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剛看到新聞那一刻,我腦海里飄過的第一個詞居然是“戲劇性”——誰能想到,一場法國總統夫婦的英國國事訪問,開頭就這么抓馬?倫敦那天真有種節日感,可惜臺上的男女主角,畫風和氣氛略顯不協調。馬克龍和布麗吉特,這對“法國第一夫婦”,剛下飛機就“火速登上”各大熱搜。脫歐后,第一次有歐盟國家元首來訪,照理說應該是外交圈大新聞,沒想到因為幾件小事兒,討論點全跑偏了。
這個場面換成往年估計就沒人太關心,但現在嘛,英國脫歐已經快九年,英歐之間的心結還沒解開。大家對英法關系到底要往哪走,都挺好奇。17年沒“串門”,結果人剛落地,儀式搞得是相當體面,查爾斯三世、卡米拉王后都親自來機場迎接。你在倫敦街頭隨便一走,到處都是法國藍白紅和英國紅白藍,兩國國旗挨著飄,視覺沖擊感妥妥的。斯塔默,這個新首相,看起來也想用這一波訪問給自己加分,還專門宣布要“重置關系”,對移民和烏克蘭問題很上心,一副要讓歷史翻新頁的架勢。
不過最讓我啼笑皆非的,還是馬總統兩口子的“微表情時刻”。飛機艙門一開,馬克龍主動去攙扶布麗吉特,結果夫人頭也不回地自己抓著扶手往下走。這畫面被英國狗仔拍得清清楚楚,網友也不樂意放過:“真這么不對付嗎?”說實話,可能就是舞臺焦慮,也有可能倆人本來關系就一言難盡。巧的是,迎接他們的凱特王妃儀表端莊、氣質在線,哪怕沒多說兩句話,風頭都比法方“主角”強——英國媒體直接用大特寫,總感覺在冷幽默法國總統。
再來個法式小尷尬。紅毯上馬克龍一個愛心爆發,走過去親吻凱特的手。你別說,這動作放巴黎可能浪漫,擱倫敦宮廷味里多少有點奇怪。有人覺得過度了,有人則覺得法蘭西就得這樣。其實我也說不好,到底算不算越界,只覺得查爾斯國王臉上帶著笑,氣氛終究不算冷場。
還有更火的,車里的小插曲。媒體偷拍到布麗吉特一直低頭刷手機,馬克龍則盯著窗外發呆,兩口子像極了被生活壓彎了腰的中年普通人。這個場面真讓我想起前陣子刷到的越南之行那個“推臉”梗——看來外交場合帶點家務事的味兒,更容易讓大家起勁討論。不過呢,這些看似尷尬的小動作,背后藏著多少“表情包之外”的夫妻默契,咱們真不敢揣測。
再說點正經事。這次英國方面真是用足了排場。溫莎城堡里紅毯、國宴、禮炮,國王和王后一起主持,規格那叫一個上檔次。查爾斯的發言老練又帶點歷史感,強調英法要一起干大事,聯盟、防御、環保,啥領域都不放過。你要說他自信,也是有點。英國脫歐后嘗試要重回歐洲朋友圈,這股“主動示好”的勁頭,還挺有意思。
其實很多人最關心的,還是移民和邊境。就這點,新首相斯塔默表現得很直接,非得讓英法合作把偷渡的事辦妥。法國人表面上配合,私底下據說對“被甩鍋”早已不滿。新聞里說這個議題爭端不少,未來怎么走,真說不準。
順帶一提,聽說馬克龍這趟要推進貝葉掛毯借展,算是文化外交的“彩蛋”吧。歷史愛好者或許很期待,看熱鬧的還是盯著兩國領袖怎么互動。
其實從中國人的視角看,每次看到歐洲人團結抱團,我腦子里老在琢磨:這到底和中國什么關系?氣候、科技這些全球性議題,中國肯定也是牌桌上的常客。歐洲內部競爭合作都混雜著,對外時還老拿中國作參照。這種“秀親密”,怎么說呢,既是防別人,也有點攢談判籌碼的意味。
我查了點資料,發現學術圈里也有討論,說英法關系再親密,面對亞洲影響力崛起,內心其實沒安全感。中國網友最有參與感的,倒還是對馬克龍夫婦的小動作指指點點,一半看稀奇,一半又覺得這些西方精英其實也就那回事兒。
你要問未來英法是不是就真的“和好如初”,我看也未必。畢竟移民、俄烏問題還在那兒呢。馬克龍自己在國內就時常挨噴,英國則忙著新首相新氣象。這些外交大秀,也許表面云淡風輕,實則水下波濤不斷。
最后,忍不住想問問看官們:你咋看馬克龍夫婦這次的表現?是家務事影響了外交秀,還是外交壓力逼得人變得格外謹慎?其實吧,這種訪談越來越像國際“真人秀”,誰還分得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了——別光看新聞八卦,其實背后的權力游戲,才更值得琢磨兩眼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