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印度聯邦信息廣播部援引世界銀行數據宣稱,印度收入平等程度 “全球排名第四”,僅次于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白俄羅斯。這一表述迅速引發國際輿論嘩然 —— 當印度首富阿達尼的財富在過去十年增長 2600% 時,當比哈爾邦農民舉著 “我們是 63%” 的標語抗議種姓配額不公時,這個宣稱顯得格外刺眼。
一、數據迷霧中的平等敘事
世界銀行 2025 年 4 月發布的《貧困與公平簡報》顯示,印度極端貧困率從 2011-2012 年的 16.2% 降至 2022-2023 年的 2.3%,基尼系數從 28.8 降至 25.5。但這份報告同時警告,由于數據限制,印度的不平等程度可能被低估。世界不平等數據庫(WID)的數據揭示了另一番景象:印度收入不平等系數從 2004 年的 52 升至 2023 年的 62,收入最高的 10% 人口收入中位數是最低 10% 的 13 倍。這種數據撕裂暴露出印度政府的統計策略 —— 采用 2021 年更新的購買力平價(PPP)換算系數,而非 2017 年的數據,使得計算結果夸大了減貧成效。
更荒誕的是,印度政府聲稱的 “全球排名第四” 并未出現在世界銀行報告中,而是自導自演的數字游戲。反對黨國大黨尖銳指出,若按世界銀行每日 3.65 美元的貧困線計算,印度 2022 年貧困率達 28.2%,遠高于政府采用的每日 3 美元標準得出的 5.3%。這種選擇性數據引用,本質上是政治操弄的遮羞布。
二、種姓制度的千年枷鎖
2025 年重啟的種姓普查揭開了印度社會的深層傷疤。盡管憲法廢除種姓制度已 75 年,但高種姓群體仍壟斷著社會資源:印度公務員中高種姓占比超 70%,而達利特僅占 8%。塔塔集團年報顯示,其管理層中高種姓占比達 78%,軟件行業高管中高種姓占比 67%。種姓普查引發的 “配額錦標賽” 正在上演:馬哈拉施特拉邦已有 17 個亞種姓要求升級為 “極度落后”,北方邦穆拉雅姆?辛格家族利用普查結果將 “極度落后階層” 配額從 18% 提升至 22%,導致古吉拉特人與亞達夫族爆發暴力沖突。
這種身份政治的狂歡背后,是數據技術與千年傳統的碰撞。世界銀行預測種姓數據可提升 30% 的福利效率,但聯合國人權高專辦警告,1931 年全種姓普查曾強化宗教分野,最終成為印巴分治的誘因之一。當比哈爾邦農民在 G20 峰會期間舉著 “63%” 的標語游行時,他們索要的不僅是配額,更是被數據量化的尊嚴。
三、性別暴力的血色陰影
2025 年 6 月奧里薩邦海灘輪奸案震驚全球:10 名嫌疑人中 4 人未成年,最小僅 16 歲,受害者在拉賈節期間遭受長達 3 小時的凌辱。這并非孤立事件 —— 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數據顯示,2024 年平均每天發生 90 起強奸案,報案率不足 30%。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印度在 146 個國家中排名第 127 位,女性勞動參與率僅 25.1%,職場性騷擾發生率達 41%。
盡管印度最高法院將 “強迫結婚” 納入《反家庭暴力法》修訂草案,但地方傳統仍在反撲:哈里亞納邦 2025 年出臺《傳統婚姻保護法》,以隱蔽方式限制自由戀愛。更諷刺的是,印度政府在回應美國駐軍要求時提出 “只接受女兵”,試圖將性別議題工具化,卻暴露了社會對女性的深層歧視。
四、教育與經濟的階層鴻溝
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 1950 年的 0.4% 提升至 2021 年的 28.4%,性別平等指數(GPI)從 0.87 提高到 1.01。但這種進步充滿悖論:頂尖院校如印度理工學院仍存在隱性性別配額,理工科女性占比僅 28%,低于巴基斯坦的 32%?;A教育階段,女性輟學率長期高于男性 15 個百分點,農村地區達利特女童失學率超 40%。
經濟領域的不平等同樣觸目驚心。前 1% 富豪掌握全國 40% 財富,而 6 億日收入不足 2 美元的貧困人口中,90% 來自低種姓群體。盡管莫迪政府推動 “印度制造 2.0”,但制造業占 GDP 比重長期徘徊在 15%,遠低于中國的 30%,就業增長集中在低端服務業。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印度最富有的 1% 人口控制著全國約 40% 的財富,而底層 50% 人口僅擁有 6.8%。
五、平等神話的解構與重構
印度的平等悖論,本質是現代性與傳統性的激烈碰撞。當莫迪政府在 G20 峰會上宣稱 “用技術解決歷史問題” 時,種姓普查卻激活了更精細的身份政治;當印度理工學院通過配額將女性入學率提升至 20% 時,職場晉升通道仍被高種姓男性壟斷。這種矛盾在 2025 年表現得尤為突出:一方面,印度 GDP 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另一方面,人均 GDP 僅為日本的 1/16,基尼系數高達 0.54。
要破解這一悖論,印度需要超越數據游戲與身份政治。世界銀行報告指出,若印度能充分發揮女性潛力,到 2025 年 GDP 有望增加 18%(約 7700 億美元)。這需要真正落實《國家教育政策 2020》中的性別平等承諾,打破種姓配額的零和博弈,建立基于能力的公平競爭機制。正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所言,印度的平等之路,需要法律改革、經濟轉型與文化覺醒的三重革命。
當恒河之水依舊沖刷著瓦拉納西的石階,當種姓普查的表格開始記錄每個印度人的身份,這個古老國度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繼續沉迷于 “全球第四” 的數字狂歡,還是直面千年傳統的枷鎖,印度的選擇將決定其能否真正邁向平等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