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目錄
序章
交通形態與文化進程
第一章
山重水復:
地理條件對交通的限制
Ⅰ 地崩山摧壯士死
Ⅱ 穆王何事不重來
Ⅲ 草原交通·海洋交通:
“┐”形文化交匯帶的興衰
第二章
跛足帝國:
完備的軍政交通系統與落后的民間商運
Ⅰ 馳道與大運河
Ⅱ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Ⅲ 艱難的商路
第三章
從甘英嘆海到鄭和回帆
Ⅰ 漢唐海外交通
Ⅱ 零丁洋里嘆零丁
Ⅲ 自我窒息的“海禁”政策
第四章
行神與行忌
Ⅰ 中國古代“行歸宜忌”種種
Ⅱ 祖道風習源流
Ⅲ 天妃崇拜與梓潼神傳說
第五章
腳力蹣跚怕遠游
Ⅰ 行路難:中國詩歌永恒的主題
Ⅱ 斷腸人在天涯
Ⅲ 心毒浮浪漢
第六章
桃花源夢想及其文化背景
Ⅰ 老死不相往來:自然經濟限定的交往意識
Ⅱ 山林隱逸現象
Ⅲ “淡交”心態的形成與影響
第七章
交通效率與文化節奏
Ⅰ 從馳逐到乘轎
Ⅱ 山峙淵渟:“定”與“靜”的人生原則
與文化規范
Ⅲ 墜滅的風火輪
第八章
纏足的國度
Ⅰ 在19世紀的跑道上
Ⅱ 方靴漸廢
Ⅲ 紫光閣鐵路:近代中國交通模型
結語
千里駒:我們民族文化的未來
附論
中國古代交通法規的“賤避貴”原則
漢與羅馬:交通建設與帝國行政
初版后記
新版后記
文摘
第七章 交通效率與文化節奏
Ⅲ 墜滅的風火輪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大量“神行”的故事。
在人們開始脫離最初“臥則居居,起則于于”的節奏極其緩慢的原始生活時,浮云、疾風由于神奇的流動速度而成為某些部族信仰的中心和祖神的象征?!包S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倍?、宿、須句、顓臾等部族,則以風為姓。在遠古傳說時代,飛鳥由于其行高遠,人不可及,也成為許多部族的崇拜對象。例如,少皞部族就“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最早的社會公務人員都以鳥名為職稱:“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 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的職能是糾民。另有“五雉”,作為管理手工業的“五工正”。此外,還有“九扈”(扈也是鳥類) 為“九農正”,管理農業生產。從《山海經》等典籍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各種游魚和走獸,往往也由于其行迅疾而備受尊崇,成為象征各個部族生命力的文化符號。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諸神也是有等級層次的區分。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可以“乘龍”的天界與人界中的帝王而外,那些有“神行”事跡的神人頭上光環的亮度其實是極其有限的。對于“與日逐走”“道渴而死”的夸父,有“不量力”的批評。秦人先祖中的神話人物據說“蜚廉善走”“造父善御”,然而前者“以材力事殷紂”,后者盡管能夠一日千里,依然不過“為繆王御”,都是帝王的臣仆。至于“愚公移山”神話,從“愚公”的命名就已經明顯體現出其神格的卑下。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和善使筋斗云的孫悟空,在正統神界眼中,或為叛逆,或為妖邪。就連《水滸傳》中腿上貼神符即可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戴宗,最終也成為水寨中的“賊寇”。這一傾向的現實背景,是人世間交通運輸業往往被視作辛勞艱險的卑下之業的現實。
神行傳說的產生,基于世俗社會對發展交通、提高交通效率的向往。神行傳說的往往不盡完滿,例如“孫猴子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還是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與現實社會交通不發達的狀況同樣,最終總是受到文化基礎的制約。
清人方浚頤在《夢園叢說》中記錄了一種神行奇術:
予兒時聞先大夫向諸叔父言:伊犁某大臣在京師遇異人,以三千金為贄,授之兩奇術。一為風火輪,其法:覓古寺觀千年瓦當,雕作兩小車輪,裝于鞋底之中,捏訣諷咒,其行如飛,日可八百里。
這位方老先生還寫道,他為此“心頗訝之”,曾詢問一位翟先生,翟先生自稱親眼見過此人往來,“數百里一日即回程,了無倦意”。傳說是真實還是虛妄姑且不論,自己制作的這種“風火輪”,須取“古寺觀千年瓦當”,這恰恰就像一種隱喻,告訴我們傳統文化因素對于交通發展的作用。
通過古人對個個具有“神行”異能的天神世界生活情景的想象,也可以看到當時人們或許已經隱約體會到交通效率與文化節奏之間的關系。
《洞冥記》“東方朔”故事中,說到東方朔離家一年,母親問詢,卻答:“朝發中返,何云經年乎?”說明人世“經年”,仙界才半日?!鹅`怪集》“郭翰”故事中,織女說:“人中五日,彼一夕也。”“彼”指天上?!队拿麂洝分小艾樼鹑恕惫适抡f:“此間三年,是世中三十年?!薄段饔斡洝分幸灿小疤焐弦蝗?,人間一年”之說。韓元吉《虞美人·七夕》:“離多會少從來有,不似人間久;歡情誰道隔年遲?須信仙家日月未多時。”張聯桂《七夕》詩也寫道:“洞里仙人方七日,千年已過幾多時;若將此意窺牛女,天上曾無片刻離?!币舱f神仙世界的生活節奏較世俗世界要快得多。
產生這種“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觀念的由來,有的學者解釋說,可能猶如張華《情詩》所謂“居歡愒夜促,在戚怨宵長”,許國彥《長夜吟》所謂“南鄰燈火冷,三起愁夜永;北鄰歌未終,已驚初日紅。不知晝夜誰主管,一種春宵有長短”那樣,因悲歡對比而形成了感覺差異??墒牵鸾痰浼幸部梢钥吹筋愃频膬热??!洞蟀隳鶚劷洝と鐏硇云贰氛f:“如人見月,六月一蝕,而上諸天須臾之間頻見月蝕,何以故?彼天日長,人間短故?!贬屫炐荨对儆螙|林寺》詩中也說“莫疑遠去無消息,七萬余年始半年”,自注:“人間四千年,兜率天一晝夜?!币婪鸾缡遣恢v物質享樂的。況且傳說地獄與人間的節奏對比也與天界相同。《十八泥犁經》記載,地獄有以人間三千七百五十歲為一日、以人間萬五千歲為一日者不等。《翻譯名義集·鬼神》引《世品》也說“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地下時光也像天上時光一樣異于人間世,說明“樂而時光見短易度”,“苦而時光見長難過”的解釋不盡圓滿。其實,古人很可能已經朦朧感覺到文化發展程度較高的社會,其生活節奏也比較快,因此,神秘世界在想象中也自然表現出神奇的文化節奏。
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節奏,基本上是與農人的生產和生活節奏相一致的。這是因為,農業經營是中國古代始終居于主體地位的經濟形式。農業生產必然遵循所謂“時四時”的規則,以太陽年為周期,隨著季節農時的更替而井然有序地進行,任何激進的超前的企圖都會導致饑餓和死亡。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農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必要進行“追速”的拼搏。從容不迫的生產過程,也決定了中國人老成溫厚、平緩穩重、知足常樂、消極守舊的性格特征。一整個幅員廣闊的農業大國,都在季風氣候的規定下進行著程序大體相同的生產過程,于是形成了一個宏大的文化共同體的大體一致的緩滯的文化節奏。
整個社會運動的脈搏的強弱,是影響交通發展的因素之一。同樣,交通效率對于文化節奏也有一定的規定性的意義。
回顧中國文化史的進程,可以看到曾經有過馳道飛車、“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代。往往在創造出輝煌的文化成就,對人類文明有突出貢獻的時代,當時交通事業也表現出較高的效率。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文化節奏的演變表現出越來越快的趨向。然而,人們看到,隨著農業經濟越來越成熟,隨著與此相關的社會諸形態的定型化與凝固化,中國古代的文化節奏似乎有越來越趨于遲緩的跡象。從秦漢時期到近代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可是交通形式長期仍沒有突破原有的格局。直到近世,中國農村的道路形式、車輛結構和運輸動力的種類等,都沒有實現突出的進步,破陋的牛車依然吱吱軋軋緩緩行進在千年土路上。
中國文化這艘航船,什么時候在行程中拋下了沉重的錨呢?
從什么時候起,那神奇的風火輪竟然墜落冷滅,不能夠再推進我們民族的文化風風火火地蓬勃向前了呢?
說到風火輪,人們自然會想起它的主人,那位日行萬里的哪吒,他與神界中一般細目大耳、靜坐矜持的儀容不同,全然是活潑生動的頑童形象?!度淘戳魉焉翊笕肪砥哂涊d,哪吒初生五日時“化身浴于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于是“怒而索戰”,哪吒時方七日,“即能戰,殺九龍”,又截戰老龍于天門之下。哪吒因為遭生父托塔天王李靖怨怒,“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于世尊之側”。世尊因為他能夠降服妖魔,遂以荷藕絲葉為骨肉筋衣而“生之”,并且授以密旨,于是其神通廣大、變化無窮,盡降群魔。
哪吒神話的最初產生,有出自佛教經典的基因,然而一千多年來早就深入民間,婦孺盡知,已經徹底中國化了。如果我們將這一神奇的神話形象的產生及逐漸完善,理解為用隱喻方式表現的對某種充滿活力的文化形態的熱誠向往,或許并不違背歷史的真實。新的社會、新的文化要具有如“腳踏風火二輪”般的神異效率和蓬勃生機,大概也要對散發出陳腐氣息的文化傳統完成“割肉刻骨”以相絕斷的過程吧。
點擊圖片可直接購買
《跛足帝國:中國傳統交通文化研究》
預售期間,“長城磚”第二輯僅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官方微店、抖店有售,購買單本折扣為75折,購買套裝更享55折優惠!
和我們一起,舊史談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