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幾千年來都沒有嚴重失業問題,只有最近幾十年失業問題如此突出,而且變得非常重要,原因是現在是一個高成本運行的社會,沒有工作就很難活,以前中國人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就沒有這么嚴重的失業問題,因為生活在農村,整個社會運轉的成本就很低,今天的人很難想象為什么以前農村人都沒有穩定工作,他一輩子還能生兒育女活下去,50年前很多國有企業去農村招工人都招不到的,因為農村人不愿意受約束去上班,待在農村里面成本很低,有干農活的,有做一點小生意,有的學一門手藝,有的養牛養雞,有的唱戲有的當老師,所有人都能在低成本運轉的社會上活下去。所以就沒有今天如此嚴重的失業問題,其實以前的失業率是今天今天幾千倍,以前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工作的,基本上就是在家干農活之外去周邊打打工,學一門手藝如木匠瓦匠廚師師編席的,女人就織布織毛衣在家做飯,基本上就這么過的。大部分人家都結了婚娶了媳婦兒而且還生兒育女一大堆。
為什么我們一直重農抑商,一直要生活在農村,一直要搞小農經濟,因為低成本社會很多問題就能解決,高成本社會很多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今天就面臨這樣的問題。在城市養個孩子會這么費勁?這不是窮養和富養的問題,最低成本都很高,以前農村養孩子哪里用什么錢呢?在村子里玩就可以了,穿點舊衣服用點舊玩具,吃點村子里野果子就長大了,今天要上幼兒園七七八八各種費用成本非常高,今天中國這個社會沒有工作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工資低了都活不下去。
農村的最大作用不是種地能賺錢,種地從來賺不到錢,農村存在的作用就是降低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以前不管窮也罷富也罷,一個家族里養幾十個孩子能活下去,今天養三四個孩子的基本上是大款。
今天不能用老觀念去看問題,今天高成本運行情況下要讓所有人就業,要讓所有人兜里每個月都有進賬,這樣才能運轉的。
就業也是有先后順序的,以前有個詞叫待業青年,為什么沒有待業中年?事實上待業的中老年人更多,但待業年輕人的問題是最嚴重,因為年輕人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你就只能啃老,啃老大部分人沒有那個條件。
一旦年輕人沒有工作,那你就沒有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正是學技術學能力的時候,你又沒有工作怎么學呢?再過10年仍然是個廢物,這個是很殘酷的,年輕人沒有工作就找不到對象,沒有收入哪里有自信去找對象呢?永遠是年輕人優先解決就業的。
中老年人的就業問題也嚴重,他沒有年輕人那么緊迫,首先中年人是具備了一定積蓄的,很多人說中年沒有積蓄,那只能說你被這個時代給捧殺了,幾十年以前所有的中年人都是有積蓄的,哪怕一個月掙500塊錢都會存一些。
中年人比年輕人經驗是要豐富,能力上是比年輕人要多元化的,可能中年人就學到過一項技能,他也可以去做生意去創業都可以,但年輕人不行,什么都不會你就去創業,這不是死路一條嗎?
中年人也不一定需要工作,人一旦過了35歲除了當官以外,其他的工作你都不想干,因為人的精力身體不允許,中年人照顧父母照顧子女也行或者打零工也行,做點生意也行,年輕人你必須要讓他就業,年輕人不就業后患無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