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了,不少消費者發現票又開始難搶了。演唱會門票秒空、景區預約爆滿,除了這些,“一票難求”的還有大家熟知的醫院專家號。為什么使勁渾身解數點擊搶購,卻總是“一無所獲”?大數據顯示,擋住你的可能是有技術加持的科技“黃牛”。
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顯示,某熱門演唱會開票當天,一家頭部票務App的活躍用戶數,比平時多了55%;截至上周,熱門博物館小程序用戶量較6月初日均提升54.2%。是人太多手速不夠?我們對社交媒體上的相關話題進行搜索,發現網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黃牛”。
網絡安全專家:很多“黃牛”都已經不采取這種人海戰術了,他開始去實現自動化搶票。
現在的“黃牛”靠的是技術手段。比如,這是一款手機應用,它能模擬真人操作,瘋狂點擊購買按鈕,比人手快,還能不間斷搶票。但這,只是科技“黃牛”的“初級操作”。他們還有“速通插件”,通過黑客技術,繞過中間步驟、提前進入支付頁面,甚至能抓取后臺數據庫信息,突破平臺驗證機制,瞬間完成下單。你還在選座位的時候,票已經被別人買走了。
“黃牛”它實際上形成了這種產業鏈的一個形式,外掛軟件“搶手”這個團隊,同時控制上百臺的手機去搶票,設備的供應商、賬號的供應商。
從技術到監管 多方合力打擊科技“黃牛”
原來,搶票的對手不只是人,是一整個“數字團伙”。那么,技術人員是怎么攔截科技“黃牛”的呢?
看似平靜的購票界面背后,其實是一場你來我往的拉鋸戰。我們用大數據進行信息分類,發現了一場打擊“黃牛”的多方合力:
首先是強化執法監管:今年以來,國家發布政策明確要求嚴打“黃牛”倒票行為,江蘇公安機關抓獲倒賣“蘇超”門票的“黃牛”,南京、成都等多地警方搗毀多個醫院搶號“黃牛”團伙。
再有是技術升級:故宮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等熱門景點用毫秒級的防御技術,日均攔截超百萬次惡意機刷流量。
還有更加嚴格的購票規范:國家博物館、龍門石窟等多個景點加強實名認證制度,九寨溝景區通過候補排隊機制,防止“黃牛”利用退票時間差二次搶票。
用“外掛”軟件搶票 當心泄露個人信息
為了戰勝科技加持的“黃牛”,社會各方正在從多個方面發力。針對個人使用“外掛”軟件搶票的情況,專家也提示,這些軟件和程序,一般都是通過非正常的途徑去獲取的,有的還植入了一些木馬病毒,在使用時要當心泄露個人信息,造成經濟損失。
來源丨“網信黑龍江”微信公眾號
北林發布
微信:beilinfabu
郵箱:blqwxb@163.com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電話:0455-8315012
舉報郵箱:blqwxb@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