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8年初夏,山東曲阜文物局在對孔林開展修葺作業時,發現孔子第四十三代嫡孫孔仁玉墓的墓室券頂赫然出現破洞。
為避免文物進一步受損,相關部門迅速組織考古人員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對墓室進行系統清理。
令人惋惜的是,這座古墓早已被盜墓者光顧,墓室中文物被劫掠一空,甚至連墓主人的尸骨也蹤跡全無。
就在考古人員以為此次發掘將一無所獲時,一件珍貴遺物映入眼簾——記載孔仁玉生平事跡的魯國郡孔府君墓志銘。
通過對墓志銘的細致解讀,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逐漸浮出水面:
孔府世代相傳的孔子世家大宗在五代十國時期險遭滅門,唯有孤兒孔仁玉幸存,并在成年后中興孔府的故事,或許另有隱情;
而有關孔子本人及孔府的歷史地位,也可能是后人基于時代需要逐步拔高的結果 。
02
據孔府檔案記載,西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3年),孔子第十三代嫡孫孔霸獲封褒成君,食邑八百戶,此舉開啟了孔子嫡系后裔世襲爵位的歷史序章。
數十年后,隨著王莽專權,政治格局劇變,孔子被追封為褒成宣尼公,其身后榮耀在政權更迭中首次得到官方顯著提升。
時光流轉至唐朝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冊封孔子第三十五代嫡孫孔璲之為文宣公,將孔氏家族的尊崇地位再度拔高。
此后,除宋仁宗時期將封號由“文宣公”改為“衍圣公”外,孔子嫡系后人皆以公爵之尊綿延世襲,直至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爵位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一職。
唐末,齊魯大地歷經黃巢起義與藩鎮割據,維系數百年的社會秩序轟然崩塌。
至孔子第四十二代嫡孫孔光嗣時,曾經煊赫的孔府已不復往昔榮光,漸顯凋敝之態。
彼時,孔光嗣雖居泗水縣令之職,卻常陷入朝廷積欠俸祿的困窘,微薄薪俸難以支撐家族生計,孔氏一門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度日。
此時,孔府門下有一家奴喚作孔末,見世道紛亂、主家式微,竟生出謀逆篡宗的狼子野心。
孔末其人于正史記載寥寥,據孔府檔案所述:東晉末年,孔末先祖本為孔林周邊躬耕隴畝的尋常農戶。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宋文帝劉義隆頒下旨意,特赦孔林禁地周邊五戶百姓的徭役,命其世代執掌孔林祭祀之務,孔末直系先祖孔景位列其中,自此舉族易姓為孔,躋身孔氏旁支。
時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年),中原板蕩,孔末見孔氏式微,利欲熏心,糾集兇徒,趁夜黑風高之際,持刃闖入孔府,將孔光嗣闔府屠戮殆盡,唯襁褓中的孔仁玉因被母親抱回娘家,僥幸躲過劫難。
03
為了保住孔仁玉這位孔氏孤兒,當時回娘家省親而幸免于難的孔仁玉生母張氏將孩子交給雙親張溫和樂氏藏匿起來,由他們撫養成人。
與此同時孔末以冒牌貨的身份篡位成功,被五代后梁政權冊封為文宣公領曲阜縣令,反客為主入主孔府。
直到930年孔末才被揭發,有民眾冒險去洛陽找后唐明宗李嗣源告御狀,表示“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現育于外婆張氏家中”,李嗣源大驚,連忙派人前去調查。
這時孔仁玉已長大成人,第一次在曲阜街頭公開露面,最終李嗣源下旨處決孔末,由孔仁玉繼承文宣公爵位并兼任曲阜縣主薄。
孔子世家大宗在經歷這場浩劫大難后,終于由孔仁玉實現中興,于是孔府后人將孔仁玉尊稱為中興祖。
04
然而從墓志銘來看,有關孔仁玉的事跡與孔府檔案記載的截然不同。
墓志銘記載的孔仁玉雖然姿貌雄偉,臨事果斷,從小就熟讀《春秋》并通六藝。
但在他9歲那年,父親孔光嗣是正常病逝,而孔仁玉繼承文宣公爵位屬于順理成章,壓根就沒有提到孔末這回事。
不過孔仁玉接下來的人生確實無愧于孔府中興祖的尊稱,在擔任曲阜縣令期間,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發動叛亂,派兵占領并摧毀曲阜縣城。
為了保護孔府,孔廟和孔林不被踐踏,孔仁玉孤身一人挺身而出,單獨去見慕容彥超叛軍,以“七尺”身高,“揖讓而出”,毫無懼色,最后竟使得叛軍主動后撤,從而保住了孔家家廟和祖墳的完整。
此事被后周太祖郭威知道后,路過曲阜時專門召見了孔仁玉,并在孔仁玉陪同下拜謁孔廟和孔林孔子墓。
在孔子墓前,孔仁玉將自己守護祖先陵廟的經過告訴地下的孔子,祈求祖先保佑。
為了表彰孔仁玉的英勇無畏和忠孝精神,郭威特意賞賜他五品官服,并拜他為監察御史。
956年孔仁玉病逝,終年44歲,留下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后周世宗柴榮下旨于孔林厚葬孔仁玉,追封他為兵部尚書。
05
為什么孔府檔案會虛構孔末這個不存在的人物用來拔高孔仁玉,原來這與元朝時候衍圣公正統之爭有關。
當蒙古滅金和南宋的期間,中原大地出現了三位衍圣公,其中孔端友是當初跟隨宋高宗趙構南渡的衍圣公嫡系后裔,孔元措是金朝立的衍圣公,而蒙古在占領曲阜后又立了一個衍圣公。
等到元朝建立政權穩定后,元成宗先是追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緊接著又由元仁宗指定孔思晦為衍圣公,號稱是孔子第五十三代嫡孫。
為了證明正統性,孔府檔案在此期間曾經做過了大幅刪改。
不過像孔末一家這種改姓孔的情況在曲阜是真實存在的,《人類學學報》曾對曲阜孔姓居民采集樣本進行基因分析,結果發現曲阜孔姓只有C3和Q1a1 高頻單倍群樣本有著明顯的單祖先擴散結構,與孔子嫡系有血緣關系,其余均無法認定為血緣上的孔子后裔。
清理發掘結束以后,孔仁玉墓志銘被文物局帶走保管,墓室也進行了回填并重新堆砌封土,作為孔林景區的一部分,孔仁玉墓前有專門的標牌,但背后的故事就鮮為人知了。
參考資料:孔府檔案,《掌故知魯:魯國郡孔府君墓志銘考證》,《續曲阜縣志》,《元史》,《曲阜地區孔姓人群17個Y-STR基因座遺傳多態性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