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不好過,奔馳尤為突出。
7月7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下文簡稱“奔馳”)發布第二季度銷量數據。數據顯示,今年Q2奔馳全球銷量為54.71萬輛,同比減少9%;截至今年上半年奔馳在全球范圍內累計銷售107.63萬輛,累計同比減少8%。
至于銷量下滑原因,奔馳在報告中強調“除了關稅因素,部分車款進入新舊交替階段也影響批發交車數量?!?/p>
正如奔馳所言,全球銷量下滑確實與關稅波動、市場環境動蕩等外部因素存在關聯,這些不確定性給品牌的全球銷售網絡帶來了顯著挑戰。但深入剖析不難發現,相較于外部環境的客觀影響,品牌自身存在的深層問題,才是導致當前困境的核心癥結。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更加凸顯這一癥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奔馳在華累計銷售29.32萬輛,累計同比減少14%。其中,第二季度銷售14.04萬輛,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19%。
從數據表現來看,中國市場無疑是奔馳今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銷量下滑的“重災區”——作為其全球單一市場中降幅最大的存在,這兩段時期的銷售頹勢已清晰地顯現出中國市場對品牌整體銷量的顯著拖累。
這一態勢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一方面,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強勢崛起持續擠壓豪華車市場份額,比亞迪、蔚來、理想等品牌在智能電動化領域的快速突破,以更貼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設計與智能化體驗,分流了部分原本傾向于傳統豪華品牌的用戶。
以近期剛上市的尊界S800為例?!吧鲜袃H24小時大定破1600輛,72小時2600輛,首周3600輛,首月超6500輛”,這是華為常務董事長余承東目前所公開的尊界S800銷量成績;而最新一周的周銷量已接近千輛。這樣的銷售曲線清晰表明,原本瞄準奔馳邁巴赫(參數丨圖片)的高端客戶群體正明顯向尊界S800傾斜。
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購車偏好正加速向新能源車型傾斜,而奔馳在電動化轉型進程中雖不斷發力,但部分新能源車型在續航里程、智能座艙交互等核心指標上與本土競品仍存在差距,未能及時跟上市場節奏。
如近期奔馳車機導航系統的大面積崩潰事件,無疑為其智能化能力敲響了警鐘。據統計,當時受影響的車型覆蓋C級、E級、S級及EQ系列等全系搭載MBUX2.0/3.0系統的車型。這一規模性故障的集中爆發,直觀暴露出品牌在智能座艙底層技術穩定性與應急響應機制上的明顯短板,也讓消費者對其智能化實力的信任度打了折扣。
目前,奔馳在新能源上的布局有EQE、EQE SUV等。雖然這些車型在豪華感和配置方面無可詬病,但其新能源產品力明顯競爭不足,以致其月銷一直維持在三位數,與品牌在燃油車時代的市場地位形成鮮明反差。
市場銷量的持續下滑,已直接傳導至奔馳的財務表現層面。數據顯示,奔馳第一季度實現營收332.24億歐元,上年同期為358.73億歐元,同比下滑7%;凈利潤為17.31億歐元,去年同期為30.25億歐元,同比下滑43%;利潤率為7.3%,低于去年的9%。
三組核心財務指標的同步承壓,清晰勾勒出銷量頹勢對品牌經營基本面的沖擊?;诖耍捡Y在華開始“勒緊褲腰帶”,如裁員、削減經銷商數量。
據了解,今年3月開始奔馳啟動裁員,裁員比例約為15%,當時裁員主要涉及銷售和汽車金融兩個體系,今年晚些時候還會對其他職能部門進行類似裁員。
彼時,奔馳中國方面回應稱“面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及汽車行業的轉型機遇,公司一直在積極進行業務調整,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業務的整合、削減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員工的工作安排?!?/p>
上面的回應同時為其削減經銷商數量做了鋪墊。今年5月中旬,有消息稱奔馳正計劃調整其在中國的經銷商規模,目標削減超過100家門店,大部分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這一舉措旨在解決經銷商間的價格傾軋問題,并降低運營成本。
實際上,在中國市場承壓的并非僅有奔馳,其他外資豪華品牌同樣面臨“日子收緊”的挑戰。迫于電動化轉型進度滯后于市場節奏,疊加銷量持續承壓的雙重壓力,這些品牌要么進行人員優化、要么精簡經銷商數量“斷臂求生”。
當然,這些只能起到“揚湯止沸”的作用,若想在如日中天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挽尊”,外資豪華車品牌唯有放下“傳統豪強”的執念,重構新汽車時代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