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蘇超第七輪
揚州隊將主場對陣南京隊
你知道嗎?
南京和揚州
共享一句slogan: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這句話習慣性被用于揚州的城市宣傳,
實際上它屬于南京
當南京鴨子遇上揚州老鵝
還得請仙鶴來救場
本期“讀城·梗王解梗”,就來和現(xiàn)代快報記者一起閱讀地名里的“揚州”。
“歌吹是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十年一覺揚州夢”……唐詩里的揚州,幾乎是富貴繁華的代名詞。在唐朝,有著“揚一益二”的說法,揚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
這么說起來,“腰纏十萬貫”也很符合揚州的“城設”。有什么問題嗎?
問題出在,這句話不是出自唐詩,而是出自南朝。唐朝之前的揚州,指的是以建康為中心的揚州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直到隋唐時期,“揚州”這個名字,才成為今天的揚州所專有。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句話究竟是什么來歷?
歷代流傳下來的版本,有說“上揚州”,也有說“下?lián)P州”。有人以為它是唐詩,其實它不是。
它出自梁武帝的文學侍從殷蕓寫的一部書,書名叫《小說》。
殷蕓(471—529),字灌蔬,原籍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他勵精勤學,博覽群書,與任昉、劉孝綽等關系都很好,時常相約飲宴。他所著《小說》,雜記秦漢以迄晉宋舊聞,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小說”為書名的短篇小說集,開始以虛構的情節(jié)塑造歷史中的真人形象,成為我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突破。
書中有一個小故事,四個人分別談論自己的志向:第一個人說想升官,第二個人說想發(fā)財,第三個人說想長生不老。輪到第四個人,他脫口而出:“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大意就是想要通吃:“腰纏十萬貫”意思是想發(fā)財,“騎鶴”意思是想長生不老,“上揚州”意思是到都城當官。
“揚州”這個名字專屬于今天的揚州,是從隋朝開始的。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結束南北分治局面后,改吳州為揚州,廣陵這才有了“揚州”之名。
《江蘇文庫·研究編》之《江蘇地方文化史·揚州卷》是這么說的:
揚州,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稱:“淮海惟揚州。”這是一個廣義的地理概念。直到隋唐時期,揚州這個名字,才為今天的揚州所專有。在歷史上,揚州的行政建置屢有變化,管轄范圍或大或小,學術界通常所講“揚州文化”,在地域上既不是指古代九州之一的揚州,也不是指現(xiàn)在行政區(qū)域的揚州,而是指“淮南江北海西頭”,即江淮之間這一大片土地。揚州文化是指以揚州為中心的江淮流域的文化現(xiàn)象。
南京大學教授胡阿祥在《江蘇文庫·研究編》之《東晉南朝僑州郡縣與僑流人口研究》中寫道: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化用的是梁朝殷蕓在《小說》里寫的孫吳故事:“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愿為揚州刺史,或愿多資財,或愿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由此,今天的揚州打造了“煙花三月”節(jié),還準備做大型城市雕塑“騎鶴下?lián)P州”。其實,殷蕓筆下的揚州,說的是六朝首都所在的南京,“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可以作為南京的形象宣傳,而不可作為今日揚州的形象宣傳。
南京和揚州,雖然靠得很近,卻有著不同的文化色彩。作為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又在南京生活40多年,《江蘇文庫·精華編》主編、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興無認為:“兩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完全不一樣。”南京氣象雄厚博大,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又是“虎踞龍盤”之地,它是雄武有力的。揚州是魚米之鄉(xiāng)、美食之都、運河原點,歷史上經(jīng)濟發(fā)達、消費繁榮,給人生活美好的印象。他認為,如果從城市性格預測足球賽,揚州理所當然踢不過南京,“我支持南京隊。”
文 |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劉靜妍
視頻 |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錢念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