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申真谞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圍棋天才天賦異稟,非常的自律和專注,接人待物彬彬有禮,屬于天生就非常上進非常聽話的好孩子。
不過事實可能有些打臉,因為申真谞在他新出的第一本自傳《對局:從基礎到最好》中說自己可能不是個好孩子。他說自己在學棋的時候,經常因為下輸了棋,而不收拾棋子棋盤,甚至連道場里脾氣最溫和的老師都對他發了火。
申真谞出生于韓國釜山一個經營圍棋教師的家庭,父母是其啟蒙老師。5歲起,他每天在棋館訓練至深夜。他從小表現出強烈的勝負心,小學時期便堅持“不贏棋不睡覺”,甚至因輸棋而痛哭。這種執念讓他顯得“偏執”
,而非傳統意義上“溫和謙讓”的乖孩子。他在自傳中坦言:“圍棋是唯一讓我感到活著意義的事物”。
申真谞在書中提到,早期訓練中“害怕失敗更甚于渴望勝利”。這種焦慮感源于家庭投入與資源傾斜,使他不得不以極端努力回報外界期待。
申真谞在自傳中刻意避免美化童年,反而揭露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孤僻、固執、情感封閉。例如,他回憶少時“只愿與棋盤對話”,對同學活動漠不關心,這種坦誠與傳記常見的“勵志濾鏡”形成反差。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很多網友認為申真谞從小就是個好孩子,但申真谞卻認為自己小時候可能不是個好孩子。
關鍵在于好孩子的標準是什么?很多人心目中好孩子的標準就是溫良恭儉讓,也就是那種聽話順從的孩子。 而那種從小就個性十足甚至脾氣暴躁的孩子,則往往不被認為是個好孩子。
其實如果看一看歷史上那些圍棋大師們的自傳,我們會發現他們大都不是像網友們想象中的那樣,也就是他們并不像網友們想象的溫良恭儉讓的好孩子。
例如聶衛平棋圣,他說自己從小就性格爭強好盛,勝負心極強,還喜歡打架,也不太聽爹媽的話。如果他要是聽爹媽話的話,他可能就學不了圍棋了。因為媽媽不讓聶衛平學圍棋,聶衛平實際是自己偷著學的,甚至因為去偷看陳祖德與日本高手的對弈,被媽媽追得躲進了比賽現場的廁所里。
聶衛平去黑龍江山河農場下鄉的時候,也是自己做的決定。在山河農場,聶衛平也不是領導眼中的好同志, 認為他偷奸耍滑, 而且還和同事打過架。
不過聶衛平卻很感激在山河農場的這段下鄉經歷,他認為山河農場一是給了青春迷茫的自己一個生活的依靠,再一個就是磨煉了自己的意志。他說如果沒有這段經歷,自己就不可能創造中日圍棋擂臺賽的神奇。
李昌鎬在自傳中也說自己從小性格很好勝,從來不服輸。自己要干的事情一定要干,性格非常執拗。他說小時候有一次他想出去玩,但是家里不同意,結果他生了氣,直接將用拳頭將玻璃打碎,滿手是血, 把家人嚇壞了趕緊送他去就醫。
還有一次,他聽說自己的弟弟李英鎬在班里受欺負了,他直接氣沖沖地沖進弟弟的班里和欺負弟弟的同學打了起來。
聶衛平棋圣曾經說:人才都有個性,沒有個性的,不會成為人才。柯潔曾經在一次直播中說,自己之所以能成為八冠王,取得這樣的圍棋成就,是因為他認為前人下的棋都是錯的。
這樣的話讓很多人聽著很不爽,乃至很刺耳,甚至覺得柯潔太狂妄太桀驁不馴太沒有禮貌了。實際,這恰恰就是柯潔的個性。如果柯潔認為前人們下的棋都是對的,循規蹈矩,聽話照做執行,他怎么可能突破前人呢?
申真谞在書中反思:“圍棋教會我敬畏,卻未教會我如何生活”。這種對“非正常童年”的遺憾,可能是他自稱“不是好孩子”的深層原因。申真谞的“不是好孩子”并非自我貶低,而是對異化童年的清醒認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