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真正的社會底層是啥樣的?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編外合同工。我這周一半的時間都在給領導代會代會。坐在會場聽老頭用地方方言讀手上的稿子,一讀就是幾個小時。讀來讀去都是那些個精神和規定。我實在想不通,那么大一片烏壓壓的人在這聽老頭讀稿子有什么意義。并且最近開始抽查了,要求全文背誦7+1項規定精神,抽查到背不了答不出來就寫檢討報告寫整改報告。可能有時候人活著就是需要干這些無意義的工作吧,這樣才能體現出“有意義”。
剛看完,不知道為什么覺得很難過,自己才22歲已經心如槁枯,正如文中所說的“嘆老”,日夜焦慮到什么事都不想做,自己的未來和夢想模糊不清,長這么大了也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好像就只有進入社會去當牛馬這一條路,在大學大家都已經開始卷實習經歷,到了社會工作又擔心辭職導致的空窗期的影響以及考慮崗位的晉升發展
最近體驗了兩次當即時配送員,一點開工就是平臺緊鑼密鼓的派單,倒計時十幾秒,再到取貨的十幾分鐘,再到送貨的2、30分鐘,超時給我扣了一半的配送費,取貨系統故障的超時罰了20元的款,兩個人花了兩個多小時,掙了36,提現費扣幾塊,保險費扣幾塊,在倒計時的無比焦慮,再到結算時的被動,每一個環節都在勞動者身上獲取。真的辛苦。
一方面我們是資本的受害者,但實際又是資本的助推者。當你是消費者的時候你希望物美價廉,當你是創造者時,你希望事少錢多。每個人被裹挾著,但又一起創造出了各種狀況。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經濟鏈,你在經濟鏈里,你能掙別人的錢,也要讓別人掙你的錢。別人掙你的多,相對的你掙的也會多。實體的價格包含了房租人工,你在實體消費,是本地掙錢本地花,錢在本地轉,回通過其他人轉回你手里。電商是本地掙錢外地花,電商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包郵,以及平臺主導的惡性價格戰,理論上線上是為了懶的去線下圖方便才選擇的便攜服務,價格應該比線下更貴。但如今,價格是什么都卷到高于成本就賺不多的時候,電商相關還有錢轉,大部分普通人能在這個經濟鏈里賺到什么呢?捫心自問,現在的錢有原先的錢好賺嗎?10年前干點什么都能掙錢,現在能保住工作都不錯了收入還想增加很難。東西越來越便宜,老板姓的消費反而提不上去,就是現狀。
?每個人都是自己游戲的主角,其他都是npc,不論什么角色,都是在讓你認清自己,學習他人長處,淘汰短處,逐漸發育自己,壯大,然后登頂。
看完網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