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按:2025年已經(jīng)過半,影視市場除了《哪吒之魔童腦?!芬或T絕塵之外無甚可觀——春節(jié)檔之后再無一部電影票房破5億,沒有一部劇集云合日均過5000萬。影視寒冬愈演愈烈之下,許多人不禁懷疑電影長劇是否正在淪為小眾娛樂。
圖書市場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畢竟“全民暢銷書”早已消失多年,今年就連圈層爆款都付之闕如。雖然有一本4天預售21萬冊的《泥潭》,但證明的更多是“悼亡感言”對于大眾的感染力。
三年前,王朔的復出之作《起初·紀年》還曾引起過全網(wǎng)熱議,今年他登上熱搜,則是因為自曝每天都刷10小時短視頻,少有人討論《起初》的三部續(xù)作。就連持續(xù)揭露文壇暗面的“鑒抄事件”,也并未在輿論圈掀起多少波瀾。
不過,安于邊緣和小眾,不再奢求主流大眾的垂青,而是專心服務(wù)依然熱愛閱讀的讀者,對于圖書市場未嘗不是一種幸事,或許傳統(tǒng)影視早晚也要回歸這種心態(tài)。
在讀者呼吁多年之后,今年輕巧便攜的文庫本、口袋本終于蔚然成風,至少說明業(yè)界開始認真回應核心受眾的需求。雖然閱讀者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最“隱形”的一群人,但是對于用心之作從來不吝全力支持。比如,一年前出版的《想象?!啡缃褚呀?jīng)迎來了“四刷”。
即便上半年新書大量“難產(chǎn)”,每月好書推薦時我們依然會陷入選擇困難,這意味著如今的讀者依然是幸福的,不會像影迷一樣面臨“影院無片可看”的難題。希望下半年有更多的新書能夠順利面世、喜提加印,讓我們每個月都被“甜蜜的煩惱”所淹沒。
01
魔鬼少年
作者: [法] 雷蒙·拉迪蓋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副標題: 拉迪蓋小說集
原作名: Le Diable au corps suivi de Le Bal du comte d’Orgel
譯者: 李玉民
出版年: 2025-5
我要惹來許多非難。然而,我又有什么辦法?
我自以為是的清醒,無非一種更危險的天真。
我認為自己不再天真,其實只是以另一種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因為任何年齡段都逃不脫天真。
她像我了,成為我的作品,對此我既高興又惱火。
我感到她像我一樣雙手綿軟無力,只希望大海會放過我們的沙堡,
而其他孩子早已在更遠的地方搭建新的堡壘了。
其實愛情,就是兩個人的自私,為此犧牲一切,并且依賴謊言而生存。
而浪漫的人就跟瘋子一樣,絕不能違拗他們。
02
萬物源起
作者: [韓] 金寶英
出版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鐵·大魚讀品
譯者: 張緯
出版年: 2025-6-12
大人們得了一種怪病,身體在新時代,大腦卻活在過去。
6個故事,6種顛覆性設(shè)定。金寶英的科幻,是一次次思維方式的大反轉(zhuǎn),帶你脫離地面,想象另一種可能。
東方式思維內(nèi)核,硬科幻的設(shè)定,故事結(jié)構(gòu)令人大呼過癮!堪稱“韓國特德·姜”。
科幻作家劉慈欣大力推薦,科幻作家韓松稱金寶英為“天才型作家”,《寄生蟲》導演奉俊昊稱“她的小說本身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電影,她的作品強大而優(yōu)雅”。
本書收錄金寶英短篇代表作,該選集英文版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首度出版簡體中文版
《腳本策劃》:一個即將停服的游戲,因為一位固執(zhí)的玩家不肯注銷而無法終止。受雇進入游戲說服這位玩家的人,卻遭遇極其詭異的狀況,引發(fā)他巨大的自我認知危機。
《0與1之間》:大人們得了一種怪病,他們的身體在新時代,大腦卻活在過去。
《進化神話》:在神話的另一重維度里,王并沒有死去。他長出鱗片和獠牙,消失在山林之間。
《最后一匹狼》: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他們看不到我們的世界。他們是我們的主人。在我們還叫做人類的時候,他們被稱為“龍”。
《地球的天空上有星星閃耀》:在我的世界,人們經(jīng)常莫名其妙陷入昏迷。我知道這與來自另一個遙遠星球的一條神秘信息有關(guān)——“地球的天空上有星星閃耀”。
《物種起源》:人類滅絕之后,機器人建立起自己的文明。但在這個無機物的社會里,一個脆弱、美好、血腥的有機生命世界暗暗成形。
03
被困住的人
作者: [愛爾蘭]威廉·特雷弗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標題: 威廉·特雷弗短篇集1967—1992
譯者: 馬愛農(nóng)
出版年: 202 5-6
“他們被彼此困住了;對他們來說,已來不及逃到一個每樣東西都干凈、整潔的房間去了。”
短篇小說大師威廉·特雷弗故事集,收錄他20多年間(1967—1992)創(chuàng)作的73個經(jīng)典短篇,包括《我們因蛋糕而醉的日子》《浪漫舞廳》《里茲的天使》《那個時候的戀人》《邊界之外》《來 自 愛爾蘭的消息》6部短篇小說集中的所有篇目,均為國內(nèi)首次出版。
這是一個個普通人陷入人生困境的故事。他們受困于家庭、婚姻、愛欲、人際關(guān)系,受困于幻覺、孤獨、謀殺、晚年……這些故事凝結(jié)了這位現(xiàn)代文學大師對人性和生活細致入微的洞察力,總有那么一個瞬間,我們會在他們?nèi)鐗趑|般兩難的困境中窺見人性的幽微之處和人生的真相。
本書自1992年出版后,入選了《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每日電訊報》20世紀百佳好書、《衛(wèi)報》死前必讀的1000本書、《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決選作品、《泰晤士報》2000-2009年100本好書等,是特雷弗的作品中在英美世界流傳至為廣泛的集子,被譽為“故事寫作的教科書”。
04
太陽的陰影
作者: [波] 雷沙德·卡普希欽斯基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深入非洲的旅程
原作名: Heban
譯者: 毛蕊
出版年: 2025-6
1958年,雷沙德·卡普希欽斯基作為社會主義波蘭首位也是唯一一位駐外記者抵達加納——非洲解放浪潮的最前線。此后三十多年間,他在這片“大到難以描述的”大陸上游蕩,往返于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盡一切力量出現(xiàn)在那些被遮蔽的地點——不論是流血沖突、軍事政變的現(xiàn)場,還是叢林中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村落——從各個前線發(fā)回直擊報道,試圖為世界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非洲。
長久以來,他像在非洲“游牧”般深入到各階層的人群中間:出入將軍和部長們的宅邸,也造訪叛軍首領(lǐng)的指揮部;和牧民搭便車穿越撒哈拉,也去外人難以進入的部落做客。他與尼日利亞流民在棚戶區(qū)比鄰而居,在那里,這個星球上最貧苦的人們“沒用一塊磚、一根鋼筋或一平方米玻璃就建造了一整個城市”。在政變中的桑給巴爾,“一顆悲傷的黑色星星”,四百年奴隸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他觸摸到黑色非洲最深且始終疼痛的一道傷疤。在達喀爾炎熱的草原,他挨家挨戶走訪村民,整個村莊“就像海底的潛艇:它就在那里,但不發(fā)出任何信號,無聲無息,一動不動”……
這本書最終呈現(xiàn)的,是獨一無二的非洲圖景:那里有仿佛世界誕生之初的極致美景,也是無數(shù)部落、民族、文化和勢力交織的洶涌之海。只有卡普希欽斯基才能寫就這樣一本書,不僅因為這位“世紀記者”非凡的創(chuàng)作力,還因為他在那些時刻正好出現(xiàn)在那里。
05
溫柔之歌
作者: [法] 蕾拉·斯利瑪尼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原作名: Chanson douce
譯者: 袁筱一
出版年: 2025-6
嬰兒死了,兇手正是他的保姆。
生下兩個孩子的米莉亞姆渴望重新工作,保姆路易絲就這樣走進了她的生活。她如此完美,手執(zhí)透明的線,井然有序地變換著這出理想家庭劇目的布景。她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直到米莉亞姆意識到她已經(jīng)無法擺脫……當完美家庭的泡沫破滅,溫柔之歌最終變奏成了死亡的謠曲。
《溫柔之歌》是當代法國天才女作家蕾拉·斯利瑪尼獲龔古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小說取材自真實罪案,以窒息的懸念探入平靜生活的表象之下,每個人內(nèi)心隱秘而孤獨的黑洞,更以詩意冷峻的筆觸刺穿現(xiàn)代社會結(jié)構(gòu)下女性與母職的困境,階級與族裔的文化裂隙。
06
女醫(yī)生的誕生
作者: [美] 奧利維婭·坎貝(Olivia Campbell)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 第一代女醫(yī)生如何變革世界
原作名: Women in White Coats: How the First Women Doctors Changed the World of Medicine
譯者: 戚譯引
出版年: 2025-5
本書講述歐美第一代女醫(yī)生沖破禁忌、爭取權(quán)利的激昂奮斗史。
19世紀,行醫(yī)依然僅限男性,女性看病就醫(yī)越發(fā)困難,三個年輕女孩布萊克韋爾、莉齊和索菲婭不滿于現(xiàn)實,決心成為醫(yī)生。她們并未料到,這場戰(zhàn)斗將跨越大陸,持續(xù)三十年。
從家人反對、入學被拒,到?jīng)]有老師愿意為她們授課、沒有醫(yī)院敢接收她們實習,再到參加資格考試時遭遇暴亂,她們?nèi)绻陋氂抡甙銓覕覒?zhàn),用智慧和毅力克服一道道難關(guān)。
也曾沮喪,但從未退縮,這三名女性無視公眾、媒體與學界潮水般的詆毀,更無視女人生來就不適合行醫(yī)的頑固偏見,完成學業(yè),開啟事業(yè),成為第一代傳奇女醫(yī)生,繼而建立屬于女性的醫(yī)院和學院,改變了全體女性的健康未來。
“她們的斗爭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所有人。”本書搜集豐富的資料,以張弛有度的敘述,講述三名先驅(qū)女性的行動軌跡與心路歷程,將一場震撼人心的女性職業(yè)革命重新帶回我們的視野。
她們出身不同,性格各異,面對的種種磨難也不盡相同;她們有人以柔克剛,有人大膽直接,有人善于智取;她們怕過,哭過,也曾懷疑自我,但總能重整旗鼓,再度迎戰(zhàn)。作者用深厚的史料支撐,豐富的日常細節(jié),讓這些女性的面孔更加鮮活,性格更顯生動,讓我們仿佛也參與了這場震撼世界的戰(zhàn)斗。
07
別了,母親
作者: [日]信田小夜子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標題: 守墓女兒的決斷
譯者: 呂靈芝
出版年: 2025-4
某天,心理咨詢室來了一名聲稱想恢復“正常母女關(guān)系”的女性,她振振有詞地歷數(shù)著女兒的不是,語氣里滿是怨恨和憤怒。為什么女兒要和她斷絕關(guān)系?為什么她明明想挽回女兒,語氣和表情卻惡狠狠的?隨著母親、女兒、女婿視角的分別追溯,故事全貌慢慢揭開,事無巨細要控制女兒的“毒母”、深受其苦想逃離的“乖巧女兒”形象浮現(xiàn)……
剖析東亞母女關(guān)系、給無數(shù)女兒當頭棒喝與啟迪的力作。信田小夜子結(jié)合自己的從業(yè)經(jīng)歷,將幾十年來的心理咨詢見聞糅合成一個案例,揭開母女關(guān)系背后的運行機制,從更深層次剖析母親與女兒的厭女癥表征,進而提出“守墓女兒”這一概念,用來指代那些被母親過度干涉的女兒,她們不僅兒時被過度介入,成年后還要為母親“守墓”,最后只能發(fā)出“別了,母親”的吶喊?!秳e了,母親》寫給女兒,也寫給母親。
08
作者: [日]幸田文
出版社: 海峽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未讀 / 未讀·文藝家
原作名: 木
譯者: 史詩
出版年: 2025-6
從北海道到鹿兒島,從兒時對姐姐的嫉妒,到成年后對女兒的遺憾,本書記錄了幸田文在13年間與樹木的15次“ 交流”。她以一雙極具洞察力的眼睛凝視著樹的來路和 歸處,在這些回憶和感受中,探尋生命的意義。
倒木更新的魚鱗云杉、沉默的巨杉、改變?nèi)菝驳谋獍亍鼈冊诮?jīng)歷了生命的洗禮之后依然美麗,它們開始訴說那些隱藏的情感……
09
地理學家喝掉了他的地球
作者: [俄] 阿列克謝·伊萬諾夫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行思
譯者: 吳韃靼
出版年: 2025-7
俄羅斯《文學報》等媒體稱贊《地理學家喝掉了他的地球》為一部“后蘇聯(lián)時代的俄羅斯生活編年史”。 小說主人公維克托·斯魯什金的機遇,展示了90年代俄羅斯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經(jīng)濟困境、道德迷失和個人掙扎。伊萬諾夫成功地捕捉到了俄羅斯人在社會動蕩中的失措和無力。
這不是一部讓人獲得膚淺的快樂的小說,雖然很多時候你會忍不住笑出眼淚。 一個道德觀念遙遙領(lǐng)先于他的時代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謙卑才能保存自己的“活生生的靈魂”, 不陷入憤怒或驕傲,能夠平安地按照良心和愛去生活。
這部小說以幽默而深沉的筆觸記錄了生物學家維克多·斯魯什金因生活窘迫應聘成為地理代課老師的人生片段。他在爛校里與學渣斗智斗勇,與一地雞毛的生活抗爭,最后帶著九年級學生踏上驚心動魄的一段漂流旅程。小說不僅描繪了俄羅斯90年代的小城面貌,更細致展現(xiàn)了俄羅斯普通知識分子在道德困境中的堅韌與掙扎。語言幽默,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關(guān)懷,令人既捧腹又動容。
10
鳳凰籽
作者: 東來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25-6
一首“小鎮(zhèn)做題家”的哀歌,怎樣的生活才值得一過?
一個鄉(xiāng)村少年,帶著逃離的渴望參加了一檔“互換人生”的綜藝,從此再也無法回到匱乏的生活。
只想贏,卻不知自己能做什么的“小鎮(zhèn)做題家”;在飯桌上高談闊論,對眼前的苦難不置一詞的大學教授;努力融入城市中產(chǎn),改名換姓的咖啡師……主人公以肉身撕開人們的偽裝,又將謊言視作抵抗偏見的武器。
從無知到略知,從小地方到大城市,我們注定要帶著裂痕生活,正是這些裂痕,賦予我們生命的厚度。
“我沒有原點可以回去,只能沿著道路向前?!?/p>
11
鮑姆加特納
作者: [美] 保羅·奧斯特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原作名: Baumgartner
譯者: 陳正宇
出版年: 2025-6
“孤獨真要命,它會一點一點將你徹底吞噬。”
妻子安娜在游泳時意外喪生后,留下鮑姆加特納獨自生活;身陷悲痛和孤獨中的他,在回憶的迷宮中來回穿梭。
而與此同時,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已與當初人人向往的“希望之地”大為不同。
鮑姆加特納渴望與人建立聯(lián)結(jié),尋找新的幸福和意義……
12
貓咪是貓咪,這已經(jīng)讓人感覺幸福
作者: (法) 愛美拉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品方: 萬有清澄
譯者: 孫小凡
出版年: 2025-4
《貓咪是貓咪,這已經(jīng)讓人感覺幸福》是一本來自法國心理治療師的手繪漫畫故事集。作者愛美拉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一個經(jīng)常自我否定的法國女孩是如何通過日常場景的“轉(zhuǎn)念時刻”來變得積極并保持好心態(tài)的過程。
作者畫了22個幽默輕松的日常小事,在她的筆下,時間、現(xiàn)實不是真實存在的;念頭、贊美是有真實力量的;混亂意味著有序即將到來,糟糕只是幸福的方向標;記錄美好、擁有夢想是人生真正的錦囊;貓咪是貓咪,如其所是,本身就很好。
故事涉及正念、量子物理、秩序、虛擬現(xiàn)實、內(nèi)在小孩等這樣聽上去很“大”的概念。但大概念經(jīng)常能輕松消解小問題。這本書給的不是方案,而使用智慧的實用工具改變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具體方案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從思維方式上帶來“轉(zhuǎn)念”,才會發(fā)現(xiàn)幸福一直在身邊。
13
沙拉紀念日
作者: [日] 俵萬智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譯者: 曹曼
出版年: 2025-6
《沙拉紀念日》打破歷來短歌常規(guī)用詞,以柔軟自在的現(xiàn)代口語寫就,成為日本短歌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俵萬智的短歌充滿柔和新鮮氣息。她擅長將日常微小的一瞬,特別是年輕女性戀愛失戀時,那種細膩心理的瞬間,流暢地用短歌特有節(jié)奏表達出來,閱讀感余味無窮。
此外,她還翻譯了與謝野晶子《亂發(fā)》的《巧克力語譯亂發(fā)》。評論方面有評論集《我所愛的源氏物語》獲得第14屆紫式部文學獎。并著有小說《三角關(guān)系》,散文《旅人,鳥人》等,創(chuàng)作豐富。
14
看不見水的魚
作者: 劉琪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 日常生活的人類學瞬間
出版年: 2025-5-30
魚總是最后一個看見水嗎?我們可以如何感知身處的水域?忙碌于現(xiàn)實生活的同時,能否又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此,劉琪既是拋出路徑的寫作者,也是如此生活的親歷者。
這本小書在經(jīng)典民族志、當代社會常景、個人田野工作及生活經(jīng)歷之間,不斷鋪設(shè)著供人往返的小徑。遙遠的異域未必難以理解,習以為常的認知隨時面臨質(zhì)疑。
本書自然是關(guān)于人類學的,文化、婚姻、禮物、巫術(shù)、邊界、象征、飲食、狂歡、潔凈、人工智能,無一不是經(jīng)久不衰的人類學議題。
但寫作褪去了學科意味,鮮見概念、理論、學術(shù)史,以信手拈來的故事、時機恰當?shù)奶釂枴闼卣嬲\的建議,發(fā)出人類學的邀請,提供發(fā)現(xiàn)與感知生活的不同視角。
15
欲望的先知
作者: [法] 勒內(nèi)·基拉爾 著 / [美] 辛西婭·L.黑文 編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學出版社·守望者
副標題: 與勒內(nèi)·基拉爾對話
原作名: CONVERSATIONS WITH RENé GIRARD:PROPHET OF ENVY
譯者: 錢家音
出版年: 2025-3-1
勒內(nèi)?基拉爾,20世紀重要思想家、人類學家。他影響了庫切和昆德拉等大作家。因其理論,他被譽為“人文領(lǐng)域的達爾文”,是當今最具說服力的思想家之一。
本書是基拉爾的首本采訪集,訪談內(nèi)容自1984年持續(xù)至2009年,縱跨20余年,既是對他一生思想的梳理,又是一份對當代重大事件的記錄與回應。這是一堂基拉爾面向公眾的文學、思想討論課。其中,匯集了他關(guān)于塞萬提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魯斯特、卡夫卡等人作品的文學討論;書中,他與海德格爾、尼采、福山、弗洛伊德、德里達、斯坦納等思想巨星進行觀念碰撞。
此外,本書以欲望-模仿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以及人性中的“暴力-和解因素”切入,涉及重大歷史事件及當前生活:獵巫運動、“9?11”事件、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消費模仿、美國黨派政治、厭食癥與身形焦慮……
這些生動活潑、富有感染性的對話,彰顯了基拉爾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和深刻思想家的地位,也讓我們對人性及當今欲望時代有了更深、更獨特的理解。
16
黑暗時代的哲學家
作者: [英] 萊斯利·張伯倫
出版社: 岳麓書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原作名: Street Life and Morals: German Philosophy in Hitler's Lifetime
譯者: 閭默凡
出版年: 2025-5
20世紀初,德國文化陷入了危機。在高歌猛進的城市化和技術(shù)進步面前,強調(diào)個體獨特性的德國哲學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希特勒上臺,給歐洲帶來滅頂之災。
但是,在殘酷的政治現(xiàn)實面前,思想家仍未放棄對道德自主性的追求。他們用全新的概念來思考理性、技術(shù),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海德格爾教導我們不要去做“常人”,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真切地把握稍縱即逝的生命的意義。本雅明在日常小物中看到了勞苦大眾的趣味與苦難,從而展示出歷史中令人惋惜的未竟之事。阿倫特怒斥那些不思考的人身上的“平庸性”,認為我們需要自主地做出判斷和行動……
他們在廢墟中構(gòu)建新的哲學,堅信不僅僅是一門學問,還與人的幸福密切相關(guān)。他們堅信,即使是在黑暗時期,面對歷史的洪流,仍不能犧牲個體的獨特性。
17
地位與文化
作者: [美]W.大衛(wèi)·馬克斯 / [美國] W. 大衛(wèi)·馬克斯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副標題: 身份焦慮如何塑造審美與潮流
譯者: 楊凌峰
出版年: 2025-6
從小黑裙到嘻哈褲,從品種狗到狗狗比特幣,從巴黎水到紙杯蛋糕……
潮流的變化,構(gòu)成了文化的變化,人們追逐它,但從未追問過為什么——文化的變遷究竟是隨機無序的,還是有著更深層的社會歷史原因?
在《地位與文化》中,“當代最棒的文化作者之一”W. 大衛(wèi)·馬克斯融合社會學、經(jīng)濟學、文化史,揭示了文化和潮流變遷背后的核心驅(qū)動力——地位渴望。地位構(gòu)建了我們的行為,形成了我們的品味,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并最終塑造了我們是誰。
本書用海量的前沿案例和文化理論,破除了“文化即自我表達”的浪漫想象,為所有受困于身份焦慮的人洞悉文化背后的權(quán)力規(guī)則,提供了游刃有余的觀察路徑。
18
沼地阿拉伯人
作者: [英]威爾弗雷德·塞西杰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原作名: The Marsh Arabs
譯者: 蔡飛
出版年: 2025-6
1950年,英國著名探險家與旅行作家威爾弗雷德·塞西杰在成功穿越阿拉伯半島的“空白之地”后,又追隨T. E. 勞倫斯等偉大探險家的足跡,前往伊拉克南部的沼澤地區(qū)開啟了一段新的歷險。繼《阿拉伯之沙》后,他根據(jù)自己在沼地的生活經(jīng)歷寫下本書。這兩部西亞游記作為塞西杰的代表作被公認為20世紀旅行文學的經(jīng)典。
塞西杰的筆法質(zhì)樸、平實,就像他的為人一樣深深地扎根于他踏足的大地上,與大地之上的古老民族與傳統(tǒng)融為一體。在與沼地阿拉伯人一起生活的歲月中,作者乘獨木舟在村莊之間穿行,記錄下了當?shù)亓钊擞∠笊羁痰娘L土人情。從中流露出作者對當?shù)厝松罘绞降纳羁陶J同,對他們的熱情、忠誠、勇氣和耐力的敬佩,以及因其在現(xiàn)代化浪潮中的消逝而產(chǎn)生的深沉憂思與悵惘。這一切使本書成為對一種古老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珍貴見證。
19
父權(quán):男性統(tǒng)治的伊始與終結(jié)
作者: 安吉拉·薩伊尼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之江文化
副標題: 男性統(tǒng)治的伊始與終結(jié)
原作名: The Patriarchs
譯者: 方宇
本書是對性別歷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探索,深度剖析了父權(quán)制從起源到現(xiàn)今演變的完整歷程。結(jié)合考古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薩伊尼跨越美洲至亞洲的廣闊地域,深入探討了不同文化史與政治史中的父權(quán)制根源,追溯了父權(quán)制如何從史前時代悄然興起,逐漸取代母系社會的地位,進而滲透到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最終成為全球性的現(xiàn)象。薩伊尼實地探訪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類聚居地,并分析了最新的科學與考古學研究成果,以詳實的史料和嚴謹?shù)倪壿?,梳理了人類社會父?quán)制的發(fā)展脈絡(luò)。
對于試圖以普遍理論解釋性別壓迫的人而言,本書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深刻的洞見。無論是對母系史前時代的追念,還是對資本主義剝削與父權(quán)制關(guān)系的探討,薩伊尼都以其獨到的見解和嚴謹?shù)难芯?,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更加全面、深入的歷史畫卷。
20
關(guān)于偶像,一邊糾結(jié)一邊思考
作者: [日] 香月孝史 / [日] 上岡磨奈 / [日] 中村香住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譯者: 小水
出版年: 2025-5
思考“偶像”,也就意味著思考“偶像”所處的社會。
觀看偶像時視線的暴力性,禁止偶像戀愛背后的異性戀霸權(quán)陰影,助長窺私欲望的“監(jiān)視文化”,將人格商品化為“人設(shè)”的資本主義邏輯,動搖親密關(guān)系范式的“偶像—粉絲關(guān)系”,買股養(yǎng)成系偶像的賭博性快樂,以及偶像文化和女性主義攜手共進的可能性……
九位深諳偶像文化的社會學家與文化觀察者,化追星熱情為研究動力,以知名日韓偶像團體為例,用犀利視角佐以愛與共情,熱切又冷靜地解析充滿矛盾的偶像文化。
21
女性、藝術(shù)與社會
作者: [美] 惠特尼·查德威克
出版社: 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標題: 插圖第六版
原作名: Women, Art, and Society
譯者: 李思璟
出版年: 2025-7
《女性、藝術(shù)與社會》首次出版于1990 年,歷經(jīng)5 次擴寫和修訂,是女性主義藝術(shù)史領(lǐng)域代表性的著作之一。這是一本研究型、資料型、工具型指南,旨在對女性參與視覺藝術(shù)的歷史提供一般性介紹,討論在繪畫、雕塑或相關(guān)媒介中從事專業(yè)工作的女性,以及塑造女性創(chuàng)作和再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
藝術(shù)史學家惠特尼? 查德威克梳理了自中世紀以來女性藝術(shù)家們的創(chuàng)作情況和女性藝術(shù)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始終圍繞“女性—藝術(shù)—社會”的互動關(guān)系,具體分析了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女性藝術(shù)家面臨的具體情況。本書還匯編了關(guān)于女性藝術(shù)家歷史研究的主要問題和新的方向,在分析古往今來女性創(chuàng)作藝術(shù)現(xiàn)象的同時,也為讀者更全面地理解當下藝術(shù)狀況和社會問題提供了參照與經(jīng)驗。
22
此性非一
作者: [法] 露西·伊利格瑞 / [法國] 露絲· 伊瑞格瑞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行思
原作名: Ce sexe qui n'en est pas un
譯者: 張貝
出版年: 2025-5
本書是女性主義理論家伊利格瑞的代表作。全書在精神分析學與政治經(jīng)濟學兩個層面上討論了女性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在精神分析學領(lǐng)域,它以女性主義視角批判了弗洛伊德、拉康的理論,在政治經(jīng)濟學領(lǐng)域,它分析了由男性主導的社會結(jié)構(gòu)是如何對女性進行邊緣化的。
露西·伊利格瑞是在英語世界造成的影響最深的法國女性主義哲學家,《性別麻煩》作者朱迪斯·巴特勒說,伊利格瑞“可能是我所閱讀的女性主義理論家中最精通哲學之人”。
基于波伏瓦對于女性作為“第二性”的論述,伊利格瑞進一步闡述了女性既在男性主導的話語中被定義為缺乏主體性的“非性”,又在實際上作為具有多性征的主體,無法被既有話語概括與定義的現(xiàn)狀。伊利格瑞繼承了波伏瓦對“性別差異”的強調(diào),以從語言學和精神分析學出發(fā)的犀利分析描繪出構(gòu)建女性主體的可能,推進了女性視角的哲學書寫。
本書批判了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意在揭開西方哲學理論中一以貫之的男性中心主義思維,及其理性外觀下對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見與壓迫。本書亦從男性視角下的女性欲望出發(fā),展現(xiàn)了女性千百年來被客體化、邊緣化的性經(jīng)驗的豐富性與獨特性。
23
蛋夢見自己是塊石頭
作者: 我是白 繪著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鹽Salt Circulations / 樂府文化
出版年: 2025-6
“我經(jīng)常感到自己生活在一種昏沉的狀態(tài)里,那些在心中偶爾劃過的電流、稍縱即逝的清醒時刻,具象化成了這本書里的句子和畫面?!?/p>
《蛋夢見自己是塊石頭》是一部“漫畫詩”合集,共22個篇目?!拔蚁氲轿颐刻毂犙劭吹降摹⑾氲降?、聽到的,都是我的附近,這些事物包裹著我在時間里滑行,我想捕捉和呈現(xiàn)它們?!蔽沂前讓D像和文字巧妙地結(jié)合,形成了一系列特殊的圖文創(chuàng)作。這些僅有一兩個句子、一兩格畫面構(gòu)成的“漫畫詩句”,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情緒,有的是漫無邊際的思考,有的指向生命的終極問題。這些“漫畫詩句”,都生發(fā)于生活的細微之處,卻蘊藏著撼動小宇宙的能量。
24
秋蛙物語
作者: (瑞典) 林內(nèi)亞·斯泰特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驚奇
譯者: 黃競歐
秋天來臨之際,一只未經(jīng)世事的小青蛙遇到了兩只流浪的蟾蜍,蟾蜍們帶著一朵剛剛枯萎死去的菊花菜幽靈,它們都渴望去熱帶,正在趕往南方……
本書獲2023年安古蘭漫畫節(jié)最佳新人獎,哈佛大學2023年暑期書單推薦閱讀。
25
漢娜·阿倫特的三次逃離
作者: [美] 肯·克里姆斯坦 著繪
出 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我思
原作名: The Three Escapes of Hannah Arendt: A Tyranny of Truth
譯者: 劉楠楠
出版年: 2025 -6
本書是美國著名插畫家肯·克里姆斯坦為20世紀杰出女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創(chuàng)作的圖像小說形式的傳記,集中描繪了阿倫特人生中的三次重大“逃離”,她的思想軌跡,以及她與其他思想家、藝術(shù)家、學者之間的交集與思想碰撞。本書幽默但不失深刻地刻畫了一位復雜、有爭議,但極其勇敢的女性,靈動的圖畫形式令深奧的思想理論變得既淺顯易懂又過目難忘。
本書曾獲多項美國圖書大獎,目前已譯成九種語言出版,包括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