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鳴的馬達聲中,一艘木船和一艘快艇劃過平靜的大海,滿載十五六個演出設備箱子以及歸來的22名長海縣海上文藝輕騎隊隊員們,從蚆蛸島返航。讓當地延續了40多年的文化下基層演出又增加了一場。今年6月至10月,他們將輾轉各個海島演出14場。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海島縣,長海縣由195個海島組成。人們生活在此,捕撈、養殖,海洋成為了依靠。同時,它也成為了阻隔,文化生活相對匱乏。而此行的目的地蚆蛸島,因形似章魚(當地稱“蚆蛸”)而得名,島上有常住人口二百多人、七十多戶,承包海區、養殖、捕撈,全村人以海為生,海上牧場有一萬畝。
長海縣海上文藝輕騎隊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四十多年過去了,小島早有了電視、信號塔,人人可以通過手機上網。但縣里文藝演出下基層的事一直沒有間斷過,“如果我們不去,那些小島一年也就沒啥演出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去!”長海縣文化館館長說。而對于那些常年以捕魚和海上牧場作業為主要營生的海島小漁村來說,大隊人馬的到來絕對是村里的大事,海上作業歸來的漁民連飯也沒顧得吃下船就直奔村部來看節目,熱熱鬧鬧像過大年一樣。村民姜德利說:“我們這小海島四面朝海,一面朝天,能看真人演出不容易,我們都喜歡看演員面對面的演出,節目樸實、親切”。
演出地點設在村部院里。一些老人早早坐在臺階上等著看節目,這一次海上文藝輕騎隊帶來了13個節目,22名隊員中既有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也有當地文藝志愿者骨干,年長的快八十歲,年輕的二十多歲。舞蹈《點贊新時代》、歌曲《一路生花》、《老家》等唱出深深鄉情,笛子《我是一個兵》激情洋溢,海蠣子味十足的小品《有錢沒錢都是媽》更是引得觀眾陣陣笑聲。選自長海號子歌舞情景劇的表演《滿倉歸》表現的是漁村男人們出海捕魚歸來,妻子們到岸邊迎接親人歸來的場面,一開演就贏得鄉親們的滿堂喝彩,長海號子第四代傳承人劉玉來說:“節目接地氣、對老百姓心思,大家就一定喜歡!”
演出在大合唱《長山島好地方》的動人歌聲中結束,“長山島,好地方,青山綠水好呀風光,漁帆如云,飄海上……”夜色中,海上文藝輕騎隊帶著設備又一次裝車、上船。接下來三天在廣鹿島還有演出,從2025年6月至10月,他們將輾轉各個海島演出14場,帶給島上漁民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精彩的文藝節目,更有那千百年來大海賦予他們共同的文化根脈和魚水親情。
來源:遼寧日報·遼望客戶端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