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75分,一個讓無數家庭擺酒慶祝的成績,但對湖南考生小凱而言,這高分卻成了他被父母關在門外,甚至斷絕一切生活來源的理由!
圖片來自于網絡
更令人意外的是,當父母說出了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后,網友卻紛紛同情起了父母,認為男孩變成這樣是自作自受。
學霸高考575為何被趕出家門
事情發生在七月初,當小凱拖著行李,站在長沙自家的門前時,他發現那個熟悉的密碼,失效了。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他坐在樓梯上,表情頹喪,電話打給母親,聽筒里傳來的是滴水不漏的借口:“我在外地出差,家里停電了,新密碼我也不知道。”
電話再打給父親,要么直接掛斷,要么是更冷漠的推諉,這對在外人面前體面的父母,用最決絕的方式,向親生兒子關上了大門。
圖片來自于網絡
更令人心寒的細節是,他們離家前,故意將家里所有的大功率電器全部打開,空調、電暖爐晝夜不停地運轉,直到耗盡電費,徹底切斷了小凱獨自留守的可能。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懲罰,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清退”,母親對前來調解的記者說得直白:“他沒有一點悔改之心,我們各自安好吧。”
一個好分數,如何淪為一種恥辱
575分,物理類,這個分數在2023年的湖南,超過一本線近60分,放眼全省,足以讓絕大多數家庭擺酒慶祝,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成績。
圖片來自于網絡
但在小凱的家庭,它卻成了一樁丑聞,一個巨大的失敗,為什么?答案藏在一個名字里:長郡中學。
這是湖南四大名校之一,一所名副其實的“超級中學”,一本上線率超過95%,每年有超過60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
圖片來自于網絡
小凱,曾是安化小縣城里殺出重圍的尖子生,憑著優異的中考成績考入這里,他被寄予的厚望,不是“上一本”,而是“上985”。
這是父母給他定下的硬性指標,一條不容商量的底線,雖然對普通學生來說,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但對于長郡中學的尖子生來說,并不算什么難題。
圖片來自于網絡
可讓父母失望的是,當初還名列前茅的小凱,卻在高考時考出了575分的成績,這個成績在長郡這個坐標系里,不再是超越了數十萬人的憑證,而是在精英群體里墊底的標記。
當身邊的同學手握清北的錄取通知時,他的575分顯得如此刺眼,而父母的怒火,也不完全來自于這575分,更多的憤怒則是來自于,小凱的自暴自棄!
圖片來自于網絡
小凱自己也承認,他在高中這三年,養成了“晚睡晚起”的惡習,課堂打瞌睡,甚至逃掉晚自習,從曾經的縣城尖子生,到如今泯然眾人,這并非一次考試的失常,而是一場長達三年的自我放逐。
母親口中那句“讀書的時候根本沒有受過規矩”,道出了問題核心,父母看到的,不是一次失利,而是一個在最關鍵的青春里,選擇沉迷、放棄自律、屢教不改的兒子。
這也能解釋為何網絡輿論會發生180度的大逆轉,起初網友們一邊倒地同情小凱,痛斥父母冷血,但當“長郡中學”的背景被披露后,風向變了。
圖片來自于網絡
人們的同情迅速被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理解所取代,大家開始明白,這對父母的極端行為背后,是何等深沉的失望與無力。
父親的三條路,是絕情還是最后的良藥
在媒體的介入下,父親終于露面,他沒有情緒化的指責,而是冷靜地給兒子擺出了三條路,像是一份結構清晰的最后通牒。
圖片來自于網絡
第一條路:回家,但前提是,必須遵守家里的規矩,徹底改掉惡習,這直接指向了問題的根源——那個失控的自我。
第二條路:退守,回到老家小縣城,家里可以資助一筆錢,讓他找一份包吃住的工作,去體驗自食其力的艱辛。
圖片來自于網絡
第三條路:闖蕩,去長沙這樣的大城市里打工,不提供任何幫助,讓他獨自感受沒有庇護的社會是什么模樣。
這三個選擇,被很多網友解讀為“用心良苦”,看似絕情,實則步步為營,目的就是逼著小凱選擇第一條路。
圖片來自于網絡
它不是要毀掉孩子,而是用一種休克療法,逼他直面自己的人生爛攤子,先“做人”,再“讀書”,這是一劑猛藥,也是父親能給出的、最后的藥方。
結語
這場家庭風暴,最終在輿論場上形成了一個閉環,從指責父母,到理解父母,再到剖析孩子自身的問題,公眾用上帝視角完成了一次復雜的斷案。
圖片來自于網絡
可故事真正的主角,那個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少年,卻始終沉默,在調解現場,面對父親給出的三條路,小凱沒有爭辯,沒有哭鬧,也沒有選擇。
他只是默默地靠著墻,一言不發,臉上是外界難以讀懂的復雜神情,是麻木,是抗拒,還是在無聲的思考?沒人知道,后面事情會怎么發展,最終還是要看小凱自己的選擇。
參考信息
湖南廣電尋情記《父母都不告訴進門密碼,高考結束后孩子進不了家門》發布時間:2025.7.8
風芒新聞《必須考上985,不然不送我上大學》發布時間:2025.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