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創作不易,感謝您的支持。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朋友家的那臺宏光MINIEV,動力電池就是合肥的一家公司做的,老板還是特斯拉Model S出來的大牛。”前段時間我和一個在新能源圈混的老同學喝咖啡,他甩來這么一句,我心里不以為然。但回頭一查,竟然真有這么回事。這背后的公司,叫華霆動力——而這個品牌背后的男人,是周鵬。
01/一臺“神車”,一家公司“竄紅”
2020年成都國際車展,宏光MINIEV橫空出世。當時的起售價,輕松款2.88萬,買輛電動車的錢,擱北京二環,怕真不夠買個廁所。奇跡般地,它一上市就成了爆款月銷狠狠沖破5萬臺,國民神車,有名有姓。
短短幾年,這款“方頭方腦”的小車賣出了150多萬輛,直接坐穩全球微型新能源車銷冠的寶座。懂車帝的銷量榜一年到頭飄紅,小區樓下的地下車庫,宏光MINIEV比人還多,飯點下樓看一眼,藍色、粉色、奶白色,像糖果罐子打翻了。
但鮮有人知道,這場新能源小型車的狂歡幕布背后,合肥有一家動力電池企業正跟著如日中天——華霆動力。如果說宏光MINIEV是“爆款”,那么華霆動力就是A00級動力電池市場的“扛把子”。
2020年,華霆動力憋著勁推出了自研的A00級電動汽車電池系統,在宏光MINIEV正式起飛的那一年,一舉拿下了它的動力電池訂單。從那一刻開始,奇跡接二連三地發生國內A00級市場爆發,各路小車扎堆上市,奔騰小馬、吉利熊貓MINI、長安糯玉米、北汽元寶……只要是潮流小車,你十有八九都能在TA們的動力電池艙里發現華霆動力的影子。四款最能打的小型電動車,四個電池都出自這家公司,是不是有點“王者”的味道了?
“我們在小型車、微型車里,基本占了30%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捷,對著媒體聊起這些事的時候,帶點自豪也帶點底氣。
現在全中國的動力電池系統市場,華霆動力已經占5%的份額,第四名。但人家不是只安于小的市場,A0級、A級統統在擴張。去年就出貨了55萬套,今年目標直奔70萬到80萬套電池系統——滾雪球一樣地大。
你隨便翻翻媒體,這速度,這野心,不夸張地說,已經是行業“現象級”選手了。
02/硅谷華人頂流,回“第二故鄉”造電池
這里就得聊聊周鵬,那個總能把人生走成“勵志劇本”的人。
我扒拉了下資料,1974年生,90年進了中科大力學系,學士、碩士一路下來,啥獎學金都拿大半打。你以為他就止步了嗎?2002年還拐去斯坦福撿了個機械與電機工程博士回來,說出來有點離譜,旁邊同班生里指不定就有拿諾獎的人。
但這些頭銜其實都是鋪墊。周鵬在特斯拉待過Model S的首席熱傳工程師,就是他。你能想象嗎?我們現在喊的“新能源汽車崛起”,在那個人還沒多少人信電動車能行的時候,他就在硅谷搞出了全球最牛的電池管理系統。
2009年,周鵬干脆拉了票人,在美國車庫創立了SinoElectric Powertrain(冪源科技)。據傳說,那時候他們買來一輛電動汽車,拆了鉛酸,裝鋰電池,樣車拉著直接去“忽悠”風投——居然真融到第一筆錢。一百多萬美元,夠硅谷混個幾年了吧?
但“十城千輛”輪到合肥時,周鵬果斷回國。他說合肥是“第二故鄉”,本碩都在中國科大待過。合肥那幾年正急缺電池、缺技術,周鵬扛著團隊就扎根下來。剛開始老外不少,團隊里連會說中文的美國同事都難找,做事講流程,電池出問題會收集一堆數據分析,但在國內車企那種“晚上熬夜搞定一切”、“快刀斬亂麻”的風格面前,簡直難以磨合。
工夫沒白費,“痛定思痛”,他最后壯士斷腕,把美國那班人全撤了,本地招聘。2010年,華霆動力成立。就在宏光MINIEV爆發之前的十年——十年磨一劍,耐著性子跟江淮汽車合資搞研發,一直到2020年,堪稱一擊即中。
華霆動力一開始只是個小角色,被江淮、被市場推著走。但技術真成熟下來,押中“國民神車”,這下子風云突變。
03/夾縫求生,也能C位出圈
新能源圈里有句話“動力電池企業,生下來就活在夾縫里。”為啥?上游對著各種電芯廠商打交道,下游又得對標要求苛刻的主機廠,成本壓力、安全要素、適配效率,哪個不頭大?
周鵬有自己的解題思路“夾縫求生,第一條是得活著。”所以華霆動力死磕技術壁壘,當成本守門員。你大致了解下他們的產線有啥好料BEST生產線,鏈條似的串起來,可以對付不規則設計,還能降安全隱患;MUST則像一堆“獨島”,極致靈活,讓成本更低。
最讓我震驚的是速度。別的動力電池廠商切換一條新線,可能慢慢悠悠三四個月,華霆動力能做到“一小時切線”——上一秒還在產A品牌,下一批直接切換到B品牌。這在新能源圈,就是武林秘籍級別的效率。
電動汽車市場節奏快得可怕。有業內人吐槽,現在一款新車從面市到淘汰,也就一兩年光景。所謂“大批量”其實只是小批量的總和。那些“碎片化”的尾部車型,總量也很驚人,動力電池廠如果“慢一拍”,就直接被淘汰。
王捷跟媒體算過一筆賬,一款小車電池可能全年只需要生產三萬套。“你不夠快、不夠靈活,哪配當供應商?”就靠這種打法,華霆動力牢牢抓住市場。
不止國內。現在華霆動力都跑去了國外建廠。印度工廠2023年已經開始運營。美國內華達新工廠,總投資都拉好準備,年產能一萬五千套電池系統,2025年三季度直接開工。咱們中國技術,出海騰飛成風潮,大國制造,除了手機家電,現在連電池這種高端技術都變成“中國造”。
講點實在業績,2021年起,華霆動力給中國1500多萬輛電動車配了動力包。營收呢?2021年25.6億,2022年55億,2023年31.76億,不是一直漲,但你問圈內人,哪家公司不是一路過山車?能活著還能長大,真挺不容易。
04/網友怎么說?
我身邊有些朋友問,為什么華霆動力沒有像寧德時代一樣家喻戶曉?
有人說,第三方PACK確實夾在上下游間,話語權有限。你永遠無法理解一個給無數品牌“做嫁衣”的幕后企業有多難;但也有人覺得正因如此,華霆動力得更努力在效率、定制和技術上卷,才涌現出“王者”的成色。
還有人關心,現在華霆動力母公司上市未果,是不是發展受阻?消息人士倒是挺淡定“IPO已暫停,對公司經營沒啥影響。”有產品、有客戶、有市場,你融資不差這口氣。
反正宏光MINIEV“神車”一野火,合肥又多了個新能源產業的新地標。
05/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新能源浪潮下,爆款小車也好,幕后工程師也罷,誰都不甘心只是注腳。周鵬和華霆動力,其實就是中國制造業瘋長、卻又不失溫度的縮影。
有人問國產動力電池會不會憋出第二個寧德時代?我覺得,技術、市場和運氣一樣都不能少。但只要有一群愿意熬得住寂寞的技術人、團隊企業家,那就有希望!
你覺得呢?華霆動力和周鵬,會成為下一個“現象級企業家+企業”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