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指出,上海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粉彩蝠桃紋瓶》為靈感開發的文創產品,在設計中采用了發光瓶體及底部穿孔的形式,這一細節被指與該文物曾流落海外被改造為燈座的歷史相關,引發部分網友對該文創設計的質疑。
網友提供的發光粉彩蝠桃紋瓶文創產品
網友李女士向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記者介紹,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為世界僅存孤品,近代因戰亂流落海外,曾被美國富豪用作燈座,2002年在香港拍賣會上由張永珍女士購得后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粉彩蝠桃紋瓶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李女士表示,自己學習歷史相關專業,對歷史和文物懷有深厚感情,她認為,文物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工藝精湛,更在于其承載著歷史溫度與民族發展記憶,而上海博物館將這件文物做成發光冰箱貼的設計,未能尊重文物的歷史來源和經歷。
7月8日下午,記者就此事咨詢了上海博物館,工作人員回應稱,他們已收到相關網友的郵件及電話反饋,目前已向上級部門反饋,正推進處理工作。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