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報培訓班,不花一分錢,不跟孩子費太多的口舌講道理、也不受氣,又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出色的方式,簡直驚艷到我了。
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要有控制孩子的念頭,尤其是自己做不到,卻非要逼著孩子做到這樣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等于引火上身,只會兩敗俱傷。
從家庭切入,我們從中華傳統文化的“孝”字出發,其實這是個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子,下面是個子的,代表一代承接著一代,生生不息,上行下效。說明好的教育是做出來的,光說不做不行。
生活就像一場大戲,每個家庭的任何一員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我們要做到的是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而一個家庭最要負責任的我覺得是孩子的父親。一家之主的責任都沒有做到位,如果男人不行,是家中不幸。
我是孩子的爸爸,認為一個家庭中幸福不幸福,父親很關鍵,別什么事都只推脫給女人,女人比男人偉大多了。
畢竟往往能決定一個家庭的高度的是父親,決定一個家庭溫度的是母親,共同負責不同的職責,所以才說夫婦有別。
父親的形象是孩子的榜樣,父親心中有光,孩子便會跟著光跑,再有光的父愛下成長的孩子。一個情緒穩定,正直善良的爸爸,必然會給孩子的前行路上充滿力量、錦上添花。
夫妻職責要擔任好嚴父慈母的角色,讓孩子懂分寸感,生活上的“中庸之道”。
有一天,孩子故意把杯子摔在地上,我二話不說,走過去,他看見我走來,馬上就把杯子撿起來,我也沒有多說太多的道理,孩子自然知道犯錯,這就是父親在孩子心中要樹立好威嚴的重要性。
其實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生活中,不能給孩子留下全是這種嚴肅的氛圍,那媽媽的溫柔慈愛就很重要了,孩子會跑到媽媽那里去。提個醒,慈愛不是讓孩子犯了錯誤后,去包庇孩子的錯,而是以慈愛的方式達到再二次教育的目的。
所以夫妻的感情深厚,即使有矛盾,也不在孩子面前爭吵,私下找個地方溝通解決。最讓我驚艷到的是孩子在媽媽面前,媽媽一直稱贊爸爸的好。孩子在爸爸面前,爸爸一直給孩子稱贊媽媽的好。這樣孩子以后,無論對媽媽還是爸爸,都認為是他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決不偏心。恩愛有加的兩人,孩子是最幸福的,而且是更能培養出一個健全人格的孩子。
小孩子腦子還沒發育成熟,基本聽不太懂那么多的人生大道理,我們更需要做出行動,你要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擔當。一個能驚艷到我的育兒教育是我每次吃完飯,給自己的父母長輩倒一杯茶,洗一下碗,收一下衣服,掃一下地,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孩子會看在眼里,學在心里。此時無聲勝有聲,人是可以教好的,關鍵要付出行動,舍我其誰的勇氣,以身作則。
有時候兩夫妻為了在外賺錢養家忙碌,我們會把孩子的撫養交到孩子的爺爺奶奶手里去帶,但是往往大家最擔心的是父母們用他們老一輩的思想灌輸給孩子,我們怕他們寵溺了孩子。
其實也就兩個選擇,跟長輩們商量,交代好,哪些注意,哪些不能做的事情等等。如果有些爺爺奶奶腿腳不便的,比較固執的不聽勸,那我們只能二選一了,別無選擇。
只要一方辭去工作,畢竟孩子的教育更重要,沒錢可以慢慢賺,教育的事情毀掉了那你即使有再多的錢都沒用。孩子的未來前途比工資重要多了,這關系孩子的一生。退而求其次,眼前少的只是當下的工作,我們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方式,自由在家可以做一份副業,一邊學習,一邊搞副業,一邊教育兒女,利用空余時間賺點零花錢來維持生活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支出。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等著我們去選擇,只能二選一,生活就是這么殘酷,活著就是折騰。
其實能被驚艷到的教育方式很多,核心是夫婦感情要好,懂得溝通,彼此給大家提供情緒價值。孩子雖小,也要懂得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沒有約束和壓迫感的生活空間,我們要去教育的不是控制對方,壓迫對方,而是要找到最佳契機的時候應機說法。多用心和的穩定的情緒,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引導孩子,讓從錯誤中給糾正過來。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懂得如何愛人及知道被愛。
樹挪死,人挪活,都需要各位父母長輩們多用心,從生活點滴中去發現更多的智慧育兒寶藏。有效緩解育兒的焦慮,化解所有的家庭矛盾,讓教育成果顯著,一家人開開心心,家和萬事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