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當父母需要持證上崗,你有信心通過考試嗎?
刷到一個帖子,女孩說自己真的受不了了:窮人不要再生孩子了。
窮人不要再生孩子了
女孩20歲左右,還在上大學(xué),頂著38度的高溫,終于找到了一個暑假工。
工廠包吃包住,一天要干10個小時,一天的工資100來塊錢。
工廠沒有空調(diào),特別熱。
女孩想著,來都來了,再說口袋里的錢,就只剩下回家的車費了。
累了一天回到宿舍后,又悶又熱,躺在床上全身都是熱汗,隱隱約約還有一股爛菜葉子的味道。
女孩覺得,這一刻自己真的很崩潰。
女孩的大學(xué)是靠助學(xué)金和助學(xué)貸款撐著的,有時候國家撥款下來,家里人還會要一點過去。
女孩又說了一句:我家是低保家庭,家里有5個孩子。
女孩也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怨父母,他們也真的辛苦。
可是現(xiàn)在,自己也活得很痛苦。生活費精打細算,還要留意各種兼職。
生病了不敢去醫(yī)院;舍友約著出去玩,從來不敢去;肯德基、麥當勞也是從來沒吃過;衣服更是不敢買……
女孩說,自己也不是在批判窮人,只是希望父母在生孩子之前,也為孩子想一想。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
往往這樣的父母會覺得,你有學(xué)上,還有衣服穿,還能吃飽飯,和年輕的他們相比幸福太多了。
為什么思想總停留在,以前吃不飽飯的年代呢?
窮人往往沒有這種認知,覺得養(yǎng)孩子給口飯吃,餓不死就行了,教育什么的只能靠自己。
不只是讓孩子自己靠自己,父母還想著能不能從孩子身上撈點好處。
窮人最劃算的投資就是生小孩,花錢不多,但可能會回報很高。
小孩多猶如開盲盒,就算一個不好,另外一個終歸是好的。
聽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是窮人的刮刮樂。
真的太精準了。
說白了,窮人生孩子,不是為了孩子幸福,更別談什么責任義務(wù)了,是為了讓他們自己幸福。
生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是沒有刮開的彩票,等到18歲的時候只要一張中獎了,那就是不虧的。
隨便養(yǎng)個十幾年,孩子要反哺他們幾十年。
可憐的小孩,從小自卑痛苦的長大,還要基于孝道和愧疚,“心甘情愿”地奉上自己的工資。
不亂生孩子,是成年人的基本修養(yǎng)
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說:不生小孩的人很自私,只想著自己。
但我覺得,很窮但又要生很多的孩子的人,才自私。
用好幾個生命的人生,來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兜底。
他們生孩子,根本不是因為愛孩子,只是為了讓他們給自己養(yǎng)老。
所以他們才會覺得,孩子生下來有口飯吃就行,不管怎么樣他們都有理。
就算是被送出去的女孩,需要你的時候他們也會來一句:沒有養(yǎng)恩也有生恩。
我發(fā)現(xiàn)一個殘酷真相:不亂生孩子,才是成年人的基本修養(yǎng)。
特別是,沒錢不要亂生孩子。
很多人反駁這句話,說:沒有錢,有愛就行了。
但是,其實愛是一種高級情感,很多人都不會愛人,也不會正確的表達愛。更別提,是掙扎在貧窮生活的普通人了。
生活的重壓需要發(fā)泄,大多數(shù)人會跟孩子訴苦,甚至暴力來宣泄……
不是說,窮人的生活一定沒有愛,但是確實是很難充盈到完全彌補物質(zhì)上的缺失。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只有解決了基礎(chǔ)的吃飽生活,才有資格談愛、談自由。
窮,僅僅為了吃飽,就要耗費人的一整個精力了,哪里還能有愛?
愛孩子的父母,自然會把物質(zhì)、財富納入是否生孩子的考量。
只為自己以后養(yǎng)老的人,根本不會想那么多,畢竟“生”孩子這件事,本身是沒有難度的。
養(yǎng)孩子和生孩子,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多副筷子”而已,這關(guān)系到一個孩子一生的養(yǎng)與教。
不隨便生孩子,不單單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更是成年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