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香港的女兒”,是娛樂圈公認的“大姐大”,風光無限。但誰能想到,這耀眼光環的背后,藏著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沒有歡樂的童年,沒有幸福的婚姻,沒有自己的骨肉,甚至連最平常的母愛,對她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她就是梅艷芳。
梅艷芳的一生,風光與遺憾交織,尤其是她與母親之間那筆千萬遺產的糾葛,至今仍引人唏噓。
梅艷芳1963年出生在香港,家里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梅愛芳,本應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她,卻命運弄人,父親早逝,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母親覃美金身上。靠經營一家小小的歌舞團,覃美金艱難地拉扯著四個孩子。
為了糊口,僅僅4歲的梅艷芳,就被推上了舞臺,和姐姐一起在娛樂場所賣唱。
母親后來改嫁,但繼父對她們很不好,甚至逼著她們去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情。而本該是避風港的母親,卻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對女兒們的辛苦和委屈,似乎并不太在意。
生活的磨難,讓梅艷芳比同齡人更早熟,小小年紀就懂得交際應酬,也漸漸有了“大姐”的風范。這段經歷,為她日后在復雜的娛樂圈立足,埋下了伏筆。
1982年,19歲的梅艷芳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她參加了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一曲《風的季節》技驚四座,一舉奪魁!順利簽約華星唱片,推出首張專輯《心債》,梅艷芳正式踏入歌壇。
然而,成名之路并非坦途。那個年代流行的是清純玉女風,梅艷芳獨特的氣質和略帶滄桑的嗓音,起初并不被看好。而真正的蛻變,離不開她的造型師兼摯友——劉培基。在梅艷芳事業低谷時,劉培基獨具慧眼,鼓勵她打破常規,大膽嘗試各種前衛、叛逆的造型和風格。
1983年,第二張專輯《赤色梅艷芳》推出,銷量突破五萬張白金唱片,更在東京音樂節上獲得亞洲特別獎。劉培基的“改造”,徹底釋放了梅艷芳的魅力,“百變天后”就此誕生!
歌壇之外,影壇同樣輝煌。1984年憑《緣分》拿下金像獎最佳女配角;1987年與張國榮主演的《胭脂扣》更是經典,“如花”一角讓她一舉包攬金像獎、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四座影后桂冠!
1998年,她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成為繼鄧麗君之后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女歌手。
舞臺上的梅艷芳光芒萬丈,是人人敬仰的“香港女兒”。但走下舞臺,原生家庭帶來的冰冷與傷害,始終如影隨形,成為她心底最深的痛。
母親覃美金的心,明顯偏向大兒子梅啟明。從小到大,梅艷芳在這個家更像一個“賺錢工具”。無論家人如何揮霍無度,最后買單的總是她。如果說此時的她,心底還對母愛殘存一絲幻想,那么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徹底澆滅了這微弱的火苗。
2000年,姐姐梅愛芳因宮頸癌去世,年僅41歲。悲痛還未散去,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梅艷芳自己也被確診患上了宮頸癌,而母親覃美金前來探望時,關注的焦點并非女兒的病痛,而是如何能分到更多的財產。這最后的冷漠,徹底寒透了梅艷芳的心。她終于明白,在母親眼中,她終究只是個賺錢的機器。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梅艷芳以驚人的清醒和果決,為自己安排后事,立下了遺囑:將名下兩處物業,贈與多年來在事業和生活上給予她巨大支持與溫暖的摯友劉培基;拿出140萬人民幣,作為四位外甥及侄女的教育經費,希望他們擁有更好的未來;母親覃美金每月獲得約58000元人民幣(7萬港幣)的生活費,直至其百年。剩余的全部遺產,則委托給專業的匯豐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進行管理。
2003年11月,病重的梅艷芳強撐病體,在紅磡體育館舉行了震撼世人的最后演唱會。身披潔白婚紗,她將自己嫁給了舞臺,嫁給了熱愛她的歌迷。一個半月后,12月30日,這位“香港的女兒”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40歲。
靈堂內外,無數歌迷和圈中好友悲痛欲絕,淚灑當場。然而,就在眾人沉浸在巨大悲傷中時,梅艷芳的親生母親覃美金,卻已迫不及待地將矛頭指向了女兒的遺囑。她嫌每月58000元的生活費“太少”,不夠用!即便后來經過訴訟,法庭將生活費提高到了每月約12萬元人民幣,覃美金依然不滿足。
她開始了長達多年的訴訟拉鋸戰,要求推翻遺囑,一次性獲得全部遺產。但所有的訴訟,最終都以她的敗訴告終。
梅艷芳的一生,從4歲登臺養家,到40歲巨星隕落,像一出充滿悲情色彩的傳奇。她是舞臺上光芒萬丈的“百變天后”,是重情重義的“大姐大”,是無數人心中的“香港女兒”。但在親生母親眼里,她似乎永遠只是那個可以不斷索取、不斷壓榨的“賺錢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