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書記載,商人始祖商契的母親簡狄是帝嚳的次妃,而周人始祖后稷的母親姜原是帝嚳的元妃。然而,這樣的記載似乎有些矛盾。商人作為“大邑商”的族群,他們會容忍始祖的母親是帝嚳的次妃嗎?周人又怎敢自夸始祖母比商人母親更為尊貴呢?顯然,這些說法更多是在周朝建立后才出現的。這也意味著,周朝的建立并非單純是繼承歷史,而是經過了一番“修正”與“重構”。歷史常常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周朝滅商后,為了增強自家的合法性,他們不得不抬高自己的始祖地位,甚至讓其成為“天下共祖”。這不僅是出于政治需要,也是在族源認同上的一番“升級”行動。而炎黃傳說的形成,顯然與這種重塑歷史的過程息息相關。正如“黃帝姓姬,炎帝姓姜”,“炎黃兄弟”之說,與后稷、臺璽的傳說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炎黃二帝的傳說追溯至大約4700年前,《國語》記載:“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這些記載中,黃帝與炎帝的誕生都與水有關,象征著他們的特殊成就和身份。這之后的五帝、大禹、后稷等人,都是黃帝的后代。雖然他們的輩分、繼承關系存在一定悖論,但他們無一例外都聲稱自己是黃帝的血親。然而,根據五帝本紀的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堯是帝嚳之子,而帝舜則是黃帝的八世孫。大禹是顓頊的孫子,黃帝的四世孫。商契與后稷分別是帝嚳的子孫,因此,商契與后稷其實也是黃帝的四世孫(即玄孫)。這兩位人物曾共同輔佐大禹,然而,從黃帝到大禹的時間跨度達到七百年左右。假設每代人平均代際差距為30年,那么從黃帝到大禹,應該經歷了二十多代人,這無疑給黃帝與他們的輩分關系帶來了很大的疑問。
進一步從周朝的家族傳承來看,從后稷到姬昌,周朝的先公只經歷了十五代,但從大禹到商朝末年,時間跨度卻長達千年,換算過來每代的領導人平均在位超過七十年,這個時間設定顯然不符合常理。以宋、明、清朝為例,宋朝雖然存在三百多年,但帝王的傳承僅為18個,而明朝與清朝的傳承同樣較短,明朝僅有16位皇帝,清朝只有12位。這意味著,后稷的年代應當位于商代中期,接近盤庚遷殷的時期,大約在3300年前。
從周朝的家族譜系來看,炎黃二帝的年代上限應該不超過商湯時代。因此,炎黃傳說中的黃帝和炎帝很可能并非上古帝王,甚至可能就是商朝時期的歷史人物。那么,為什么黃帝最終成為了上古帝王,甚至被視為夏商王朝的共祖呢?學者李銳在《上古史新研——試論兩周古史系統的四階段變化》一書中提到,周朝的歷史體系經歷
了三次重構,逐漸將祖先的時代提前,最終將黃帝推崇為祖先的代表。簡單來說,周人建立政權后,為了增強自家的政治正當性,開始重塑他們的祖先形象,并將黃帝作為共祖。
關于炎黃的傳說,《國語》中的記載稱:炎黃為兄弟二人,其中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黃帝以姬姓為主,炎帝則姓姜。然而,這一傳說并不僅限于黃帝與炎帝的兄弟情誼,周朝的后稷與臺璽的傳說與之也有相似之處。周王朝的始祖母姜原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后稷,另一個則是臺璽。臺璽雖然不見于正史,但在《山海經》中有所記載。值得注意的是,姜原并不一定是后稷與臺璽的親生母親,她也許是部落的首領,統治著多個部落,且這些部落的成員把她視為母親。
《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其中提到的“臺璽”可能即是“邰璽”,與后稷一樣,都是姜原部族的成員。臺璽的兒子叔均繼續從事農耕,被稱為田祖之神。他或其后代最終在周原建立了“西周之國”。而后稷及其后代則在戎狄山林中長期居住,直到古公亶父時期才遷入岐山周原,開始建立周國。
在武丁時期的甲骨文中,商朝與周國之間有多次沖突。這個“周國”很可能就是“西周之國”。由于甲骨文的記載大多是在周朝建立之后整理的,因此對于周朝的歷史記載可能存在一些后世的思維誤讀。《山海經》中的“姬姓”描述可能并非指代真正的姬姓,而更可能指的是姜姓。甲骨文專家徐中舒曾指出,周原的原住民是姜姓部族,姜原部族的后人建立了早期的“姜姓周族”,并與姬姓的周族保持了長期的通婚關系。
因此,后稷和臺璽的傳說與姜原部族密切相關。他們或許是姜原部落的成員,后來在歷史的演繹下,這些人物逐漸與黃帝、炎帝的形象重合。學者們認為,炎帝的原型可能是臺璽的兒子叔均,而黃帝的原型則是后稷。隨著周朝的建立,姜姓的周族將這一系列人物神化,并將黃帝與炎帝作為歷史的象征性人物,從而加強了自己的統治正當性。
隨著周朝的建立,姬周文化逐漸成為正統,而周朝的族源故事成為了重構古史的核心素材。姜嫄所生的后稷與臺璽,不僅分化成了兩支周族,也逐步被創造為黃帝與炎帝的原型,經過數百年、數十代的歷史積淀,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炎黃傳說。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產物。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神話人物的形成常常伴隨著多個歷史人物的合并或分化,因此黃帝和炎帝未必是歷史中的某一單一人物。他們的事跡或許來自不同的歷史人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周朝的歷史創作逐漸將這些人物與其祖先的歷史事跡融合在一起,賦予他們神話色彩,進一步增強了他們作為“天下共祖”的地位。這種神話化的過程有助于周朝的政治穩定和文化認同,至今,炎黃二帝仍然是華夏民族的精神象征,而不再僅僅是考古學意義上的兩位歷史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