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央視在沈飛報道殲-15T艦載機,結果鏡頭一轉,好家伙,殲-35隱身戰斗機,直接“C位出道”。
僅僅幾個畫面,便有至少5架殲-35清晰可見,不僅有綠皮機,連涂裝完成版都大大方方擺在那兒,生怕別人看不見,而涂裝編號也表明,這些并非試飛原型,而是正式服役前的量產機型。
這哪是意外?分明是沈飛和央視聯合玩的“精準泄密”。懂行的朋友一看就知道,技術成熟了,生產線跑起來了,連涂裝機都敢直接亮相,看來咱中國的隱身戰斗機,已迫不及待要告訴全世界:“我準備好了”!
回首殲-35的來時路,可以說是一段從“備胎”到“搶鏡王”的勵志故事。前身FC-31(代號“雪鸮”)剛出生時,曾被質疑“性能不足”,很多人說它只是殲-20的“備胎”,可沈飛偏不認命,自己砸錢搞研發,用十年蟄伏,換一場讓世界驚掉下巴的逆襲。
2012年首飛的是FC-31 1.0版,還是用的俄制發動機;2.0版優化機體結構,為艦載機鋪路;3.0版換裝渦扇-19,推力暴增,最大起飛重量達32噸;4.0版(殲-35)全面隱身升級,雷達、航電系統煥然一新。
如今的殲-35,手握三大“王炸技能”:第一,隱身。專治F-35的“死角病”,F-35為了垂直起降,彈艙設計讓某些角度雷達一照就露餡。殲-35全身都是隱身材料,連座艙蓋都涂了黑科技涂層,配上氮化鎵雷達,發現敵人比F-35早5秒,開火快3秒,這波叫“先下手為強”!
第二,動力。專為殲-35設計的第四代中推力發動機“渦扇19”,其高推力和高效燃燒設計,使殲-35實現了從“亞音速巡航”到“超音速巡航”的跨越,而F-35的F135發動機只能“短跑沖刺”。
第三,火力。內置彈艙可攜帶8噸彈藥,比F-35多出2噸,實戰火力更兇猛,活脫脫一個“空中軍火庫”,而F-35為了兼顧三軍需求,載彈量被削到“委屈巴巴”。
以前西方佬總說,中國在2030年前,搞不出像樣的隱身戰機。現實很打臉,殲-35的出現,直接碾壓他們心目中的“神”。更狠的是,不少專家預估在2026年-2027年,三種型號的殲-35戰斗機,將實現年產50架。
年產50架,什么概念?航母戰斗群能直接開掛,殲-35艦載版本就是為電磁彈射航母量身定制,一艘福建艦配24-36架殲-35,直接組成“隱身狼群”,第二島鏈?分分鐘逛到關島喝咖啡。
在空戰體系上,也能重構殲-35A與殲-20的雙隱身配置,讓中國空軍實現“攻防兼備”,前者負責區域制空與多任務打擊,后者專注高端威懾。至于性價比逆天的殲-35外貿版,瞄準的是全球軍火市場,價格比F-35香,性能還碾壓,以后在巴鐵、中東王爺們的軍購清單上,注定要成爆款!
從“望美興嘆”到“自主造頂流”,殲-35讓每個中國人都明白,我們的戰機,不僅能保家衛國,還能定義未來戰爭規則,不少友人會問,中國憑什么?
因為中國軍工不搞那一套虛頭巴腦的,走的是“實用主義路線”,隱身材料自己搞,渦扇19自己造,航母需求直接定制。當殲-35在央視鏡頭里傲嬌擺pose時,咱看到的不僅是鋼鐵雄鷹,更是中國軍工人憋了十年的那股勁。
從被嘲笑的備胎,到年產50架的搶鏡王,這中間是無數工程師的焊槍火花,是生產線日夜不停的轟鳴,更是大國重器崛起的底氣。
一句話,殲-35的“搶鏡”,是中國航空工業遞出的實力名片:“我們不僅有,還產得快、用得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