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工業領域的發展離不開對金屬礦產的開采,如今中方為了避免無工業原材料可進口,已經提早從國外進口了十萬噸關鍵鎳資源,未來中方還將繼續進口鋰、鈷、銅等金屬,而此事就連美方也始料未及。
數據顯示,自2025年以來中國正在按既定計劃將重要工業金屬資源的儲備量進行翻倍。迄今為止,中方也已經從國外又進口了十多萬噸的鎳金屬。
而中方之所以這么做,主要還是為了保證供應鏈在未來不會因國際關系的變化而中斷。
眾所周知,中方擁有著排在世界前列的成熟制造業,而無論是航空航天等高新產業,還是電車電池等新領域,諸多產業的發展除了要依靠成熟的技藝之外,對于原材料的需求也是極大的。
所以說,中方提前儲備工業金屬的做法是極為明智的,更何況如今也是采購鎳資源的重要時間點。
據悉,在2023年以后印尼便決定對鎳進行產量擴張,而由于當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鎳儲量,所以很快印尼便迎來了供應過剩的境況。
而如今再加之美國關稅的影響,為了避免鎳資源成為限制印尼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地便制定出了降低鎳價的處理手段。幾乎影響著國際市場六成以上的鎳供應,所以該金屬材料的價格一直在不斷下降,鎳的國際市場價甚至一度來到了原有價格的60%。
雖然印尼當地早有先見之明,希望通過限制鎳礦直接出口,要求礦產必須經過冶煉后才能出口的方式促進鎳廠建設,但印尼想將其轉化為出口高附加值產品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按理說,這個階段的印尼本不應該滿足中國對鎳資源的需求,但中資長期以來都選擇在印尼投資建廠,幫助當地實現高冰鎳以及下游項目的完善。
由于中印兩國在鎳礦產領域擁有成熟的建設計劃,所以中方提出的需求才會得到滿足。而中方之所以選擇與印尼建立合作關系,主要也是因為中方鎳礦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80%。
早在2010-2023年期間,電池領域的鎳資源使用量就上升了10%,
總量直接來到了13%。而根據行業預測,2030年到來之際,中國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對鎳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提高,這些領域的需求占比甚至會超過總使用量的60%。
由此可見,中國是在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了鎳材料的重要性,所以當下中方選擇“抄底”鎳材料并不存在任何鋪張浪費的情況。
然而這種預測手段是西方國家難以理解的,畢竟西方國家早已養成了進口習慣,而中方作為重要稀土資源的擁有方,對待重要資源的態度自然要更關注重視。
實際上,我國在鎳資源上的長遠眼光同樣體現在稀土領域,早在2023年時,商務部便聯合海關表示會對鎵、鍺相關物項進行管制,不到一年的時間,中方再度表示要管制銻、超硬材料等重要物項。
現如今中國又加強了稀土磁鐵、石墨等領域的信息檢測,不難發現,中國正在逐步收束稀土出口的口子,而審批流程也正在變得愈發嚴格。
只不過,中方對稀土進行管制的想法其實并非近年才產生的,自二十一世紀美國開始對中國芯片上下游展開無差別針對后,中方對稀土的重視就上升了一個又一個臺階。
總的來說,雖然西方此前確實是依靠較大的經濟體量與成熟的制造業,從擁有重要資源的國家獲得了大量的工業原材料,但中方的工業技術力如今也已經來到了世界前列,所以對原材料的認知要比西方國家更深刻。
而當中國掌握了足量的鎳資源以及全球60%以上的稀土產量后,后續在高新領域的研究也就擁有了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格。
鎵和鍺在軍事領域當中可以被用于制造微處理器、光纖產品等設備,而超硬材料則可以用于汽車制造、消費電子、半導體等領域。
至于中方大量囤積的鎳材料,也可以被廣泛用于飛機、雷達的零部件制造,此外鎳還是電池當中極為重要的單一金屬,還擁有遠超其他金屬的儲能能力,所以說鎳的戰略地位顯而易見。
除此之外,未來中國還會進一步重視起對鋰、鈷、銅等金屬的儲備,而當中方擁有了足量的各類工業原材料后,金屬礦產終將會和成熟的制造業體系碰撞出令世界震驚的工業火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