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團吉林省委員會、省社會科學院、省科學技術協會、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學生聯合會主辦的2025年“挑戰杯”吉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落幕。長春人文學院共斬獲13項省級榮譽,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9項,穆麗等4位教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特等獎項目《誰來守護守護者?——基于積極組織行為學的養老福祉服務人員的心理資本開發調研》入圍國賽。
本屆競賽主體賽設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三類,同時聚焦吉林省實際,設置“文脈吉林”社會調查專項賽,引導青年學生聚焦吉林發展、投身吉林振興。自賽事啟動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統籌部署,校團委精心組織、廣泛發動,全校師生踴躍報名、密切配合,13個學院近1800名師生積極參與,累計提交266件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經院賽推報、專家盲審、現場答辯等環節,最終推報17個項目進入省賽。
備賽期間,為使師生深入掌握競賽的規則、流程以及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研報告的撰寫方法,提高參賽項目質量,校團委舉辦了專題培訓會,邀請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劉威教授在選題策劃、研究設計、成果轉化等方面為師生提供賽前指導,幫助團隊梳理項目邏輯、鉆研項目內容、挖掘項目亮點。各參賽團隊反復打磨作品,不斷優化作品質量,體現了師生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為省賽取得佳績奠定堅實基礎。
省賽期間,校團委書記寇雅楠、團委副書記蔣丹帶隊,4個參賽項目的指導教師與成員共20人組成代表團,前往延邊大學參與省賽角逐。在同期舉辦的項目展洽會上,學校2個團隊項目精彩亮相,以“福祉理論實踐化、民生議題學術化”的創新路徑引發關注。在巡展過程中,團省委副書記宮金杰、團省委學校部部長高巖親臨學校展位指導,對項目的創新性、實踐性與社會價值給予充分肯定。在與其他高校團隊的交流中,學校學生積極分享經驗、探討思路,在思想碰撞中拓寬了視野,為今后的科創與實踐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參加此次賽事,不僅展現了學校在民生福祉實踐領域的創新成果,更為學校深化福祉特色辦學注入新動能。
最終,主體賽中,《誰來守護守護者?——基于積極組織行為學的養老福祉服務人員的心理資本開發調研》榮獲特等獎;《“政策+合作社”雙輪驅動:生豬養殖合作社錨定民生福祉的新作為——以信陽為例》榮獲一等獎;《黑土糧倉·綠能引擎——超級蘆竹驅動東北鹽堿地“生態修復-碳匯農業-生物質經濟”三鏈融合》榮獲二等獎;《點滴“語”——動態監控輸液系統》等6項作品榮獲三等獎。“文脈吉林”社會調查專項賽中,《它富起來了:用鏡頭探索偉光村振興蝶變——紅脈傳承記錄黑土鄉村致富路》榮獲二等獎;《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村模式產業融合的調查研究——以吉林省敦化市紅石鄉中成朝鮮族生態村為例》等3項作品榮獲三等獎。
此次成績的取得,是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科創能力培養、積極營造校園科創氛圍的集中體現。校團委將繼續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育人理念,全力以赴備戰國賽,積極做好統籌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整合優勢資源,形成有效合力,力爭取得更大突破,帶領師生為把學校建成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應用型大學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