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融市場上,最讓人感到困惑的或許就是人民幣匯率了。大家都清楚,今年的一個世界大背景是全球貿易戰。一般來說,在這種貿易戰的環境下,我們會認為人民幣應該貶值。可結果呢,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人民幣不僅沒有貶值,反而升值了1.7%。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家都開始看不懂了,人民幣匯率將來究竟會怎樣呢?現在有很多人說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甚至一些海外投行把人民幣升值的目標指向了6.8。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人民幣這件事呢?
一
貿易戰下人民幣「逆勢升值」的兩大推手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人民幣今年為什么會升值。主要有兩個因素。
首先是美元信用受損。由于特朗普政策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這實際上損害了美元的信用。在人民幣升值1.7%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美元指數在這期間已經貶值了10%。美元指數貶值10%,其實把過去人民幣因為一系列措施而高估的部分徹底消化掉了。現在7.17的人民幣匯率,已經能夠反映出由人民幣正常的市場供需所決定的水平,央行也不需要過多地去干預了。現在人民幣回到了一個由市場供需平衡決定的水平。
第二,搶出口支撐經常賬戶。
我們可以看一下經常賬戶順差的同比走勢圖:
今年一季度,經常賬戶同比增幅高達250%。這顯然是一個不
可持續的情況。
二
支撐人民幣短期強勢的因素正在「褪色」
那么未來該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呢?我們要看看在市場供需決定下,人民幣未來面臨的是貶值壓力還是升值壓力。
除了美元指數走弱,搶出口支撐了國內人民幣匯率外,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短期支撐因素在未來會如何變化。
美元指數或企穩。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隨著「大美麗法案」的落地以及關稅進入核心博弈期,這些不確定性逐漸落地,美元指數有望在未來幾個月短時間內企穩。
搶出口效應接近尾聲。當美元指數一旦企穩,我們的搶出口活動可能目前已經接近尾聲。當貿易的經常項順差開始出現大幅回落,甚至不排除在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出現比較大的負增長時,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也就是來自資本項下的貶值壓力就會顯現。
而從中美息差來看,并沒有什么改善。在這樣的局面下,人民幣未來很有可能還是會回到面臨貶值壓力的方向上去,而且這件事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得多。
三
從索羅斯狙擊英鎊看人民幣潛在風險
在人民幣這件事情上,人民幣未來的處境讓我想起了在外匯交易從業早期經常被提及的一個事件,就是索羅斯1992年狙擊英鎊。我們來看看索羅斯1992年為什么能夠成功狙擊英鎊,成為擊敗英格蘭央行的男人。
當時英鎊所處的背景是,在歐元誕生之前,歐洲有一個匯率機制叫做ERM,主要內容是大家的貨幣跟馬克掛鉤,整個波動幅度不超過正負2.25%,有點像港元對美元的聯系匯率。英國在1990年加入了這個機制,讓英鎊跟馬克掛鉤。但不幸的是,隨后的一些事件使這個系統無法維持。
90年代初,世界格局巨變,德國東西德合并,然后德國大力開發東德,導致整個通脹非常高。而德國是一個非常厭惡通脹的國家,所以德國央行開始加息。德國央行這樣做當然是為了維持本國的經濟,無可厚非。但因為英鎊跟德國馬克是掛鉤的匯率,要維持兩者之間的穩定,而當時英國的經濟狀況是失業率飆升,整個經濟非常差。按照英國的經濟狀況,英國央行應該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這樣就形成了矛盾。由于聯系匯率制度的存在,英國央行沒有辦法降息,這就導致國內經濟處于緊縮狀態,被迫輸入德國的緊縮政策,最后使經濟越來越差。
這個時候國際市場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下,英鎊維持的那個聯系匯率實際上是被高估的。在1992年9月份,國際炒家開始大手筆做空英鎊,最后英國央行雖然花了300億美元的外儲去維持利率,并且緊急加息了幾次,最終還是被迫退出了聯系匯率,使英鎊自由浮動。當英鎊自由浮動之后,短時間內就下跌了25%。
我為什么會聯想起1992年的英鎊狙擊戰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現在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波動,以及美國和中國經濟所處的不同周期,會不會有一天也提供了這樣的條件呢?雖然這可能是一個低概率事件,但卻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風險點。
人民幣匯率的走勢牽動著眾多人的心弦,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其未來的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各種因素的變化,以便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你對人民幣匯率的未來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