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特朗普甩出的“對等關稅”王牌,把全世界拉上了談判桌,賭注是所有人的飯碗。
他步步緊逼盟友,卻對中國保持沉默。這場全球關稅牌局,正在透支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的信譽。
他甩出的那張“對等關稅”王牌,與其說是要跟誰開戰,不如說是把槍拍在桌上,逼所有人重新發牌。這場牌局的規矩很簡單:只許他贏。
特朗普關稅全球局勢緊繃
自 4 月 2 日起,全球貿易體系,被朗普引發的關稅風暴攪得動蕩不安。
特朗普祭出 “對等關稅” 這一利器,雖將其延期 90 天,可背后卻藏著深深的 “算計”。
他妄圖通過極限施壓,逼迫各國乖乖就范,簽署那符合美國利益的貿易協議,而這背后隱隱有著孤立中國的意圖。
中國面對美國的關稅舉措,果斷采取對等制裁,瞬間引爆了美國內部本就存在的矛盾。
原本在很多國家眼中,美國似乎是國際貿易場上的 “霸主”,不可輕易撼動。
可如今這一局面被打破,日本、印度、韓國、歐盟等眾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開始審視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系,不再一味地逆來順受。
7 月 4 日,特朗普更是拋出一枚重磅 “炸彈”。
宣布要對全球 170 多個國家加征關稅,那起征稅率 10%,最高可達 70% 的計劃。
而且,他已經向 15 個國家發出了那令人膽戰心驚的信函,后續還有 100 多個國家也在 “待發” 名單之中。
各國都在這關稅大棒的陰影下,如臨大敵,不知未來的貿易之路究竟該何去何從,整個全球貿易局勢可謂是緊繃到了極點。
特朗普的針對性舉措
特朗普揮舞著關稅大棒,毫不留情地砸向了眾多國家,讓各國都陷入了應對的困境之中。
就在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特朗普發布的信件猶如一道 “催命符”,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對多個國家輸美產品征收不同稅率的關稅。
日本和韓國這兩個美國在亞洲的盟友,也沒能逃過此劫,輸美產品被征收 25% 的關稅。
而印尼、波黑等國同樣未能幸免,分別面臨著 32%、30% 等不同程度的關稅加征。
特朗普將貿易逆差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堅稱其對美國經濟以及國家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所以才理直氣壯地實施這樣的關稅政策。
并且,他還發出了強硬的警告,若有國家試圖以提高關稅的方式回應,美國將會毫不猶豫地進一步提高關稅,讓那些國家 “吃不了兜著走”。
不過,特朗普也拋出了一點 “誘餌”,聲稱若他國企業愿意在美國境內建造或生產產品,那么美國將網開一面。
不會對其征收關稅,還會盡力快速批準相關事務,試圖以此來引導各國企業按照美國的意愿行事。
面對特朗普這般咄咄逼人的態勢,各國的處境可謂是艱難萬分。
日本,這個長期以來經濟對美出口依賴程度頗高的國家,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日本首相石破茂曾強硬表態,不接受附帶條件的協議和 “基準關稅”。
可這樣的堅持卻讓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日本進退兩難,既不想輕易妥協,又害怕失去美國市場帶來的巨大利益。
韓國這邊,由于國內政局剛剛更替,談判節奏被打亂,本就滯后了不少。
韓國一直試圖爭取延長豁免期,其談判代表也心急火燎地趕赴華盛頓進行協商,期望能從美國那里爭取到一些有利的條件。
然而,白宮方面卻態度強硬,絲毫沒有松口的跡象。
最終這豁免期能否延長,還得看特朗普的 “最終裁定”,韓國只能在焦急與無奈中等待命運的宣判。
歐盟同樣深陷困境,雖心有不甘,不愿屈從于美國的強勢霸權。
可那高達 25% 的汽車關稅,一旦落下,將會對歐盟自身的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重創。
于是,歐盟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嘗試達成 “原則性協議”。
希望能夠保住 10% 的基礎關稅,同時盡量拖延實質性的談判,只是目前這一招到底能不能奏效。
還是個未知數,整個歐盟都在這關稅的漩渦中苦苦掙扎。
各國都在這關稅風云下,艱難地尋找著破局之法,可未來的路依舊迷霧重重,充滿了變數。
特朗普政策調整
在這場國際貿易中,特朗普的一系列舉措背后。
有著諸多復雜的因素。“最讓人眾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大而美法案” 。
7 月 3 日,“大而美法案” 在眾議院以 218 票贊成、214 票反對的表決結果艱難通過。
其旨在減稅、增加政府開支并提高債務上限,而這一法案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緊緊糾纏在了一起。
減稅和增加開支所產生的資金缺口,需要靠加征關稅來填補。
同時關稅可能引發的經濟衰退風險,又得依賴大規模經濟刺激來對沖。
正因如此,“大而美法案” 的通過。
給了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強硬的底氣,讓他甚至有了不再延長關稅暫停期,直接用加征關稅來逼迫他國讓步的想法。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策略上也不斷調整。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他向日韓及南非等 14 國發送信函威脅征收 “對等關稅”,還簽署行政令將關稅暫緩期延長至 8 月 1 日。
這般操作,一方面是想通過威脅高額關稅。
迫使各國在 8 月 1 日前達成貿易協議,瓦解潛在的反制聯盟,防止各國聯合對抗美國的關稅霸權。
另一方面,也是為美國爭取更多談判空間,避免把貿易伙伴逼急了,損害自身利益,同時緩解市場恐慌,穩住雙邊企業合作。
而中美貿易在這波關稅浪潮中呈現出獨特態勢。
中美之間的關稅暫停期從 5 月 12 日開始,24% 的關稅暫停 90 天,到 8 月初才到期,和其他國家面臨的情況大不相同。
即便有 “大而美法案” 助力,特朗普政府也不敢輕易與中國升級關稅戰、
畢竟那帶來的經濟衰退風險,絕非簡單的對內減稅等措施能化解的。
近期美國取消對中國出口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和 C919 發動機的禁令,也預示著中美貿易戰有緩和趨勢,在這復雜局勢中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關稅風云下的各方博弈
特朗普起初定下的 90 天 “對等關稅” 暫緩期。
在臨近結束時只剩一天,隨后又簽署行政令將其推遲到 8 月 1 日,對外美其名曰保護美國工人,實則是繼續在貿易棋局中布局。
此前,特朗普早早向 170 個國家發出 “最后通牒”。
稱從 7 月 4 日起,若不和美國談判,就要面臨不同等級關稅稅率加征的威脅。
可即便暫緩期延長了,特朗普也沒閑著。
就在簽署行政令當天,就給老撾、緬甸等十多個國家定下了關稅,像老撾、緬甸的稅率更是高達 40%,讓這些國家叫苦不迭。
美國的盟友日本和韓國壓力巨大,日本首相石破茂堅持在關稅問題上不妥協。
繼續談判,可日本經濟對美出口依賴深,這談何容易,韓國這邊,新總統李在明左右為難,既不想得罪美國,又要顧及本國利益,陷入兩難境地。
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久拖未決,內部意見也不統一。
德國、意大利想著早點了事,法國、丹麥等國卻不愿對美低頭讓渡利益,整個歐洲都對美國關稅不滿,甚至放言若美國對歐盟征稅,歐盟也會反制。
結語
全球貿易上,特朗普掀起的關稅風暴讓各國陷入了復雜的博弈之中。
從各國應對到政策背后考量,再到中美貿易獨特走向,都彰顯著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幻莫測。
這場關稅風云遠未平息,未來各方還需在合作與競爭中尋找平衡。
共同推動全球貿易朝著更公平、穩定的方向發展,讓經濟的紐帶能再次緊密相連,續寫繁榮篇章。
參考信息來源
東南晨報——日本首相石破茂對美強硬表態:絕對不會接受對汽車加征關稅
央視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韓國和日本征收25%的關稅
金融界——韓國將在8月1日關稅生效前加緊與美國的貿易談判
財聯社——歐盟說仍在爭取與美國達成原則性貿易協議
環球網——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
新華社——特朗普宣布將對14國加征關稅
央廣網——125%→10%、24%稅率暫停90天 對美關稅開始調整
北晚在線——特朗普威脅對14國加征關稅,各方表態匯總
時代周報——特朗普再揮關稅大棒:一邊對14國加稅,一邊延長談判期
環球時報——中美“貿易休戰”,有三點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