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從河里轉移到我家附近的岸邊,哪有這樣的打撈清理?”2025年“解放日報·夏令行動”啟動不久,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后臺就收到了這樣一則留言。
市民提到的河道,位于浦東新區惠南鎮四墩村。該河道水草密布,工作人員常常開展打撈工作。可是,這些打撈上來的水草卻被直接堆放在市民家旁邊的自留地上,最近恰逢連日高溫,市民反映“非常臭”。
無獨有偶,青浦區趙巷鎮沈涇塘村也有村民反映,河道里打撈出來的垃圾被堆放在村內,“很多都發臭”。這些被堆放在岸邊的河道垃圾究竟是什么?水上垃圾能如此處理嗎?
岸邊多處出現水草堆放
7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浦東惠南鎮四墩村,沿著村內的河道排摸走訪,在北部的惠南張家路港河,發現了些許貓膩。
這條東西流向的河全長約1.914公里,流經惠南鎮多個村落。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惠南張家路港恰好位于四墩村2號灌區和團結村1號灌區交接處,是鎮屬的重要河道。記者導航至兩個灌區的西側起始點:川南奉公路,從金家碼頭橋向兩側張望,發現河道內的水草的確長勢兇猛,密密麻麻的水草布滿了整個水體。沿著張家路港河北側的吳家宅路繼續向西走,河道南岸坐落著四墩村的村民住宅,沿岸有的是屋子外墻,有的則是小面積土地,有些上面還種植著蔬菜,其中一大片深綠色的植被引起了記者注意。
有居民住宅后方,被堆放著大量的水草。
遠遠看過去,這片深綠色植物占地約3至4個平方米,在陽光的照射下與旁邊的鮮綠色植被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為了弄清“它”的真面目,記者向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打聽情況。有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就是河里打撈上來的水草。“這塊地是我家自留地,打撈的工作人員就把這些水草丟在這兒,本來就帶著腥味,高溫天一發酵根本受不了。”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穿過住宅區到達岸邊,站在通往河道的臺階上,一股腥臭味撲鼻而來,仔細觀察發現,臺階旁的土地上堆攢著少許垃圾,白色塑料管里還不時有水滴落,使得該片區域變得黑漆漆,村民則指著旁邊的河岸,補充說:“有時候還會扔到這兒。”
居民住宅后方堆放著大量的水草。
竹林里,也偶爾可見水草的蹤跡。
看來,這樣隨意亂丟的行為已然發生多次了。記者也發現,類似的水草堆在附近流域隨處可見:金家碼頭橋下停靠著兩艘小船,南側停靠的那艘船上依稀可見幾束水草,應當是環衛工人打撈水草所用的船只,旁邊的岸上零星散落著幾堆水草,看上去像是剛打撈上來不久;而靠北側停靠的船邊,不到5平方米的水岸上已被水草鋪滿。而在另一處居民住宅后方的竹林里,也有水草的蹤跡,有的甚至已經曬干發黃,其中還混雜著少許塑料垃圾。
橋下停靠的小船上,還殘留著部分水草。
另一艘小船邊,河岸上滿是水草。
水草可以臨時堆放在岸邊嗎?
水草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有害垃圾”,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浦東新區的確設有一定數量的水域垃圾上岸點,那么四墩村村民住宅后方的田地,是否允許水草臨時堆放呢?記者在附近找到了河長制的公示牌,上面提醒,該河道由上海宏南市政設施養護有限公司負責養護,記者以村民身份撥通了上面留下的電話號,詢問詳情。
記者根據河長公示牌內容,撥通了養護公司電話。
接線人稱,由于最近水草瘋長,工作人員撈上來的水草數量多,還帶有大量的水分,“比較重”,不利于轉運,這才把水草“臨時”堆放至岸邊,待曬干后再進行轉運。聽聞記者提到天氣熱,水草發酵會產生臭味,對方連聲道歉,并表示會趕忙安排工作人員核查情況,加快轉運速度。
記者查詢發現,這樣的做法不是首次被曝光。前幾年,外省市陸續有新聞爆料,一些從水里鏟除的水草被堆放在居民樓附近,水草散發出陣陣惡臭,給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答復也都十分雷同,養護公司都表示將加快轉運和清運速度。采訪中,環保方面的專業人士也向記者表示,臨時堆放問題不大,但是天氣炎熱,時間長了會腐敗產生異味,需要及時轉運清理。那么,這是否意味著“臨時堆放點”可以隨意選擇呢?
在實地走訪中,記者看到,水草堆放并無規律可言,有幾處就干脆堆放在住宅后的空地、自留地上,距離居民窗戶不到3米。有個別村民吐槽,住在后面的屋子里,“窗戶都沒法開”。而且,村宅西側不遠處,就是大片農田,如果真要選擇“臨時堆放點”,為何不選擇離村民家較遠的河岸?所謂的“臨時堆放點”并未提前跟居民商量,也未考慮對村民的影響。更何況,這些水草中還夾雜著不少塑料垃圾,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樹林里,有的水草已經曬干發黃,還夾帶著不少塑料垃圾。
是“偶發”?需加強作業規范
就在四墩村備受水草堆放困擾的同時,青浦趙巷鎮沈涇塘村也有村民發現,河道打撈人員悄悄把撈上來的垃圾丟在了沈涇塘村內,“對方是華新鎮的打撈人員,跟對方交涉,也不予理睬。”村民在投訴中如是說。這又是怎么回事?
記者又趕往趙巷鎮沈涇塘村。剛到村口,就碰到了幾名在河岸邊短暫休息的工作人員,對方自稱負責該區域綠化,也曾聽說前幾天的“河道垃圾”爭執,“聽說有人投訴,第二天就已經拉走了。”根據對方的位置描述,記者想辦法翻進了岸邊的樹林里,幾番查看下來,并未發現大量的河道垃圾堆放,只看到河岸邊有幾處天然形成的缺口,里面的確有少量垃圾堆積,但因其藏在岸邊的樹林里,“衛生死角”很難從外部察覺出來。
青浦區趙巷鎮的河岸邊,殘留著一些垃圾。
“聽說是船只壞了,臨時堆放一下,已經處理了。”在村委會采訪時,村委會干部表示,村民提到的河道是上達河,流域較廣,平日里由兩個街鎮共同負責垃圾清理,但此前并沒發生過類似的糾紛,“屬于偶發事件。”村口那幾位工作人員進一步補充道:“好像是新老員工交接出了問題,新人不知道如何處理。河道垃圾我們一般都是用小船拉走,再轉運到大船上統一處理。”工作人員說。
岸邊,幾名工人正停船短暫休息。
將原因歸咎于“偶發”,顯然并不具備說服力。此前,崇明某派出所在一次調解中發現,個別保潔員將河里撈出的垃圾直接堆在路邊,影響環境和通行,加上其他河道保潔作業的影響,導致周邊群眾對河道保潔服務積怨已久,引發不小的矛盾。綜合多個投訴來看,“堆在岸邊”時有出現,背后所反映的,還是河道保潔作業規范意識的缺失。
這兩年,上海的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治理成果有目共睹。2021年更是推出《上海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從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提升村容村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方向出發,明確對城市、農村的水域實行全覆蓋管理,也強化了水岸聯動、水岸共治。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執行不到位、規范不明確等漏洞,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水域垃圾堆放與轉運流程,真正將精細化管理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守護好上海來之不易的水環境治理成果,給居民創造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
原標題:《夏令行動 |河道垃圾竟如此處置?打撈上來的水草隨意堆在岸邊,高溫腐臭難忍》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栗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