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2025年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了名為“大而美”的稅收和支出法案。這一時刻,仿佛一場精心策劃的戲劇高潮,吸引了全球目光。法案簽署前的48小時,美國眾議院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218票贊成對214票反對,微弱優勢通過提案,兩名共和黨議員罕見倒戈,投下反對票。
數字背后,是激烈的政治博弈和經濟爭議——聯邦援助削減、長期債務激增、富人及大企業減稅,這些關鍵詞像暗流般席卷華盛頓。特朗普的筆落下時,世界屏息,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回應卻已悄然醞釀,一場無聲的對話就此展開。
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法案簽署前一天,7月3日,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崔天凱以一貫的沉穩語調,發出了擲地有聲的宣言:“中美競爭客觀存在,但中國從未將其作為發展目標?!彼麖娬{,中國不追求霸權,更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企圖。這番話不是針對美國量身定做,而是對全球霸權主義的普適性回擊。中國的發展目標清晰明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其中“和平發展道路”是核心支柱。崔天凱用一句鏗鏘的誓言收尾:“要合作,大門始終敞開;搞遏制打壓,我們堅決反制?!边@不僅是外交辭令,更是戰略定力的體現,仿佛在特朗普簽署法案的喧囂中,投下一塊冷靜的基石。
回看“大而美”法案的誕生,它源于7月1日參議院的先行通過,最終在眾議院以218:214的微弱差距闖關成功。法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其經濟影響:一邊是為頂層減稅的“甜頭”,一邊是普通民眾福利的削減。兩名共和黨議員的反對,揭示了黨內裂痕——這不是簡單的政策分歧,而是對國家方向的焦慮。特朗普推動這一法案,意在鞏固其“美國優先”的遺產,卻無意中點燃了國際擔憂的火種。債務膨脹和稅收不公,像雙重陰影籠罩全球經濟,中國大使的發言恰似及時雨,提醒世界:競爭不必滑向對抗。
美國(資料圖)
崔天凱的立場絕非空談。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和平發展”不是口號,而是實踐指南。美國法案引發的爭議,如減稅傾斜和債務風險,恰恰映襯出中國道路的差異:我們不尋求壓倒他人,而是超越自我。中美競爭是客觀現實,但將其誤解為“爭霸戰”,就陷入了戰略誤判。歷史證明,霸權終將反噬自身——美國法案的債務隱患是警示,中國大使的反霸權聲明則是解藥。當特朗普在7月4日高調簽字時,崔天凱的論壇發言已為全球觀眾提供另一種視角:合作才是繁榮的基石。
法案的影響遠超美國國界。其稅收條款可能加劇全球不平等,債務累積或將沖擊國際金融穩定。而崔天凱的發言,正是在此背景下強化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他強調的“反對任何人稱霸”,不是虛張聲勢,而是基于中國發展邏輯的必然選擇。中國追求的是內生性成長,而非外部擴張。反觀美國,法案中爭議點如富人減稅,暴露了國內分裂,這與中國的統一戰略形成鮮明對比。世界在觀望:一邊是218:214的票數彰顯的民主脆弱性,另一邊是中國大使的堅定宣言——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幻想。
特朗普(資料圖)
當然,有人誤讀中國立場為“軟弱的回避”。但崔天凱的“霸氣發聲”戳破了這種幻想。他直言競爭不可避免,卻拒絕將其升級為沖突。這源于中國近代史的教訓:爭霸只會帶來消耗。美國法案的投票結果(218:214)和兩名共和黨反對者,暗示了民主制度的張力,而中國倡導的和平路徑,提供了化解張力的藍圖。法案在7月1日參議院通過時,爭議已起;崔天凱在7月3日的論壇上回應,時機精準。兩事件看似獨立,實則交織成一張大網——國際秩序正站在十字路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