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成立“美國黨”, 本質是對共和黨的一場“逼宮”
最近,美國政壇最具“爆點”的時間,莫過于馬斯克要甩開特朗普自己“單干”,單獨成立一個美國黨。
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們先得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美國,籌備一個新政黨需要分三步,第一是爭取到足夠多的“黨員”支持;第二是準備好海量政治資源以及巨額啟動資金,數億美元起步,上不封頂;第三,就是在前兩者齊備的情況下,前往美國選舉委員會進行注冊備案。
這三點中,第二點是馬斯克相對比較容易做到的。雖然近幾個月,因為和特朗普“鬧分手”,他的身價嚴重縮水,但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一個政黨的啟動資金,馬斯克自己也能掏出來。而在政治資源層面,雖然馬斯克自己確實不是華盛頓政治泥潭中的一員,但他掌握著美國最重要的社交媒體,且自身擁有相當高的曝光度。如果操作得當,那么這些資源,都可以成為他政治崛起的資本。
但想要做到第一點和第三點,乃至于帶領這個新黨參與美國的大選,就是難上加難了。首先,美國各州成立政黨的門檻不同,比如在人口大州加州,馬斯克得爭取到近74萬人的有效簽名,才能算是達到新政黨的門檻。而在德州,這個數字是8.3萬、賓夕法尼亞州是 5.6萬、俄亥俄州是5.5萬,等等。同時,這些簽名必須得在6到12月內集齊,過期作廢,且要確保“有效”,即簽名者必為有效選民,地址、選舉和選舉記錄必須要一一對照。以美國基層混亂的辦事效率,民主和共和兩黨想要把馬斯克的這個“美國黨”扼殺在搖籃里,并不是什么難事。
除此之外,就算馬斯克絕頂幸運地挺過了成立關,怎么突破兩黨封鎖,真正給自己的小黨取得政治話語權,也是個大問題。美國大選是“贏家通吃”的制度,就是在一個州內達到最多選票的政黨,會得到所有的選舉人票。換言之,就是如果一個政黨沒有在該州“保二爭一”的能力,那么它的政治影響力幾乎等于不存在。
但是,這不意味著,馬斯克真成立“美國黨”這件事,對美國政壇毫無意義。
至少對于共和黨來說,這個黨派,或許“成事不足”,但一定“敗事有余”。因為它很可能會分化“MAGA”派賴以為生鐵票倉。
打劫窮人、補貼富人的“大而美”法案一出,特朗普相當于全盤推翻了自己上位之前對于藍領“紅脖子”的承諾。這些人覺得自己選出了一個“救星”,結果反而被“背刺”,生活越過越差,正是群情激奮的時候。如果這時候馬斯克打著削減開支的旗號組黨,很有可能讓這些人找到一個新的“主心骨”,徹底分裂美國保守派。下一屆美國大選,馬斯克只要號召這些人只需要在大選中拒絕投票,就足夠給共和黨壓力了。
馬斯克現在打的算盤,很可能就是這個。作為一個美國人,馬斯克不會不了解在美國這種制度設計下,想要成立第三黨難比登天的事實。他現在如此高調地宣傳“美國黨”,比起真的想幫美國老百姓干點什么事,其實更類似于一種對共和黨,尤其是“MAGA”派的逼宮行為。特朗普估計要頭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