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構成日本特質的唯一要素”
——日本學者 鈴木大拙
“佛教始終是日本文化的「活水源頭」”
——梅原猛《佛教十二講》
川端康成曾說:“我是在強烈的佛教氣氛下成長的。 ” 確實,在日本哪兒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
枯山水庭院以砂石喻宇宙本質,
茶道中“一期一會”表達對瞬間永恒的珍視,
盂蘭盆節將佛教儀式轉化為家族倫理實踐,
《源氏物語》以光源氏出家隱喻世事虛幻,
《枕草子》中“物哀”意識與佛教無常觀共鳴。
佛教早已化作日本文化的精神血脈,讓 “剎那即永恒” 的哲思在櫻花落瓣、茶湯墜滴中獲得具象詮釋。
而這一文化基因的培植,皆始于一場跨越山海的信仰傳遞。
公元552 年,佛教自百濟傳入日本。 607年,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此后遣隋使、遣唐使頻繁往來,日本與中國的佛教交流進入鼎盛。
最澄、空海、圓仁等僧人赴華求法,歸國后分別推動天臺宗、真言宗和密教在日本落地生根。中國高僧鑒真六次東渡耗時12年抵達日本,不僅在奈良東大寺傳授戒律,引入律宗,更在建筑、雕塑、醫學等領域留下深遠影響。
從左至右:最澄、空海、圓仁像
838年后,雖遣唐使制度結束,日本僧人仍通過搭乘商船西渡求法,中國禪僧一山、一寧等也東渡弘法。兩宋至鐮倉時代,奝然、榮西等日本僧人將禪宗、律宗引入日本開宗立派……
高野山——日本密宗真言宗總本山
如今,高野山金剛峰寺仍藏有唐代《大日經》手寫本,比睿山延歷寺保存著天臺宗初創期的《法華經》注疏(這些均為中國本土失傳的珍貴文獻);南宋畫僧牧谿的水墨作品(如《六柿圖》《觀音圖》,如下圖所示)在宋元時期傳入日本后,被日本畫壇奉為「禪畫典范」,并成為日本南畫(文人畫)的重要源頭。
佛教東傳為日本帶來了哪些文化遺產?
佛教何以在日本生根發芽?
東渡僧人如何改變日本的信仰格局?
如何理解遺落在日本的“唐風宋韻”?
宋元文人畫在日本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今年秋天,恰逢京都國立博物館重磅大展——【宋元佛畫:東渡而來的諸佛】,約150幅精美佛畫將與我們見面,這些從中國“消失”的宋元禪宗美術作品,不僅是宗教的傳播也是文藝的復興;我們特別安排二次進館,將前期+后期兩期展品全部看盡。
此外,我們還將深入佛教圣地——高野山,在比睿山、熊野古道與奈良古寺間,從文物、建筑、思想、審美等多維角去踐行一場由天然走入翰墨的修行旅程。
【日本:佛寺巡禮&佛畫特展】
大阪、和歌山、奈良、京都
2025. 10.13 — 2025. 10.21
日本之旅 |專家隨行
石釗釗
文物研究與文物修復學者
研究方向:紡織文物/書畫
于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從事多年實驗室出土紡織服飾文物、出土繪畫的修復與研究工作,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理事,響堂山石窟學術委員會理事。《人民日報》、《世界紡織百科全書》、北京畫院《大匠之門》、《中華遺產》、《北京晚報》、《美術大觀》、上海書畫《書與畫》等刊特約撰稿人,先后發表多篇研究論文于《故宮文物月刊》、《南方文物》等海內外各類學術刊物。石釗釗老師曾多次帶領日本游學(正倉院展/空海展/宋畫展/小眾寺廟及世界文化遺產等),知識廣博,擅長從多學科角度深度講解,實力與人氣兼備,廣受好評。
日本之旅 |行程概覽
添加 <旅行顧問> 獲取 日程安排及航班建議
如以上時間不合適,可獨立定制本行程
日本之旅|三大主題
NO.1
宋元佛畫展——東渡而來的諸佛
京都國立公布2025秋季重磅大展
“宋元佛畫——東渡而來的諸佛”
這些是東亞最高水準的文物大展
宋元繪畫愛好者必須一看的年度重磅
日本“宋元佛畫”——指在中國宋元時期繪制的佛教繪畫,伴隨著游學僧參學往來輸入日本的宗教題材繪畫作品。如牧谿《觀音圖》、梁楷《出山釋迦圖》(下圖)、普悅《阿彌陀三尊像》、張思恭《阿彌陀三尊像》等。
?? 梁楷《出山釋迦圖》,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
眾所周知,公元552年佛教自百濟傳入日本,7世紀后,中日佛教交流日盛,遣隋使、遣唐使頻繁前往中國,并通過海路從中國帶回大量的佛教藝術品。
左:中國洛陽紫微城應天門遺址處建立的碑亭
右:日本遣唐使和留學僧代表
而宋元佛畫則大多于平安時代后期(約11世紀)至鐮倉時代(1185-1333)期間傳入日本。這些作品技藝精湛,不僅被供奉于寺院受信眾瞻仰膜拜,亦成為日本畫師創作的范本,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南宋禪僧牧谿尤其受到推崇。日本學界認為:在文人畫興盛時期,牧谿的水墨畫在中國被忽視,但他的花鳥山水畫的氣息卻受到日本禪宗和茶禪數寄的高度重視,作為禪僧畫家,牧谿被奉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他的名作《六柿圖》更是被譽為“禪宗意境的終極表達”。
縱觀日本水墨畫的歷史,許多日本畫家都受到牧谿的影響,例如長谷川等伯(1539-1610)被列為日本國寶的《松林圖屏風》和《枯木猿猴圖》 (重要文化財) ,都是受到牧谿影響的杰作,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國寶 觀音猿鶴圖 牧谿繪 京都大德寺藏
展出期間 : 10/21~11/16
這次展覽已公開的展品中,我們至少將看到牧谿的三幅名作——《觀音圖》、《猿圖》、《鶴圖》,而這幾件作品流入日本的過程也清晰可考:
1282年宋元交替時,鐮倉時代的日本正興建圓覺寺。寺院保留至今的一份檔案也是宋元畫流傳日本最早的藏品目錄——鐮倉圓覺寺佛日庵的財產目錄《佛日庵公物目錄》(貞治二年,宋景定四年,1263年)。這本目錄記載了流入日本的宋元畫,佛源題跋的牧谿《猿圖》等作赫然在列。
此外,還有北宋佛畫經典作品——《孔雀明王像》,此畫以三面六臂描繪,兼具寫實性。畫作以銳利的線條從略微仰視的角度捕捉人物形象,展翅的孔雀、云彩、白色蓮花座等,刻畫細致入微,暈輪與返傭的云濤增加了畫面立體感與神秘分為,體現出宋代佛教繪畫較高水準。
《孔雀明王像》京都 仁和寺藏
此次特展,還匯集了來自日本國內珍藏的宋元佛畫約150幅之多,其半數為國寶或重要文物,博物館官方表示“這次展覽暫無巡展計劃”,因此可以說也是一期一會的近距離觀賞宋代高水準繪畫的機會了!
/ 展覽信息 /
? 宋元佛畫——東渡而來的諸佛
地點|京都國立博物館
2025年9月20日-10月19(前期)
2025年10月21日-11月16(后期)
NO.2
高野山:空海的不朽傳奇
高野山——日本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1200 年前,空海選擇這里
作為佛教密教真言宗大本營
如今這里成為日本最大的
出家之地、名符其實的佛教之都
117所寺廟、1座佛教大學拔地而起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日本天皇…
20萬座墓碑 默然佇立山間
見證生者與亡靈的對話
高野山何以擁有如此大的魔力?
公元804年(唐貞元二十年),29歲的空海隨遣唐使入長安,在青龍寺師從密宗大師惠果,成為正統密教第八代傳人。在唐期間,他努力鉆研中國的詩文、繪畫等。
東寺國寶 《弘法大師行狀絵巻》
三年后學成回國,他不僅帶回《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珍貴典籍,更將盛唐的書法、醫學、天文知識引入日本,為日本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弘法大師空海畫像
816 年,在嵯峨天皇的支持下,空海于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場。這里地形如蓮花,暗合密教“曼荼羅宇宙觀”:外八葉山峰如花瓣環繞,象征“金剛界”,內八葉山峰寺蓮臺升起代表“胎藏界”,根本大塔居中,對應大日如來。山中溪流、古杉與霧氣被視作修行者與自然對話的媒介。
空海提出“即身成佛”的理念,打破了佛教出世的傳統,讓修行成為普通人也能實踐的日常,真言宗在日本迅速壯大。與此同時, 遙遠的大唐發生“武宗滅佛” 事件,唐密遭受重創,走向衰落,而日本的密宗則得以幸存并延續至今。
公元852年空海圓寂,弟子們將其入定的御廟視為“未滅之佛”,每日兩次抬著食盒穿過千年杉林,為大師供飯。
今日的高野山,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宗教修行道場,更是朝圣者的精神原鄉,現代人的心靈“桃花源”。我們將拜訪幾處最精華的歷史遺跡。
01壇上伽藍:立體曼荼羅的呈現
這里是真言密宗的根本道場,也是 弘法大師在高野山創立的第一座寺廟。其中心是朱紅色的根本大塔, 高48.5厘米,為真言宗標志性建筑,其內供奉著大日如來與金剛界四佛,16根大柱及墻壁上描繪著充滿密教色彩 的曼荼羅世界。
壇上伽藍,根本大塔
02金剛峰寺:高野山內最大的寺院
自空海建立金剛峰寺,并指定為真言宗傳教道場后,金剛峰寺便成為日本真言宗的總本山,日本全國三千多個真言宗寺院,流歸于此。
金剛峰寺最聞名的,當屬蟠龍庭枯山水庭園,它是日本最大枯山水庭園。砂紋如浪,巖石似龍,暗喻密教“萬物即佛”的哲學。更難能可貴的是:金剛峰寺至今仍保留有佛涅盤圖(下圖)、阿彌陀圣眾來迎圖、五大力菩薩像、孔雀明王像等鎮寺之寶。
國寶 阿彌陀聖衆來迎図
03奧之院:歷史名人的精神歸宿
2公里的參道,千年杉林與墓碑交織。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伊達政宗、上杉謙信等在此永眠的墓碑,全部共約20萬座,日本許多在歷史上大肆活躍的名將們都在此長眠。
夜晚的高野山,只屬于奧之院。沿著石板路靜靜前行,走過一個個武士、僧侶、商賈的供養塔,終點是弘法大師空海的御庵。
石燈籠與苔蘚鋪就的路徑,讓生者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御廟后的燈籠堂內,365盞長明燈象征“365天的守護”。
04高野山靈寶館:珍貴古代文物寶庫
被譽為“山上的正倉院”,其藏品超5萬件,其中21件國寶、148件重要文化財產,涵蓋佛教雕刻,漆器,繪畫書法等兩萬余件藏品。其中不乏一些曠世的佛教藝術,如空海從唐朝帶回國的《諸尊佛龕》和鐮倉時代運慶佛師的《八大童子立像》。
國寶 諸尊仏龕 一基
05金剛三昧院-多寶塔:高野山最悠久建筑
國寶建筑【金剛三昧院多寶塔】,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為高野山歷史最悠久的建筑。
建立時的朱紅色仍然若隱若現,與裳階上的白色圓形部分相結合,背后茂密的杉木林相映成趣,展現出壯觀的景色,臺基前安置著傳說中由著名佛師運慶制作的秘佛——愛染明王。
金剛三昧院主尊「愛染明王」,運慶制
NO.3
熊野古道 :日本信仰千年朝圣路
在這個世界上,僅有兩條古道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一條通往西班牙的圣地亞哥之路
一條隱匿于日本紀伊半島的熊野古道
全長1000多公里,橫跨和歌山、奈良、三重三縣,2004年,熊野古道以“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從最早期,熊野地區就被視為神明的居所,不僅自然風光迤邐,且充滿圣靈的力量。
自平安時代 (794-1185) 起,日本歷代天皇開始朝圣這條艱巨的道路,以尋找靈性的啟發,之后參拜逐漸為人所知。 從皇室到平民百姓,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數天數月在深林中行腳,只為參拜心目中的神靈。
嚴格來說,熊野古道并不是一條路,而是日本神道自古以來連接熊野三山與伊勢神宮的朝圣之路,包含紀伊路、小邊路、中邊路、大邊路、大峯奧坵道和伊勢路在內的許多條參拜路的統稱。
它全線超過1000公里,路線復雜。其中,較為險峻的小邊路山路蜿蜒、天氣變幻莫測,更有熊出沒,徒步需一周左右;伊勢路路程較長,則往往需要10天以上。
這次,我們選擇了最經典也最為核心的一段(約1.6km),稍稍體驗一下古人神圣的心境。這樣,既能充分感受熊野古道的原始魅力,又可以保留更多的體力參訪沿途古跡。
01大門坂
這是前往熊野那智大社的徒步道的開始。267級青苔石階與郁郁蔥蔥的岑天杉林、身著傳統服飾步履穩健的信徒,組成了熊野古道最經典的畫面。這個神秘而莊嚴的入口處,就是著名的夫婦杉。
大門坂是因著名的博物學家南方熊楠堅持不懈地反對砍伐,才得以保存的擁有數百年樹齡的大森林。
路上還可以見到身著平安時期神道教的服飾的朝圣者。登頂便可以欣賞熊野那智大社、青巖渡寺和那智瀑布等勝景。
02熊野那智大社
那智大社地處那智山高處,朱紅色的寺社神圣而威嚴,這里供奉著夫須美大神,象征自然的神靈。
而神社旁的那智瀑布自古以來被視為神靈的化身,被認為是“飛瀑明神”的居所,因此那智大社與自然信仰緊密結合。
那智大社建筑群莊嚴壯觀,與不遠處的那智瀑布、那智大社三重塔遙相呼應,一起組成了全日本家喻戶曉的仙境畫面。
03青岸渡寺、三重塔、那智瀑布
與那智大社緊挨著的是青岸渡寺,這是日本為數不多的神社與寺廟比肩而立的建筑群,二者組合構成了“神佛習合”的代表。歷史上,他們曾一度結合,成為日本傳統神道和外來佛教信徒一起祭拜的場所,兩座建筑如今也成為了融合傳承宗教文化的歷史見證。
而青岸渡寺的三重塔背靠那智瀑布,呈現出絕美景象。
那智瀑布連續落差達133米,是日本最高的瀑布。它的水流從懸崖上直瀉而下,形成了壯觀的水幕景象;瀑布寬13米,水流量豐富,瀑布四周環擁茂密的森林, 這種原始的魅力與神圣的信仰千百年來在山林間跨越千年而生生不息。
最后,我們將堅持以往日本游學的好評傳統:“小團”+“慢節奏”+“在地美食”。確保行程的體驗度和舒適感,同時,讓游學行程更深入、老師的輸出和學友的交流更暢達。
【6-12人小團】精品學習小團,限額報名,確保游學體驗感。
【慢節奏】放慢腳步靜靜觀賞、感受、交流,非特種兵式“打卡”趕景點。
【在地飲食】吃當地特色美食,飲食也是在地文化的一種體驗途徑。
往期與石釗釗老師在日本游學,幾乎期期滿團。
目的地:東亞|日本
時間:2025.10.13 - 2025.10.21
占位截止時間:6-12人團,額滿即止
添加 <旅行顧問> 獲取 日程安排及航班建議
如以上時間不合適,可獨立定制本行程
書籍
鈴木大拙《禪與日本文化》
王曉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話》
汪濤,王立翔《中國書畫在日本:關西百年鑒藏紀錄》
額賀章友《中日佛教交流史》
鐮田茂雄《日本佛教》
榮新江 《空海入唐求法記》
梅原猛《弘法大師與日本文化》
吉村武彥《高野山與空海》
電 影
《曼陀羅》
《妖貓傳》
紀錄片
《鑒真東渡》
《隱身東瀛的瑰寶》
《空海 - 至寶和人生》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