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水幼兒園群體性鉛中毒”事件終于迎來關鍵性突破!
在公布的74份血液檢測報告中,竟有70名兒童超標,而其余4人全部來自其他學校。
更令人疑惑的是,甘肅與陜西兩地的血鉛檢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
隨著輿論持續發酵,網友深挖出園長身份背景,發現其曾卷入類似事件。
經過多部門聯合調查,最終鎖定污染源頭,結果令人震驚!
鉛中毒事件爆發始末
最近發生在甘肅天水的幼兒園集體鉛中毒事件,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哪個家庭不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們的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事情最早源于一位母親給兒子樂樂(化名)梳頭時,意外發現他頭上竟然冒出一根白發。
雖然年紀輕輕就長白發讓人詫異,但這位家長起初并未在意,只當是營養不良所致,還特地找中醫開了調理腸胃的藥方。
然而連續服用半個月后,孩子不僅食欲更差,放學回家就癱坐在沙發上喊腿軟。
直到某天洗澡時,媽媽注意到孩子牙齦邊緣有一圈深色痕跡,怎么用力擦拭都無法清除。
她頓時警覺起來,回想起前幾天家長群里有人提到自家孩子脾氣暴躁、亂摔東西,還有人說孩子掉頭發。
當時大家都歸咎于季節變換,沒人意識到這可能是中毒信號。
第二天一早,她帶著樂樂前往西安醫院檢查,結果出來瞬間懵了——血鉛含量高達441μg/L,超過國家標準近四倍。
這個數字在家長群內引發強烈震動,十幾個家庭立即帶孩子奔赴西安復查,結果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最低值也有150μg/L,74個孩子中有70人超標,無一幸免。
更值得關注的是,家長們也進行了檢測,最高數值僅為25μg/L,這表明問題極可能出現在孩子們長期活動的場所——幼兒園。
毒源追蹤
部分家長將情況反映至市場監管局,接報后執法人員迅速趕赴幼兒園廚房開展調查。
當工作人員打開廚房門那一刻,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操作臺上擺著剛出爐的棗發糕,紅黃紫三色交錯,看上去十分誘人。
但拆開旁邊的調料包裝袋后,里面的粉末沒有任何標簽標識,用手搓捻時明顯留下黃色殘留。
調查組當場對整個食堂進行查封,并將可疑食材及添加劑封存送檢。
兩天后檢測報告出爐,證實發糕所用色素并非食品級檸檬黃,而是工業用途的鉻黃染料,其中鉛含量遠超正規添加劑數十倍。
涉事廚師在接受詢問時表示,這些原料是園長指定采購的,稱這種價格低廉且用量省,一袋能頂三袋使用。
就在廚房問題尚未厘清之際,網絡上又掀起熱議。
有網友爆料稱該幼兒園800米外設有一個鉛鋅轉運站,大型貨車頻繁進出,空氣中彌漫著大量粉塵。
有家長調取附近地下水檢測記錄,發現最近一次數據還是三年前的,結果顯示達標,但當前水質狀況無人知曉。
部分人懷疑地下水遭受污染,但向環保部門咨詢時始終未獲明確答復。
更令人震驚的是園長李慧芳的真實背景。知情人士查證發現,她名下竟擁有4所高端幼兒園,每年學費高達萬余元,當初家長們正是看中其“優質教育品牌”才放心托付孩子。
進一步調查顯示,此人早在幾年前就曾涉及類似鉛中毒事件,當時檢測結果稱“無異常”,后來此事被悄然壓下,外界知之甚少。
如今更有網友扒出她與當地婦聯關系密切,并曾榮獲“幼兒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警方最新通報顯示,法定代表人朱敬琳已被控制,此人系李慧芳表兄,平日并不參與園務管理,僅掛名而已。
真正掌握實權的李慧芳卻至今不見蹤影。
這一情況令家長們憤怒不已,若早知園長如此背景,誰會輕易將孩子送來?
目前孩子們仍在醫院接受排鉛治療,每日服藥過程令人心疼落淚,而李慧芳卻始終未曾露面。
有人在其經營的其他幼兒園門口守候,仍未果,聽說她近期一直未現身任何場合。
教育主管部門表示仍在深入調查,但焦急的家長們已無法等待。一位母親手捧孩子掉落的頭發,在幼兒園門前整整守了一天。
她堅定表示,無論是廚房問題還是轉運站影響,必須給孩子們一個交代,絕不能草率收場。
誰在掩蓋真相?
7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家長們記憶猶新,現場坐滿了各相關部門代表,通報稱添加劑問題已完成整改,請公眾安心。
有家長追問具體供貨商名稱,負責人閃爍其詞稱正在核實,直至會議結束仍未給出確切答案。
此時,一名曾在該園任職的保育員道出驚人內幕。
她在該園工作長達三年,透露廚房使用的糕點原料均以無標簽包裝袋盛裝,面粉中經常摻雜黑色雜質,園長解釋為“正常自然現象”。
這些原料從一處無招牌倉庫運來,送貨車輛還會在清晨六點前向周邊五所小學配送。
網友順著這條線索追查,發現為幼兒園供應食品的企業存在重大疑點。
其注冊地址標注為城郊某倉庫,實地探訪卻發現大門緊鎖,銹跡斑斑,顯然長期無人管理。
進一步核查法人信息,發現登記人為一位72歲農村老人,居住在幾十公里外的村莊,從未外出務工,更不可能經營工廠。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明顯是他人代持股份的操作手法。
醫院內,孩子們的治療仍在繼續,幾名血鉛水平嚴重超標的孩子已出現注意力渙散癥狀,未來能否完全康復尚不確定,一旦造成智力損傷將不可逆轉。
為此,30多位家長自發組織,連夜撰寫聯名信,要求國家承擔后續治療與康復費用。
有人將信件遞交信訪局,接待人員承諾會上報反映,但未明確給出處理時限。
網絡輿情持續升溫,有網民翻出十年前發生的兩起同類幼兒園鉛中毒事件,最終處理結果均為罰款整改,鮮見真正追責案例。
公眾紛紛質疑,年收費過萬的所謂高端幼兒園,為何成為監管盲區?
那些掛著“示范單位”牌子的地方,到底是在給誰看?
如今家長們形成兩股力量,一部分堅守醫院陪護孩子,另一部分輪流在政府部門門前等候消息。
有人將孩子的獎狀與化驗單并排放置拍照上傳網絡,配文簡潔有力:我們只求一個真相,究竟誰該為孩子們負責。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