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我們為什么還要學習文學經典?面對古今中外那么多的文學經典,我們該如何選擇、如何學習、如何理解呢?7月9日上午,2025鐘書領讀·閱讀名家走進鐘書房系列活動走進梁溪區廣益街道益讀空間鐘書房,江南大學中文系主任陳佳冀以《閱讀現代文學經典》為題,與40余名青少年共讀經典,感受“文學之美”。
文學是什么?從概念上講,就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從題材上來分,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都屬于文學。陳佳冀表示,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唐代“以詩取仕”;而在中國眾多讀者眼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和不同人眼中,文學有不同的意義。
“閱讀文學經典,不必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而應該是享受且快樂的,靜下心來品讀,你才能發現文字的美妙和作者情感的飽滿!”陳佳冀認為,文學是治愈的,可以讓你在面對生活的不公、挫折甚至磨難時,仍有向善、向美、向真的信仰;文學也是有力量的,就像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在文學的戰場,吶喊著想要喚醒沉睡已久的國民。
現場,陳佳冀節選了魯迅經典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里的段落,與青少年們共同品讀,理解文字背后魯迅先生的憂患、求索與實踐品格。此外,陳佳冀還列出了《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魯迅的《吶喊》、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駱駝祥子》、張愛玲的《傳奇》、錢鐘書的《圍城》……大家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多多閱讀文學經典”。
“在這個時代,閱讀和學習更要有獨立之思想。”分享活動的最后,陳佳冀以魯迅雜文集《熱風》中關于青年的一段論述作為結尾,“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據悉,梁溪區廣益街道益讀空間鐘書房位于街道文體中心2樓,約500平方米,收藏圖書11000余冊,兒童繪本閱讀區域打造集閱讀推廣、親子教育、文化休閑、繪本故事于一體的體驗空間,成人閱讀區域為讀者朋友提供免費閱覽、辦證借書等服務。自2023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該鐘書房惠及周邊居民5000余戶,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最美閱讀空間。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敏/文 尤力庭/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