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 采訪:在河南信陽固始縣西部,馬堽集鄉(xiāng)的鄉(xiāng)道蜿蜒穿過成片的水稻田。濕潤的沖積平原上,林地與農(nóng)田交錯排列,這里便是黃偉崴的金蟬養(yǎng)殖基地。金蟬“晝伏夜出”,天黑后陸續(xù)從土壤中鉆出,8點至10點是出土高峰,黃偉崴帶著一家老小,通常從晚上8點開始投入捕捉。他們按照時間分成了三班。第一班是8點至9點,全家齊上陣,黃偉崴的兩個孩子是捕捉的主力軍,他們手拎著小塑料桶,舉著手電筒在樹林里小跑,看見膠帶處趴著金蟬,踮腳伸手迅速把它抓進桶里。“兩個小孩比三四個大人抓得都多。”黃偉崴說,兩個小孩一般跑步進行,約莫1小時,每人都能帶著滿滿的一桶金蟬回來。
第二班,就由黃偉崴的母親和妻子接力。她們戴上頭燈和防蚊叮咬的網(wǎng)紗,掛著白塑料桶就往樹林里走。第三批通常從夜里12點開始,天晚路黑,大多是黃偉崴自己出動。“差不多轉(zhuǎn)一個小時,還能抓個幾百只。”這樣的夜晚,能持續(xù)到八月中旬。據(jù)黃偉崴所述,最忙的時候一晚上能收獲一萬三千只。平常差不多也能收獲四五千只。一般忙完分揀、洗晾、分裝這些活,就到了后半夜。這些天,他每天都能走兩萬多步。為了跟上金蟬的作息,黃偉崴也變得黑白顛倒,晚上在樹林里穿梭,白天補覺。黃偉崴的體重也見證了他的忙碌,連著好幾年,一到金蟬捕捉季,他就能比冬天瘦10斤。(九派新聞 )
編輯:劉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