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7月7日消息,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25%至40%關稅,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這14國分布在亞洲、歐洲、非洲,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突尼斯被征收25%的關稅;波黑、南非面臨30%的關稅;印度尼西亞的關稅為32%;孟加拉國、塞爾維亞則是35%;柬埔寨、泰國被征收36%的關稅;老撾和緬甸的關稅最高,達到40%。這些關稅不與行業關稅疊加,但通過第三國轉運規避關稅的商品,會被征收更高費用。
若相關國家選擇提高關稅反擊,美國會在現有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額度。特朗普在致各國的信中提到,貿易逆差已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必須做出改變。他還表示,若這些國家的企業選擇在美國建廠生產,不僅無需繳納關稅,相關審批幾周內就能完成。信里多次用“僅”來形容關稅稅率,美聯社認為這是在暗示自己“慷慨”,可實際卻藏著施壓的意味。
白宮新聞發言人(資料圖)
更顯輕率的是,部分信件出現低級錯誤,比如稱呼波黑女領導人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為“總統先生”。美國股市在消息公布當日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422.17點,跌幅0.94%;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7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0.92%。美媒分析,提高關稅最終會讓美國消費者付出更多。去年,美國從這14國中的7國進口了3510億美元商品,作為美國第六、七大貿易伙伴的日本和韓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額達2800億美元。
美國進口的鉑金有一半來自南非,馬來西亞是美國半導體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去年美國從馬來西亞購買了180億美元的半導體。各國對此反應不同。日本首相石破茂稱已為所有可能的關稅情況做好準備,會“堅定立場”捍衛自身利益。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與美國的談判很困難,雙方都不太確定“想要什么”,但會努力達成以韓國國家利益為中心、務實共贏的協議。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希望通過外交渠道推動與美國建立更平衡、互惠的貿易關系。
美國股市(資料圖)
歐盟表示仍在爭取7月9日前與美國達成原則性雙邊貿易協議,也準備好了包括反制清單在內的所有應對選項,但暫不打算啟動。印度則計劃對部分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回應美方對印度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的措施。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呼吁中日韓聯合起來應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中日韓經濟聯系緊密,貿易往來頻繁,聯合起來能在與美國的貿易博弈中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三方在產業鏈上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合作可以有效降低美國關稅帶來的沖擊。區域內的緊密合作還能穩定東亞經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穩定的動力。不過,中日韓聯合面臨不少挑戰。日本部分政客對中國態度強硬,石破茂內閣甚至聲稱“中國要改變地區現狀”。韓國內部在對美貿易問題上也存在不同聲音。三國在一些歷史和現實問題上存在分歧,這些都可能影響聯合的進程。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效果存疑。4月他宣布開征“對等關稅”時,就引發了美國金融市場暴跌,在多方壓力下,他不得不暫緩對部分貿易對象征收高額關稅。如今再次加征關稅,能否解決貿易逆差問題還很難說。美國國內對這一政策也有爭議,部分企業擔心成本上升會影響自身競爭力,消費者則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這可能反過來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8月1日的期限越來越近,14國與美國的談判仍在繼續。各方是能達成協議,還是會因關稅落地引發更激烈的貿易摩擦,全球都在密切關注。中日韓是否會走向聯合,也將成為影響地區乃至全球貿易格局的重要因素。在這場由美國挑起的貿易博弈中,各方的每一步行動都備受矚目,其結果將深刻影響未來的國際貿易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