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7月9日10時58分,在南京市秦淮新河南岸地下深處,直徑達9.33米的“寧蕪號”土壓平衡盾構機成功穿越秦淮新河。這標志著該工程順利完成了目前國內盾構工程中覆土最淺區段掘進任務,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關鍵控制性節點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南京南隧道是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控制性項目,跨越南京市秦淮區、雨花臺區、江寧區,全長14.442公里,為單洞單線隧道,設計時速120公里。隧道盾構段長約2.4公里,其中下穿秦淮新河段約200米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區段。
秦淮新河作為南京內河入江的重要通道,承擔泄洪、灌溉、航運等多重功能。盾構機穿越該段時,頂部距河床底部最淺處覆土厚度僅2.6米,不足盾構機直徑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國內盾構工程面臨的最淺覆土條件。如此淺的覆土極易導致“保護層不夠”,存在極高的透水風險,并給隧道軸線精準控制帶來巨大挑戰。此外,該段施工緊鄰京滬高鐵跨秦淮新河高架橋,最近距離僅60米。為確保高鐵橋墩安全,河底清淤、混凝土澆筑等作業必須將地層變形嚴格控制在毫米級范圍內,施工難度極大。
為確保下穿秦淮新河段盾構施工安全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合肥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聯合中鐵十四局等參建單位,經反復論證,最終創新采用“分期導流、半幅施工”方案。施工前,分兩次對秦淮新河半幅河道區域進行清淤、換填和覆土加固,同時在隧道結構上方施加壓重塊,為盾構掘進構筑穩固基礎。
“我們構建了水面、隧道聯動監測機制,運用測量無人船、水面巡視船等先進技術手段,對河床穩定性及水面變化實施24小時實時動態監測,為及時精準調整施工參數提供科學依據,確保盾構機平穩安全推進。”中鐵十四局寧蕪鐵路項目二分部負責人付款峰介紹。
合肥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高級工程師孫波表示,此前,“寧蕪號”盾構機已成功穿越農花河、機場高速等風險點。本次穿越秦淮新河共掘進約200米。至此,盾構段累計掘進930余環,超1680米,完成計劃總進度的70%,預計今年10月可實現盾構隧道貫通。
據了解,寧蕪鐵路以貨運為主,兼顧客運,是提升長江經濟帶東段貨運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沿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北起南京東編組站(不含),經南京市棲霞區、秦淮區、雨花臺區、江寧區進入安徽省馬鞍山市,過當涂縣入蕪湖市,終至蕪湖東站(不含)。改建后線路全長102.2公里,其中南京城區滄波門站至古雄站為新建外繞改線工程,線路長29.7公里;其余區段進行電氣化擴能改造,改建段正線長度72.5公里。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對南京城區(滄波門至古雄段)既有鐵路實施外遷,將有效解決原線路穿城而過帶來的交通擁堵等問題,打通城市發展脈絡。項目建成運營后,將進一步優化區域鐵路網布局,對于加快沿線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增強路網靈活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通訊員 許文峰 曹锃 霍偉 林鳳 現代快報訊/現代+記者 劉偉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