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出自國內官方媒體單位之手的諸多涉軍報道,人們常常會用“官八股”來形容其報道風格,如其中充斥著各類“看似說了,又好像沒全說”的模棱兩可的介紹,以及對“可能”、“或將”、“也許”等帶有極大模糊性詞語的海量運用。因此,面對此類報道,資深軍迷往往都要結合自己所掌握的諸多知識和消息,帶著分析去看。而這一次,央視似乎又來“官八股”了,只不過這次的“官八股”不是以文字報道的方式出現的,而是現場鏡頭和畫面。
注意畫面中遠處的那架“綠皮版”殲-35
在央視軍事頻道的一則名為《揭秘殲-15系列戰機》的報道中,記者得以走進中航沈飛公司的裝配廠房,近距離拍攝這型“國產首款固定翼艦載戰斗機”,一些沈飛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在現場為記者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然而,只要是稍稍細心觀察一下央視軍事頻道播出的視頻畫面,我們便不難發現,這座廠房恐有很大概率“并非是用于生產殲-15的生產線廠房”,而是被用于生產中國第二款五代機殲-35的廠房
從這個角度能看到至少2架“綠皮版”殲-35
基本上,除了那架獲得近距離展示的殲-15,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不止一架的“綠皮版”殲-35,第五代戰斗機標志性的隱身外形清晰可見。正因為廠房內的“綠皮版”殲-35的數量,要明顯多于那架獲得展示的殲-15,且這兩款戰斗機注定不可能以“共用生產線”的方式同時裝配,故我們有理由相信,該廠房和生產線應該就是專門用于生產和組裝殲-35戰斗機的。至于說新聞報道中出現的那架殲-15,則可能是為了這次報道而專門被拖曳進殲-35生產廠房的。
在此前的珠海航展中公開的空軍型殲-35A
倘若情況的確如此,那事情無疑就很有意思了。相關報道的介紹對象是殲-15,但背景卻是廠房內的多架殲-35,而這些殲-35雖然沒有獲得足夠清晰的近距離拍照,但光是不止一架的數量,其實就已經在相當程度上給出了“中國第二款第五代戰斗機,已經啟動大批量生產”的強烈暗示效果,這很難不被認為是“官方的某種故意而為之”。
注意這架殲-35尾部伸出的黑白相間的桿狀物
進一步來看,作為“背景板”的殲-35實則也不簡單。在新聞內容中提到殲-15艦載機的尾鉤之時,拍攝鏡頭中出現的遠處的1架殲-35,赫然也在尾部帶有一個向斜下方伸出的黑白相間的桿狀物,基本與常見的殲-15艦載機的尾鉤如出一轍。很顯然,這說明遠處的那架殲-35并非是空軍型的殲-35A,而是用于上艦的艦載型號,可能被命名為殲-35或殲-35T。可以說,雖然那架“綠皮版”殲-35只是個“背景板”,但這絕對是迄今為止,官方對艦載型殲-35的首次“近距離曝光”
殲-15的尾部亦有黑白相間的尾鉤
“拍了但不拍全”、“給你看,但又不讓你看清楚”,如同“官八股”式的文字報道特點那樣,出自官方媒體之手的視頻新聞拍攝效果,亦是充滿了“仿佛說了啥,但似乎又沒全說”的模糊性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該新聞對殲-15的詳細報道和解讀,恐怕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看似是在介紹殲-15,實則是在為更多的殲-35、尤其是艦載型殲-35的到位來做鋪墊
沈飛版六代機被認為可能上艦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們或許不妨想得更加“激進”一些。殲-15給看了,艦載型殲-35也以帶有幾分“扭扭捏捏”的方式亮在了世人的面前,那這意味著什么呢?莫不是想說,其實中國的下一代艦載戰斗機也快要就位了呢?至于說這款對艦載型殲-35都有著“下一代”意義的機型,會是此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沈飛版六代機嗎?可以說,這一個又一個令人“心中癢癢”的問題,恐更加值得我們期待,只能說“官方媒體是懂得如何拿捏用戶心理”的。
六代機上艦預想圖
還是那句話,艦載型殲-35都疑似獲得“奉旨官泄”了,那艦載六代機還會遠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