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致日本首相石破茂、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件,宣布美國將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和韓國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于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平。”
特朗普表示,盡管美國與韓國和日本之間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美國仍決定繼續與兩國合作。然而,美國決定以更加平衡、公平的貿易為前提繼續向前推進。特朗普稱,貿易逆差已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作出改變。自2025年8月1日起,美國將對所有韓國和日本產品征收25%的關稅,此項關稅將獨立于各類行業性關稅。此外,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該關稅的做法,也將被征以更高的關稅。特朗普警告稱,如果日韓兩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
隨后,特朗普又宣布,美國將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所有哈薩克斯坦和馬來西亞的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對所有南非輸美產品征收30%關稅,對所有老撾和緬甸的輸美產品征收40%關稅。之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致印度尼西亞、波黑、孟加拉國、塞爾維亞、柬埔寨、泰國和突尼斯領導人的信件,宣布將對這些國家輸美產品施加從25%-36%不等的關稅。
在發給上述14國的函件中,特朗普均表示,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新關稅的做法,將被征以更高的關稅;若這些國家的公司選擇在美國境內建廠或生產產品,則無需繳納此項關稅;若這些國家決定提高對美關稅,則美國將在現有新關稅稅率的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此次公布的加征關稅名單中,并未出現中國的身影。數月來,中美兩國就經貿問題進行了多輪高級別磋商,在6月的談判后,中國適度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美國則解除部分芯片設計軟件以及航空發動機限制,雙方達成了階段性的共識,目前正處于協議履行階段。顯然,目前的相對穩定局面是雙方都希望維持的。
從美國國內經濟形勢來看,此前貿易戰已對美國諸多行業造成沖擊,企業成本飆升,利潤空間被壓縮,就業市場也受到不小的負面影響。倘若此時特朗普再度對中國加征關稅,無疑將使美國經濟陷入更嚴峻的困境,進一步引發國內民眾的不滿。所以,在當前階段,特朗普政府選擇將重心轉向其他國家,期望從這些國家獲取更多談判籌碼,以彌補此前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損失。
此外,若將中國列入此次加稅名單,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貿易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一旦被加稅,不僅會影響中美貿易,還可能波及眾多與中國有緊密經貿聯系的國家。同時,這14個國家中的部分亞太國家,可能會因中國的加入而找到反抗美國關稅施壓的底氣,使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特朗普此次對14國發出關稅通牒,卻將中國排除在外,是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結果。而未來中美經貿關系以及全球貿易格局將如何發展,仍有待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