)造詣的祖父十分喜愛孫兒,循循誘導(dǎo)重根的學(xué)習(xí);官場失意的父親也寄厚望于長子,期圖他登科為仕,革新朝政。但是幼年的安重根卻好動尚武,從小就喜隨獵人騎馬背弓,出沒于高山深林,狩獵飛禽走獸。稍長,他更結(jié)伴荷槍登山獵獸。當(dāng)家人親戚規(guī)勸他讀書時,他說,我不愿以文著名于世,但愿成為中國楚霸王那樣的英雄。
安重根志士
二
1905年11月17日,日本帝國主義迫使朝鮮政府簽訂《乙巳保護條約》,依此條約,朝鮮的一切對外事務(wù)均由日本監(jiān)理指揮。不久,日帝便在朝鮮建立統(tǒng)監(jiān)府,首任統(tǒng)監(jiān)為伊藤博文。此后,朝鮮的一切均置于日人統(tǒng)監(jiān)伊藤之手,實已淪為日帝的保護國。
于是,朝鮮全國各階層人民展開各種形式的反日革命斗爭。有愛國心的儒生、官吏,紛紛上書,聲討賣國賊與日帝侵略者;商民罷市,學(xué)生罷課,農(nóng)民暴動,兵士嘩變,進步的知識分子則組織政治團體,開展文化啟蒙運動,但其中最為有力的是各地蜂起的反日義兵斗爭。義兵們拿起武器,英勇地進行反日斗爭。
這時安重根目睹國勢日危,內(nèi)心十分焦慮,每天認真閱讀國內(nèi)出版的報刊和國外朝僑創(chuàng)辦的報刊,并且廣泛閱覽有關(guān)各國史地的書籍,以圖明了天下大勢,尋求救國之道。正是國內(nèi)熱烈開展的反日斗爭和這些報刊、書籍,使他進一步認識了嚴重的亡國危機,了解到一些國家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歷史,這些對他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一天,他對重病臥床的父親說,現(xiàn)在國難當(dāng)頭,人人皆須救國。我也想舉義反抗伊藤,但孤掌難鳴。聽說中國上海等地有許多朝鮮人。我先去觀察情況,聯(lián)絡(luò)志士,設(shè)法救國。有了眉目,即回來一起搬家前往。重病臥床的父親點頭稱是。安重根遂懷著一顆熱烈的愛國心離開祖國前往中國。
安重根到上海后,興沖沖地拜訪曾任朝鮮高官的閔泳翼,卻吃了閉門羹。他不灰心,又興沖沖拜訪朝鮮富商徐相根。徐相根雖然開門納客,但對安重根的救國興邦的一片熱誠卻十分冷漠。他步出徐宅大門時,不由仰天長嘆道:“我們朝鮮人志向都這樣,因家前途何堪設(shè)想!”
眼見上層人士如此麻木,安重根一時感到報國無門,只好東渡歸國,時為1905年12月。到家時,始知父親早已逝世。上海無果之行,慈父的溘然病逝,并沒有減少他的愛國熱情。1906年3月,他將全家遷往鎮(zhèn)南浦,決心立志教育救國,傾盡家產(chǎn),開辦三興、敦義兩所學(xué)校,親任校長,熱心教育青年,以期培育救國英材,并送兩個弟弟到漢城讀書,并叫他們廣交有志之士,以期他日同盟救國。
三
1907年7月19日,日帝統(tǒng)監(jiān)伊藤博文迫使朝鮮皇帝高宗退位,24日,又迫新帝純宗訂立《丁未七款協(xié)定》。依此條約,朝鮮的一切內(nèi)政大權(quán)也悉由伊藤博文獨攬。8月,伊藤更強行解散朝鮮軍隊,遂引起朝鮮愛國士兵的嘩變。嘩變的士兵紛紛加入義兵隊伍。于是1907年8月以后,反日義兵斗爭更為激烈、廣泛。僑居中國東北、俄領(lǐng)遠東地區(qū)的朝僑也積極開展反目獨立斗爭。
如火如荼的反日義兵斗爭,早已將愛國心切的安重根的心吸引過去了。于是他離開含辛茹苦經(jīng)營的學(xué)校,告別兄弟和妻子,再次離開祖國,奔赴中國東北,想在中朝邊境地區(qū)開展反日義兵斗爭。
安重根先到中國東北延邊一帶,活動無效,遂又進入餓領(lǐng)遠東地區(qū)的海參崴。不久,即與嚴仁變、金起龍等結(jié)識,共同商量舉義。決定先宣傳革命道理,團結(jié)同志,作反日義兵的思想與組織準備。三人遂分頭周游遠東地區(qū),向當(dāng)?shù)爻瘍S發(fā)表反日愛國演說。安重根每次演說都聲淚俱下地揭露日帝在朝鮮的暴行,痛訴朝鮮人民的苦難,號召僑居國外的同胞有人出人,有錢出錢,開展反日救國武裝斗爭。
他們的愛國熱情得到了廣大朝僑的支持,終于組成了一支八百余人的義兵隊伍。安重根任參謀中將。1908年6月,隊伍分成數(shù)支,渡圖們江回國開展反日武裝斗爭。
這時,安重根也率一支隊伍到達朝鮮成鏡道,與日本侵略軍交戰(zhàn)多次,取得不少戰(zhàn)果。安重根作戰(zhàn)異常勇敢,身先士卒,沖殺在前。一次戰(zhàn)斗中,安重根所部又取得很大勝利,并俘獲一些日兵和日本商人。但缺少經(jīng)驗的安重根,在沒有征得其他將領(lǐng)的同意時,就將這些 俘虜經(jīng)教育后全部釋放了。依據(jù)國際公法,他的這一做法本來是正確的,但由于他不經(jīng)商量就貿(mào)然行動,其他將領(lǐng)不肯諒解,于是眾論鼎沸,紛紛率所屬離去。他們的義兵部隊本來就不多,這一分散,力量就更加薄弱。離散的幾支部隊,不久就為日軍分別擊敗。安重根一支,最后也只剩下了他與三個士兵困在山頭。
這時四個人集議下一步如何辦,有的主張各自逃生,有的要自刎,甚至有的要去自首,唯獨安重根一言不發(fā)。良久,他才說,我現(xiàn)在作了一首詩:
男兒有志出洋外,
事不入謀難處身。
望須同志誓流血,
莫作世間無義郎。
而后,他接著說,你們可以自便,我現(xiàn)在要下山,與日兵決一死戰(zhàn),盡大韓二千萬人中一分子之義務(wù),死而無憾。說完,他攜槍向山下日本兵營走去。
安重根義無反顧的犧牲決心,教育和激勵了同伴。他們勸阻他不作無謂犧牲,最后議決一起回到俄領(lǐng),重整旗鼓,再舉義兵。
于是,四個人歷經(jīng)千難萬險,歷時一個半月,又回到俄領(lǐng)海參崴。
四
安重根回到俄領(lǐng)后,并未因兵敗而氣餒。為了抗日救國,他再次周游俄領(lǐng)遠東各地,向廣大朝僑宣傳抗日救國道理,繼續(xù)覓求同志,擴大抗日隊伍。
1909年1月,安重根與同志姜基順等十一人集會,商議抗日救國對策。安說,“我們前后舉義都無成就,我反復(fù)思索其中道理,是由于沒有結(jié)成團體,所以辦不成事業(yè)。今天,我們結(jié)成斷指同盟,一心為國獻身怎樣?”大家都表示贊成。于是十二人一起宣誓,安重根首先拔刀將左手第四指斬去一截,以指之血在太極旗(當(dāng)時朝鮮的國旗)前書寫“大韓獨立”四字,其后,眾人依次斷指血書,最后共同振臂齊呼三聲“大韓獨立萬歲!”安重根被眾推為盟主。大家計議決定,為了驅(qū)逐日帝,決心再次組織義兵隊伍,為此各自到各地做組織動員工作。
是年9月,伊藤將訪問中國哈爾濱消息傳來。原來伊藤博文由于侵朝有功,在卸任朝鮮統(tǒng)監(jiān)后,回國任樞密院議長重任。這次哈爾濱之行,名為“私人旅行”,實有重大陰謀,目的是與沙俄政府代表進一步勾結(jié),一是協(xié)商如何進一步瓜分中國東北的權(quán)益;二是取得沙俄對日本將要吞并朝鮮的諒解與支持。
安重根等得知這一消息,十分激憤,遂與一些同志密商,制定了刺殺侵朝元兇伊藤的計劃。不久,安重根與同志禹德淳、曹道先等趕赴哈爾濱。
是夜,夜闌人靜,安重根想到即將槍殺民族死敵伊藤之事,心情澎湃,感慨萬千,成詩一首:“丈夫處世兮,其志大矣,雄視天下兮,何日成榮?時造英雄兮,英雄造時,東風(fēng)漸寒兮,壯士義熟。憤慨一去兮,必成目的,鼠竊伊藤兮,豈肯斃命?豈度至此兮,事勢固然,同胞同胞兮,速成大業(yè)。萬歲萬歲兮,大韓獨立,萬歲萬歲兮,大韓獨立?!?/p>
翌日,安與禹、曹等又來到哈爾濱附近的蔡家溝車站,進一步探查消息。獲得準確消息后,三人再次計議刺殺計劃。決定禹、曹二人仍留蔡家溝,相機舉事;安重根則重返哈爾濱,也相機舉事。兩處皆做舉事準備。
26日清晨,精神抖擻的安重根帶上擦拭一新的手槍,激憤滿腔地向車站走去。
7時許,安重根到哈爾濱車站。這時沙俄一些士兵已經(jīng)來到不少,忙著布置迎接伊藤的各項警戒。
9時許,伊藤博文所乘專用列車進站。這時車站已是人山人海。安重根則仍穩(wěn)坐在車站近處的茶館飲茶,邊觀察動靜,邊測伺射殺時機。
頃刻,伊藤等走下車來,歡呼聲、軍樂聲齊鳴。這時安重根怒火鉆心,心想,世界竟是如此不公平!“強奪鄰邦國土,殘害萬千人命者,竟受如此之歡迎,而仁義軟弱之民族竟陷不幸之深淵。”(同上)于是他大踏步走出茶館,迅即奔向月臺,最后躲在列隊歡迎的沙俄士兵隊伍后面,暗暗掏出手槍,對準雙手沾滿朝鮮人民鮮血的侵朝元兇伊藤博文射擊。伊藤胸腹共中四彈,十分鐘后即斃命,終于受到了應(yīng)有的正義的懲罰。伊藤的一些重要隨行人員也有三人負重傷。
繼之,禹德淳、曹道先等也分別被捕。
五
安重根擊斃伊藤的正義行動,得到朝鮮和世界人民的支持與欽佩,各國進步報刊紛紛發(fā)表社論和評論,高度贊揚安重根的反帝愛國行動。朝鮮一些獨立運動團體和各國知名人士,紛紛致電沙俄政府,要求沙俄駐哈領(lǐng)事館不要將安重根引渡給日本駐哈領(lǐng)事館。但是,與日帝密切勾結(jié)的沙俄政府,即日令其駐哈領(lǐng)事館當(dāng)晚9時即將安引渡給日本駐哈領(lǐng)事館。不久,安重根被囚于旅順監(jiān)獄,由日本關(guān)東都督府地方法院審理。
視死如歸的安重根在獄中備受日帝的各種酷刑。但是皮肉之苦,焉能磨滅反目志士的革命意志,他在獄中堅持更加英勇頑強的斗爭。世界人民紛紛開展營救安重根活動,朝鮮、中國和歐洲許多地方皆分別舉行數(shù)百人的集會。在美洲的朝僑更為安重根募金七千元,聘請國際知名律師為之辯護。英、俄、西等國一些律師也主動要求出庭辯護。但日本審判官以不通日語不得出庭為由,拒不允準。朝鮮律師安秉瓚要求辯護,也被無理拒絕。
日帝于1909年10月28日對安重根進行初審。站在法庭上的安重根,神色安詳,泰然自若,決心把法庭作為揭露日帝侵朝罪行和宣傳抗日救國的場所,與日帝作最后的斗爭。他往往在法庭上演說數(shù)小時,雄辯滔滔,目光炯炯,聽者無不動容。當(dāng)問他為什么刺殺伊藤時,他憤怒列舉伊藤的十五大罪狀:殺害朝鮮閔妃、廢立朝鮮高宗皇帝、逼簽《日韓合并條約》、解散朝鮮軍隊、屠殺朝鮮義兵和廣大人民、剝奪朝鮮人民政治權(quán)利,掠奪朝鮮土地、封禁進步報刊、焚燒朝鮮教科書、破壞東亞和平,等等。
而后,他義正詞嚴地說:“我與伊藤無個人私仇,而有國仇。我是為了朝鮮獨立、東亞的和平才殺死伊藤的。我不是為了謀財害命行刺的,而是以朝鮮義兵參謀中將擊斃侵略我國的罪魁禍首。我是履行反日義兵的職責(zé),履行二千萬民族一員之義務(wù)。我不是殺人的普通刑事罪犯,而是戰(zhàn)場殺敵被俘的義兵將領(lǐng)。因此,我不接受日本法庭的審判,要求訴諸國際法庭,依國際法處理。難道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士殺死侵略自己祖國的元兇應(yīng)該受到正義法律的制裁嗎?!”
侵略成性、殺人成癖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極端仇恨安重根的正義抗訴和揭露,他們以更加殘酷的刑罰加之于這位不屈的革命志士。但對于決心似鐵、志堅如鋼的安重根,任何酷刑都是枉然的。于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又變換手法,妄圖軟化這位革命者。他們給安重根解開手銬腳鐮,允許他讀書看報,還給他送來筆墨紙張。機警多智的安重根,官被捕之日就知自己不會久留人世,遂立即利用敵人審判期間,充分發(fā)揮敵人“美意”送來的筆墨紙張的作用,盡可能多為祖國和亞洲受壓迫民族的人民留下一些他的革命遺言。他常常忍住遍體鱗傷的巨痛,專心致志地思考和寫作。
《安應(yīng)七歷史》,是他在獄中寫的自傳。這部自傳宣傳了抗日獨立革命道理,全面闡述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宣傳只有人人愛國,才能有國、強國的真理。
《東亞和平論》是他寫的更為重要的著作。這部著作擬分五個部分:序、前鑒、現(xiàn)狀、伏線、問答??上в捎谌盏鄣臍埡?,他未能寫就全書,只寫了序、前鑒兩部分。但僅就這兩部分也可看出他的睿智遠見。他在文中憤怒揭露歐、美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朝、中等亞洲弱小民族的罪行,也痛斥位于亞洲的日本帝國主義伙同歐美帝國主義共同侵略亞洲的罪行,明確提出只有團結(jié)起來,才能取得勝利的思想:“合則成功,散則失敗,是萬古以來的天經(jīng)地義”。熱情呼吁亞洲各弱小民族團結(jié)起來共同對敵,爭取各國的獨立自由,實現(xiàn)亞洲的和平。
日寇對安重根進行十一次審訊后,于1910年2月14日舉行公判。安重根被判死刑,禹德淳、曹道先等各判三年、一年半徒刑。
視死如歸的安重根十分藐視敵人的判決,報之以輕蔑的冷笑。他最后會見兩個親弟弟時說,我為了恢復(fù)大韓獨立、維護東亞和平,餐風(fēng)飲露三年猶未達目的,竟死于此地。希望我國二千萬兄弟姐妹,努力奮進,研究學(xué)問,振興實業(yè),完成我的遺志。果有恢復(fù)大韓獨立之日,我在蒼天,也將欣然起舞。望你們轉(zhuǎn)告國內(nèi)外同胞,我去天國,也要致力于祖國獨立事業(yè)。并叮囑兩個弟弟說,我死以后,在祖國獨立之前,不要將尸首返葬祖國,就埋在哈爾濱公園附近,以做世界亡國之民的鑒戒。
3月26日,上午10時,愛國志士安重根身著朝鮮民族服裝,昂然挺立于刑場,欣然微笑道,我相信我們大韓必定獨立,東亞必定和平。我為大韓獨立和東亞和平而死,死而無憾。而后英勇就義,年僅三十有二,遺妻金氏、二兒一女。
愛國志士安重根,肉體雖然離開世界,但他的革命精神永遠活在世人心中。他擊斃伊藤的行動,對日帝是個巨大的打擊,激起了朝鮮人民更為擻烈尖銳的反日獨立斗爭,打擊了日帝的侵略氣焰。安重根不愧是朝鮮民主革命的一位英勇先驅(qū)。
誠然,作為革命者的安重根,他的革命斗爭顯然缺乏明確的斗爭方針、正確的斗爭方法和堅實的群眾基礎(chǔ)。這種不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只靠少數(shù)幾個人消滅反動統(tǒng)治階級代表人物的個人恐怖行為,是不足取的。然而,這主要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歷史條件的制約所致,不應(yīng)過于苛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