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口述 | 陳葉蓁 撰稿 | 桔梗
品類龐雜、道地藥材難覓、炮制繁復、供應鏈長......飲片流轉的各個環節內有玄機又風險暗藏,皆直接牽動著中藥療效的根基。
正因如此,中藥房這片“后院”的地位舉足輕重,因為好藥非重金可買,實是精細管出來的。 倘若管理稍有不慎,輕則藥效打折,重則性命攸關,可謂“如履薄冰”。唯有在藥房的精細化管理中下苦功,才能為患者真正期待的“真療效”筑牢根基。
藥房管理:風險管控的精細防線
沒有好的藥房管理,花再多錢也難以買到好藥,藥房管理是最終實現好藥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01
預見風險是管理的第一步
藥房管理涉及的環節繁多,包括有采購管理、庫房管理、調劑管理、煎藥室管理、物流管理等。掌握全流程工序是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通過實地巡查藥房各環節,系統梳理作業流程與技術要點,方可構建起完整的管理認知框架。
藥房管理的實質是風險管控,風險預見是藥房管理工作的首要環節,要著重把控流程中“人員管理”“物資管理”兩大主線,識別并評估風險。
▌人員管理
是人都會有錯,是人就要管,無論是人員專業能力的欠缺還是個人疏忽等等,都是風險的來源,因而在人員管理層面,需正視人為失誤的客觀性,通過“人盯人”的監督機制加強風險管控。
例如在雙人復核制度中,假若一個人的犯錯風險是1%,雙人復核則可能將風險大幅度降至0.01%。
▌物資管理
中藥飲片的管理極具挑戰性,比如品類復雜、分類精細、儲存條件要求嚴苛等。
管理過程中需建立全流程質量追溯體系,結合專業能力與標準化操作規程,對各環節進行風險評估與控制。
02
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
有預見、可溯源是管理的兩大核心維度,共同構成管理閉環的邏輯框架。
首先,建立風險預判機制,提前識別各環節潛在風險點,發掘問題根源,建立制度,控制風險;其次構建全流程追溯體系,確保問題發生時能準確定位責任節點與誤差源頭。
正安的管理文件皆是基于十多年運營實踐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逐漸修訂建立,而且我們每年都會進行動態修訂。截止2024年9月,我們的管理制度共84項,涵蓋文件管理規程4項、崗位職責9項、管理制度60項、操作規程11項。
比如,《代加工服務知情同意書》是源于首次開展代加工蜜丸時遭到客戶投訴后反思制定的,重點明確了服務標準與客戶確認流程。
03
定期檢查,強化執行
▌管藥房制度勝于人情
在藥房各崗位用人方面,相比行業慣用親屬監管的模式,我們選擇的是外聘制,無論何種崗位,我們均以制度立人。
比如在采購管理上,我們建立了嚴格的供應商考核制度,建立了包括配送服務細節在內的量化評分表,實施月度動態考核與年度綜合評審,對連續末位供應商執行淘汰機制。相比“靠譜的親屬”,我們認為制度完善是最好的管理手段。
▌管好了藥房就是管好“后院”
由于專業背景的限制,很多館長可能會在藥房管理上顯得不夠自信,但是,做醫館管理必須要敢于管藥房,我們有一份《館長藥房月度標準化檢查表》,方便館長實施常態化監管。
夯實藥房管理基礎是業務穩定的核心保障,管好了藥房就是管好“后院”,如果沒有做好藥房管理,即便前端運營成效再佳,再小醫療糾紛的出現都會讓醫館的口碑遭受重大影響。
▌差錯事故的核心在“人”
人員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為藥房工作是一項既苦又累又枯燥的工作,如果無法通過構建學習成長平臺等方式讓員工建立起對專業和工作的尊重是很難讓他們對工作用心的,而“用心”才是真正減少差錯事故的核心。
優質中藥飲片“正安定制”模式的
堅守與思考
01
從產地直供到三級供應體系
正安定制模式建立的初衷是通過產地直供解決小批量優質藥材的采購難題,從2017年至今,我們基本穩定地完成了五十多個品種的產地定制,通過對產品的反復淘汰,最終形成了目前動態調整的定制體系。
現在很多中醫館都對外自稱其飲片是產地直供的,但鮮為人知的是,此路困難重重,因為這定制涉及到諸多環節,包含了從種植合作、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后期結算等全鏈條管理。
2017年,我們第一個定制的品種是延胡索,定制的起因是當時醋制延胡索的醋制一直質量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實在找不到滿意的醋延胡索,而它又是婦科用藥里面很重要的一味藥,這才促使我們嘗試摸索從產地采購,委托炮制的定制合作;
2018年,我們定制了6個左右的品種;
2019年,我們的定制品種擴展到20個左右并實現集中配送;
2020年,我們的定制品種達到30個左右,同時嘗試參與集采;
2021年,我們的定制品種突破了50個;
2022年-2023年期間,我們實行藥房全品種“帶量招標”模式,跟所有的供應商簽年度訂單鎖定采購量與價格,恰好期間遭遇藥材價格異常波動,年度訂單合約發揮了價格緩沖和商業信用維系雙重作用。我們在訂單合約等決策上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對近兩年的價格波動起到了控制作用。
2023年,我們優化正安定制品種,實行正安定制&供應商備貨雙向切換,目前我們已建立三級供應管理體系:將藥房所有飲片品種細分為專供、定制、配送三大類,并相應將對應供應商分成ABC分級管理,形成覆蓋品種開發、采購執行到供應商管理的完整架構。
02
制定標準
中藥飲片傳統上都是經驗鑒別,加上有藥食同源品種,所以在中藥飲片的優劣分級上,就出現既有藥品屬性的鑒定標準,又有商品屬性的等級劃分。
但我們認為,中藥飲片作為中醫臨床使用的藥品, 它首先一定是藥的屬性,而藥的屬性就是療效。療效好的藥才能稱為好藥,好藥的“好”一定要好在療效上,好藥的“貴”也要貴在療效上。
03
“三無一全”標準:供應鏈上游的安全可追溯
“三無一全”標準確保了藥材的安全性與品質可控性,當前藥材生產全流程中,從種植規范到加工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涉及成本投入,這些投入應與臨床療效提升形成直接關聯。
正如化學藥物通過研發迭代實現療效突破后獲得價格提升,中藥優質優價體系也應以臨床價值為基準,當藥材質量提升切實轉化為臨床療效改善時,其定價便具備了合理的基礎。
“三無一全”標準中,我認為“一全“是核心和重心,建立飲片上游產業鏈的全過程可追溯,是建立飲片質量評估的基礎。
中醫館的核心任務在于建立以臨床療效
為核心的飲片質量評價體系
中醫館作為供應鏈的下游用戶端機構,需構建以臨床療效為核心的飲片質量評價體系,參與到飲片質量評估的核心建設中。
盡管業內不少人認為“中藥療效評價過于復雜”,但先輩們用樸素的實踐方式尚能形成“道地性”這個療效評價指標時,在當代科技條件的加持下,我們更有條件去完善評價體系,從野生藥材人工栽培轉型,從個體加工向規模化生產升級,若無法建立科學的臨床療效評估機制,中醫藥的醫療價值將難以獲得客觀認定。
結語
藥房管理是療效的基石,在顧客不易察覺的環節,藥事服務仍需嚴謹細致,從采購、儲存到調劑、煎藥,每個環節都需以臨床療效為標尺,讓中藥療效“看得見、摸得著”,方是中醫傳承發展的根本支撐。
I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口述/陳葉蓁,撰稿/桔梗, 版權歸權利人所有,轉載需授權。
編輯|桔梗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