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柳白】中澳關系回暖之際,美澳卻因特朗普關稅陷入不睦。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7月9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盡管中澳關系早前因貿易爭端一度緊張,但近期在貿易等合作領域出現了回暖跡象,也有人擔憂,澳大利亞是否會因深化對華關系而遭到美國的報復。
有澳大利亞學者指出,中國并非利用美澳緊張局勢來謀利,其實早在特朗普上臺之前,中國就在推動雙邊和多邊合作。還有分析人士直言,許多國家不再負面看待中國,這讓美國看起來不那么強大,甚至連美國自己也有這種感覺,才試圖通過各種手段維持影響力。
“中澳關系改善無關特朗普,十多年努力的結果”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于12日啟程訪問中國,這將是他自2022年上任以來的第二次訪華。報道稱,尤其在美澳盟友關系緊張的背景下,人們開始關注如果澳中關系進一步加深,美國是否會做出負面回應。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雙邊貿易伙伴,約占澳大利亞出口的三分之一。據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澳貿易總額接近312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46萬億元)。
澳媒注意到,在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對部分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實施限制之后,兩國關系似乎正在回暖。
中國去年3月終止對澳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澳大利亞獵人谷,格蘭多葡萄酒公司儲存的橡木桶。 視覺中國
7月7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在《澳金融評論報》評論版發表題為《推動中澳關系穩中有進正當其時》的署名文章,呼吁雙方積極拓展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增長點,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再上新臺階。
他表示,中澳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利益,得到兩國人民堅定支持。當前中澳關系發展面臨有利契機,中方愿同澳方一道,加強高層引領,增進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聚焦共同利益,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夫·內多波爾(Christoph Nedopil)說,中澳關系確實存在“共同加強”的利益基礎,但這并非最近才開始,而是多年努力的結果。
他并不認為中國試圖利用美澳緊張局勢來謀利。
“其實早在特朗普上臺之前,中國就在推動雙邊和多邊合作。因此,澳中關系的穩定化并不是因為特朗普才發生的,”他說,“而且現在討論的許多議題,也都并非新話題。”
資料圖: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吉姆·查默斯
在8日的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吉姆·查默斯,澳政府是否考慮與中國、韓國、日本之間進一步推動自由貿易,以回應特朗普提出的新一輪關稅政策。特朗普此前宣布,如果日韓無法與美方達成協議,將從8月起對其商品征收至少25%的關稅。
雖然查莫斯并未正面回應美方關稅問題,但他強調,穩定的中澳關系對經濟增長、就業和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他說:“與中國建立良好、穩定、可靠的貿易關系,是確保我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關鍵。”
“我們希望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良好、可靠且多元化的貿易關系。我們擁有優質的出口產品,也擁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他還補充道,澳大利亞政府對本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充滿信心”。
“特朗普強硬手段,導致美澳關系困難”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高級政策顧問大衛·安德魯斯(David Andrews)指出,雖然澳中關系正在改善,但澳美關系有些緊張。
“我們與美國保持了幾十年的同盟關系,一直將其視為最重要的戰略伙伴之一,也是最親密的國際盟友之一。”
“但同時也必須承認,我們正經歷一個政治等方面關系緊張的時期。”
安德魯斯認為,這種緊張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4月宣布的關稅政策,以及美國政府在處理對外關系時的“強硬手段”。
不過他指出,盡管當下關系面臨挑戰,外交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
“當前我們正持續調整與美方的關系,以理解他們對我們有何期待,而我們又愿意接受到什么程度。”
“我認為總理已經非常明確地公開設定了界限,表明我們會做什么,會做到什么程度,以及這對關系的影響。”
6月16日,出席加拿大G7峰會記者會的阿爾巴尼斯。 視覺中國
截至目前,美國尚未對澳大利亞提高關稅,大多數澳大利亞出口商品仍面臨10%的基準稅率,而鋼鐵和鋁產品則被征收50%的關稅。
阿爾巴尼斯早前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將繼續努力爭取完全免除美國的關稅,盡管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做到過。
安德魯斯說,10%的關稅恐怕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畢竟還沒有其他國家通過談判獲得關稅豁免。
“顯然,如果我們能在鋼鐵和鋁關稅上獲得某種豁免就好了,但我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這是美國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根本性看法發生了變化,而我們很難說服他們回頭。”他補充道,“如果有人以為我們還能再改善現有狀況,那未免過于樂觀了。”
“許多國家對華看法變了,美國不安”
報道稱,雖然降低關稅或獲得豁免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人擔心,阿爾巴尼斯訪華是否可能引發美方的報復性關稅行動。
《澳大利亞人報》等媒體此前稱,阿爾巴尼斯近來頻頻受到“過于親近中國”的無端批評。尤其在七國集團(G7)峰會上未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面對面會談后,其計劃訪華的消息很快淪為“靶標”。
7月1日,阿爾巴尼斯在一檔節目中駁斥了他“將中澳關系置于美澳關系之上”的說法。當主持人刻意挑事,非要追問“為何會見中國領導人的次數多于特朗普”時,阿爾巴尼斯表現出了明顯“不滿”。
內多波爾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往往難以預測。
“在某種意義上,美國當前的決策似乎屬于新聞驅動型,帶有很強的短期情緒色彩。”他說,“因此,特朗普可能會因為覺得某種行為不夠尊重,就做出一個臨時性的負面決定。”
在談到中美競爭時,內多波爾說,雙方的競爭在多個層面“日益加劇”,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的主導地位”,這也是特朗普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我認為另一個正在發生的變化是……實際上,許多亞洲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負面看待中國。”
“這種變化讓美國看起來不再那么強大,甚至讓美國自己也產生這種感覺,因此他們試圖通過各種手段維持影響力。”內多波爾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